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今年以来,怀集县纪委以弘扬家训家风优良传统为切入点,深挖本地家训家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廉洁文化、道德规范,将廉洁文化、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淳朴和谐的文明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建设廉洁文化长廊传播梁氏好家风好家训

走进怀集县梁村镇三栢村,干净整洁的村庄,树木绿荫环绕,松柏河环绕村庄,河水清澈见底,文化广场、篮球场、休闲长廊等景观相得益彰。

同行的村委会干部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前的环境可不是这样的,村民们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猪舍牛栏随意搭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路边、河边经常堆满乱扔的垃圾。

今年初,怀集县纪委监委结合三栢村的文化底蕴,开展以梁氏家规家训为主题的廉洁文化建设,在竹林休闲公园里的文化石刻上“淡泊明志”“虚心劲节”“高风亮节”等字;在凉亭上摆放石制棋盘、悬挂廉洁标语;利用“墙绘”,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家在欣赏书法、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廉洁文化熏陶。

走进梁氏家规家训文化长廊,见到两排的石柱上悬挂着古色古韵的展板,展示着梁氏世代传承的家训和勤政为民、抗击倭寇的梁松冈,重视人才培养的梁殿柏,体恤百姓疾苦的梁騉等梁氏先贤的故事。

“忠祖国、爱人民、遵法序,杜纷紊……”一位正带着几个孩子在读梁氏家训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对梁氏文化有着十分坚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梁氏家训家风展示出来,能提高梁氏家训家风的传播力和知晓度。

三栢村通过发挥梁氏家训家风凝聚新农村建设合力的特色做法,对全县新农村建设产生了示范效应。据统计,三栢村廉政文化长廊建成以来先后吸引了上万人次的村民和游客前往参观学习。

从曾经脏乱差的落后村,到今天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的新农村示范村,三栢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风民风也发生了变化。谦虚礼让的文明行为、自觉保持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带动村民支持新农村建设

走近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的文体活动广场上,一排整齐亮丽的文化宣传栏格外显眼。该宣传栏展示的是该村文氏家训、志士仁人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文氏党员、乡贤和理事会成员的风采,是传播乡村精神文明的新阵地和新窗口。

文一村的理事长文剑飞告诉记者,文岗村文氏族人是文天祥侄子文念六的后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外仕做忠臣,居家做孝子,平常人安心耕田读书”是文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家训。

连麦镇文岗村有36个村民小组,分布居住着多个姓氏的村民,是连麦镇人口最多、村民小组最多的行政村。在“三清三拆”前期,各村民小组、村民都持观望态度,不愿意拆除危旧闲房,清拆工作一度遇到阻力。为突破关口获得村民支持理解,该村委会决定采取示范引领、渐次推进的工作方法,率先在人文底蕴浓厚的文一村、文二村开展工作,召开理事会成员、党员和乡贤大会,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动员大家发扬文氏家族传统精神,支持新农村创建。

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文伟民告诉记者,“作为党员,我觉得自己必须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文氏先贤忠于国家、无私奉献精神。”文伟民主动带头把自己花费20余万元建成的小铺房及附属房屋共8间拆除了,无偿腾出土地给集体公用。理事会成员也带头拆除自家闲杂泥砖房屋,在党员和乡贤的带头作用,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不仅迅速拆除了危旧杂乱房屋,无偿收回公共用地,还涌现出一批拆屋献地、捐资出钱、投工投劳的先进事迹。

文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伟伦介绍:“文一村、文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干净整洁,绿荫环绕,公园广场活动设施齐全,以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家规家训为题材的墙绘,惟妙惟肖。文一村和文二村的实际成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鼓舞和激励其他自然村迅速兴起了新农村建设热潮。”

文岗村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2018年7月连麦镇文岗村党总支荣获“肇庆市‘西江党旗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深挖本土优良家风促进社风民风向好向善

近年来,怀集县通过收集整理乡村家训、家风资料,抓好优秀家风家训宣传教育等形式,让文明新风吹进每个家庭。继拍摄《家训·乡情·廉韵》电视专题片,打造邓拔奇故居等家风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核心价值观文化祠堂后,今年还编撰了《清心善 德传家风》教育读本,促进社风民风向好向善。

怀集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本地优良家风故事和家规家训,以各姓氏族谱为依托、以史实为原则、以姓氏家风文化为亮点,编印了5000本《清心善德传家风》,发至各村委会,引导各村(居)依托“初心堂”,在“初心堂”开展的活动中,引导广大村民弘扬和传承家训家风。

怀集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梁佩卿介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阶段,怀集县将继续以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廉洁文化融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