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与渭南解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70周年。追忆历史,缅怀英烈,对于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及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翻越黄龙山向关中各地挺进并迅即展开凌厉攻势,历时近15个月,组织各类战役6场次,累计歼敌7万余人,为支援全国主战场,实现渭南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战黄龙山,首次解放白水、韩城县城及合阳、澄城等部分乡村。1947年9月23日,西北野战军四纵先向蒲城进击攻占高阳镇。随后于24日夜进驻并解放白水县城。10月4日,南线指挥部率四纵和二纵发起黄龙山战役,相继解放韩城及合阳黑池镇、澄城冯原镇和刘家洼,全歼国民党整编九十师一个团及地方武装,毙敌伤敌350余人。

二战黄龙山麓,再次解放白水县城。1948年3月瓦子街大捷后,西野二纵先行占领铜川宜君,然后西渡洛河进至蒲城、白水,与围攻洛川诱敌北援的三纵、六纵及就地集结的一纵、四纵配合,共同发起黄龙山麓战役,歼敌3000余众,实现了晋绥、晋南与西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有力地支援并配合了中原战场及鄂豫陕解放区斗争。

三战壶梯山,收复韩城、澄城、合阳等县城。1948年下半年,胡宗南调第三十六师进驻白水东北及澄城冯原附近,并以壶梯山为主要支撑点,大量构筑要点式防御体系。西北野战军二纵主动放弃韩城向石堡移动,直攻冯原镇守敌,至8月7日拂晓,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三十六师近万人,彻底收复韩城、澄城、合阳等3座县城。

四战荔北,解放朝邑、平民,收复白水县城。1948年8月,为配合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和华北军区发起的太原战役,西北野战军于10月5日组织各纵队,分别由澄城、合阳出发于6日拂晓开始对蒲城永丰、澄城韦庄、寺前、醍醐等地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7日晨,四纵继续围攻永丰,其余3路纵队转向进攻敌三十八军,相继攻占坞泥、唐家堡、汉村等据点,全歼永丰镇守敌1个团,直逼大荔城郊。11日至12日拂晓再次发起反击,击落敌飞机3架、坦克2辆,歼敌2.5万人,争取地方反动武装1100人起义。胡宗南5个“机动师”仅余一个,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

五战永丰,解放富平、蒲城北部,巩固韩城、合阳、白水、澄城解放区。1948年11月初,西北野战军发起冬季攻势,打响永丰战役,活捉敌七十六军军长李日基、参谋长高宪岗等主要军官,全歼伪军15600余众,牵制和阻止了胡宗南集团调兵增援中原战场的图谋,彻底粉碎其“机动防御”新战术。

六战春季攻势,实现渭南全境解放。1949年春节刚过,西北野战军率先发起春季攻势,歼敌7000余众,相继解放了富平、大荔。二次解放朝邑、平民等县城。2月23日,接受国民党渭潼警备司令武纬等4400余名官兵起义,渭南县城解放。5月23日,国民党华县自卫团、县警察局等地方武装2200余人投诚,华县和平解放。5月21日准备逃窜的国民党华阴县长陈幼岐及自卫团200余众被扣留,华阴地方武装580余人起义,成立治安维持委员会,华阴获得解放。5月28日夜打响潼关战役,歼敌1032名,宣告潼关解放。

(二)

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全面诠释了我党我军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人民思想和高超指挥艺术,充分展示了西北野战军解放大西北的坚定信心和能打大仗、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雄壮力量,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听党指挥。西北野战军成立于1947年7月31日,其前身为西北野战兵团。这支部队从成立到转战陕北再到兵出黄龙山解放大西北,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和英明决策。在1947年7月16日召开的靖边小河会议上,参会的彭德怀、习仲勋不仅完全赞同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对当下时局的分析判断,还坚决拥护支持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移,对中央军委提出的全国各个战场配合作战、西北野战军继续在陕北战场钳制敌人、扩大陕北老解放区等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坚决响应。特别是对会议改变陕北打大仗的计划及西北战场“今年只能削弱胡宗南,到明年可以造成消灭他的条件”和陕甘宁边区在军事上与财政上均以依靠晋绥为主及主力转入外线,内部精简节约的总部署,彭德怀、习仲勋完全赞同。1949年1月11日至23日在白水仓颉庙召开的中共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明确提出“要好好地接收、建立秩序和发动群众”,全体代表不仅一致拥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还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总决议》及《关于提高自觉纪律的决定》、《关于地方群众工作的决议》等重要文件。1949年4月19日至23日在澄城平城召开的西野前委第六次扩大会议,不仅认真传达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而且还把毛泽东同志“人民解放军永远都是一个战斗队,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做了很详细的阐释,教育大家谨防敌人的“糖衣炮弹”,坚决克服骄傲、功臣自居、贪图享乐等情绪,谨记不忘“两个务必”。在环境险恶的各次战役战斗中,彭德怀、习仲勋等始终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对党无限忠诚的坚定政治信念和伟大人格。部队每到一地,住处尚未找好,他们总是首先催促通信科迅速架设电台,同中央保持联系,报告部队的情况。凡接到中央军委、毛泽东发来的注有“AAAA”或“AAAAC”的十万火急的电报,他们都要等待译电员收译完电报,自己签署处理意见后才撤离。每次重要的战役战斗,他们都要及时向中央报告请示,对毛泽东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总是认真学习,逐字推敲,第一时间向前委及各纵队传达,并创造性地贯彻和落实。西野二纵独六旅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支由清一色山东渤海革命老区翻身农民组成的部队,他们在山东成军练兵、进入山西首战运城、渡过黄河参加瓦子街战斗、西进甘肃保卫西北野战军指挥部、兵出黄龙山解放渭南以至进军大西北、屯垦戍边疆,一生都在用行动诠释“听党指挥、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永葆信念、无私奉献”的铁军品质。

二是指挥有方。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在渭南组织的各次战役战斗,其显著特点就是运筹帷幄,精心谋划,彻底粉碎国民党胡宗南部对我人民解放军“重点的机动防御的新战术”。1949年胡宗南对是走是留举棋不定,西北野战军各部便组织先遣侦察支队,分别到达铜川耀县及富平美原、流曲、到贤和蒲城龙阳、渭南交斜、大荔羌白等镇区进行战斗侦察,制定出严密细致的作战计划呈报中央军委,还在富平谢村召集师以上干部进一步研究作战部署,为能打仗、打胜仗“在战术上以正面攻入敌阵,采取小包围,有重点将敌分割,打乱其指挥系统,求得一营一团聚而歼之”。当得知敌三十六师前进到冯原附近丝毫没有向前移动的迹象,彭德怀立即改变诱引敌上山为直攻冯原,并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包围迂回作战,致使敌各部队被我军全面威胁牵制,寸步难移。敌三十六师师长钟松束手无策,失去常态,只能在电话中大喊“各处阵地要守、要死守!”此役,我军歼敌近万,收复县城三座,敌三十六师三分之二兵力被灭,彻底粉碎胡宗南“共军在大半年内不能组织有效进攻”的断言。1948年11月间的冬季攻势,西北野战军分左右两个兵团,一路向铜川、耀县地区攻击,一路隐蔽集结于洛河两侧地区,不仅歼敌十七师大部及第三军军部两个营6105人,还让胡宗南对战争情势产生误判,最终全歼敌七十六军,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淮海战役。

三是浴血奋战。追忆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的历史,广大指战员为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谋幸福的英雄壮举历历在目,感人情怀。由于敌我兵力悬殊,自然环境恶劣,我军每取得的一次战斗胜利,几乎都是解放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壶梯山战役中,面对敌三十六师构筑的三层梯级防线,独六旅山东渤海籍战士韩德荣携带集束手榴弹爆破敌人工事,腹部受伤肠子被炸出,他一手将肠子塞进肚子,爬行5米多,投出多枚手榴弹后壮烈牺牲。荔北战役伤亡9119人,其中牺牲的团以上指挥员有三五九旅副参谋长王满跃、独一旅一团团长刘业林、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参谋长茹鹏九。永丰战役异常残酷壮烈,二纵六旅官兵累计歼敌1.3万,浴血奋战中,老红军出身的贺盛桂、于侠、阳焕生、金钟藩等师旅团长身先士卒,带队冲进巷战,团长金钟藩还挥舞扁担指挥战斗,旅政治部副主任刘英(32岁)、副参谋长张昱(33岁)、七一七团副团长周建生(33岁)、七一七团参谋长游凯(33岁)等1200多名官兵血染战场。时任十七团二营营长谢高忠三次负伤不下火线,敌军猛烈炮弹炸翻的黄土压在他的身上,从土堆里被扒出后又忍受疼痛继续战斗。面对永丰巷战壮烈牺牲的成百名战士遗体,团政委曾济眼含热泪,亲率全团官兵,集体跪拜焚烧纸钱,扶棺掩埋烈士遗体寄托哀思。1954年,澄城县率先修建烈士陵园,纪念堂三面围墙分别图文并茂展示和介绍了“澄合战役”、“荔北战役”、“冬季攻势”和“崖畔寨事件”,以及张鼎安、张绍安、张德安、袁子厚、刘仲棣等240余名革命烈士的照片和英名录。1959年12月,习仲勋还亲自为澄城革命烈士纪念陵园题词“一代人民英雄,万世人民敬仰”。1958年,蒲城县修建永丰烈士陵园,隆重安葬永丰战役殉国的烈士忠骨,永久陈列永丰战役遗存文物和烈士遗物。王震将军还于1984年为陵园题写“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和“永丰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如今,渭南各县都有烈士陵园,每年清明国庆等重大节日,都会有干部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瞻仰凭吊、扫墓祭奠、敬献花篮,这正是后辈们对为渭南解放流血流汗、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最好的瞻仰和怀念。

四是人民战争。“兵民乃胜利之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地方组织,充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大打人民战争,是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的又一重要经验。渭南是我党建立地方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至西野兵出黄龙山进入大关中之时,已先后建立有9个地区党组织,还活跃着大小50余支、7000人以上的游击队,形成了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核心力量。澄合、荔北战役,澄城游击支队曾三次编入西北野战军序列,胜利完成袭击敌军据点、炸毁三眼桥、断敌退路等任务。合阳皇甫庄游击队配合野战军主力,全歼黑池镇先导敌1个营,横扫甘井、皇甫庄一带乡保公所,俘获200余众。富铜及富平游击队多次摧毁富平、铜川一带保甲政权。白水游击队开仓分粮5000多石,收缴敌保甲各类枪支500多支,建立了尧禾、西固、林皋等人民政权。为配合支持部队前线作战,1947年4月1日,西北局还会同野战军前委发出关于亲密军民关系展开群众战的指示,号召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对敌警戒,实行村与村、区与区互联互防,互通情报。澄合、荔北战役期间,澄城县共出动大车4049辆,牲畜12739头,人员2.45万多人支援前线作战,为部队筹送原粮面粉360万公斤,其中赵庄区下阳庄全村14户74人,人均负担军粮多达410多公斤。壶梯山战役前,澄城群众帮助二纵某部多方寻找并从水井底打捞出敌迫击炮镜头。荔北战役打响后,代庄区400名担架队员冒着生命危险,火线抢救伤员800多名。永丰战役期间,渭北各县共筹集粮食5000石,组装担架400多副,民工2000余名,数百名民工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永丰战役大荔农民王崇实贴出“此房虽旧情意深,欢迎亲人解放军”的门上字条,一时被传为佳话。澄城交道村3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主动参与抬担架,妇女主动为伤员洗血衣裳,其事迹被《解放日报》报道。智取华山战斗,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政委王生荣坚持住在猩猩沟,解放军战士主动给群众送猪肉、面粉和粉条,冒风雨连夜抢修房子,感动得房东老大娘让其儿子王银生带着战士上山侦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华山顶峰的守敌。为支持渭南各地方党组织工作,西北野战军前委于1948年12月初召开的第四次前委扩大会议,发出《关于冬季群众工作的指示》,同时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训,抽调干部和战士配合地方党组织广泛开展群众工作。永丰战役之后,西北野战军前委民运工作委员会即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三四百名干部,组成工作组或工作团,分赴韩城、白水、合阳、澄城等县及富平、蒲城北部地区,依靠并组织贫雇农小组和农民协会,大力开展减租减息、肃匪清特和反霸斗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大西北的全面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我党我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进入关中之初,西北局就一再要求地方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倒胡中建立包括地方势力中的进步分子与中间分子的反胡统一战线“今后只要是中间的地方势力都应争取,就是对坏点的也要争取,进步的更不待说”。1947年5月21日,西北局还发出关于目前敌占区工作敌军工作的指示,强调“根据一般士兵的厌战情绪,各地委和旅政治部印制大量简短、具体、亲切、生动、易记、易带、易传的各种宣传品,用各种办法发到敌军手中”。西北野战军还发出《关于对敌政治攻势的几个问题》,指出“政治攻势是一种打击敌人精神,瓦解敌人士气,缩短战斗时间,减少自己伤亡的有效办法,也是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在战场上的一种具体配合”。提出“利用俘虏逃兵进行敌军工作,从俘虏中遣散一部分回去,向敌军扩大我军的影响;动员一部分表现好、转变快的俘虏逃兵进行前线喊话,或给敌军中的亲友捎话带信,并利用其关系进行瓦解工作。派遣有胆识的俘虏逃兵实行归队,或打入另部敌军,组织拖枪逃跑或小股哗变。对零星捕获之敌军掉队士兵及伙马夫等杂兵,可予以短时间的突击教育,发给路费,立即放回,令其归队,向敌军士兵进行耳语宣传”。正是按照西北局和野战军的统一部署,各地党组织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和团结了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基层政权中的进步分子,成功地策动了大量国民党军官兵阵前倒戈。这一时期,“开城门、放吊桥”(做内应),党组织直接控制或与国民党地方武装,民间武装建立统战关系,大批国民党部队的起义投诚,远远超过解放军战场杀敌的总数。

六是政治建军。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之后,面对国民党部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野战军前委即以加强纪律性为前提,以解决部队、地方政府由于长期以来分散作战存在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等问题为重点,在澄城赵庄镇雷家村召开第三次前委扩大会议,迅速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的战略任务传达到部队各级及地方党组织,同时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取胜法宝。各兵团充分利用报纸、宣传专栏和讲习会等形式,及时传达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战争形势的判断分析,有些部队还以“停战协定后蒋介石干了些什么”为题,发动战士列举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的事实,领会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和“武器是战争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的重要论述。同时他们还广泛开展立功、评功、奖功运动,在班排连选出记功员,在各级建立评功委员会,记功迅速真实,评功及时公正,奖功隆重庄严,庆功广泛热烈。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请示报告制度的指令,西野前委第三次扩大会议专题就请示报告的内容、种类、时限、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其做法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并被转发各野战军前委及各军区学习。针对野战军建制连队中俘虏兵员数量增多、阶级界线模糊的实际,西北野战军积极总结并推广三五八旅“诉苦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活动,使正视不足、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迅即成为西北野战军的军气,广大官兵奋勇杀敌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基本实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标。毛泽东先后5次盛赞西北野战军的“诉苦、三查、三整”活动,称其为“新式整军运动”。周恩来也称赞其为“壮军的法宝,创造了政治工作的新方式”。

(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铭记历史,就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矢志艰苦奋斗,努力创业创新,不断开创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就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的历史表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务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就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首先成为改革发展的主体。一部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的历史,就是我们党和军队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人民战争史。走进新时代,人民依然是改革发展的主体,是我们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力量源泉。必须坚定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唤起基层群众热情,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自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取向,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百姓生活的难点之中,主动寻找改革发展的切入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办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每一件实事,凝聚起民心民意民愿,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发展的主力、受益的大众。要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民众,鼓励基层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实施错位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就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事创业铁军。西北野战军兵出黄龙山转战关中解放渭南,靠的是拉得出、打得赢、战得胜、英勇无敌、敢于牺牲的英雄铁军。走进新时代,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事创业铁军,更是大势所趋。各级干部都必须调优精神状态,珍惜工作岗位,努力在能干事的“最好位置”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必须大兴干事文化,发扬实干精神,激励全社会成员“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在发展“三个经济”、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征程中,付出新行动,作出新贡献。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