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网武汉5月17日电 (周雯)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近日,本网记者在武汉走访发现,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助残设施相对普及完善,但盲道被乱停乱放的汽车、共享单车、电动车等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无障碍通道设计不合理等现在仍然存在。

人民网武汉5月17日电 (周雯)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完善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近日,本网记者在武汉走访发现,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助残设施相对普及完善,但盲道被乱停乱放的汽车、共享单车、电动车等占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无障碍通道设计不合理等现在仍然存在。

盲道被占严重 盲人出行“难上加难”

“如果看不见、走不动,你生活的城市还方便吗?”5月6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从家中出发,准备乘坐地铁去上班,去体验如果是盲人,或者是坐在轮椅上的人,能否顺利抵达单位。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被占的盲道。(周雯 摄)

刚走出小区大门,从大门到地铁站仅有约200多米的距离,记者试着闭着眼睛走在盲道上,刚走了几步,就撞到了前方的配电箱,绕过配电箱走了不到50米,就是一个公交车站,过了车站路上就没有盲道了。这条人行道周边在施工,环境比较复杂。

没走几步,记者就不敢再尝试闭着眼睛走了,人行道上有消防栓,一旁的工地还时不时有货车进出,试想若盲人真要顺利从家门口抵达地铁站,仅仅这200多米的距离,对他们而言就有数不尽的障碍。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武汉建安街地铁站外,盲道被自行车和电动车占用。(周雯 摄)

年轻时因病致盲的60岁的赵淑琴,从家门口到地铁站也仅有200多米,但对于她而言,想要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顺利抵达地铁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记者在建安街地铁站进站口看到,人行道上的盲道停满了电动车和自行车。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赵淑琴只能在老伴的搀扶下行走。(周雯 摄)

记者问她平时出门吗,她无奈地摇摇头:“哪里还出门,完全出不了门,东南西北都‘看’不见。”只有在家人的搀扶下,她才勉强能在小区里溜达。

武汉武昌区华锦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居住了60名残疾人员,去年年底,小区门口的地铁开通后,为方便大家出行,营造良好环境,社区专门组织志愿者每天轮流在地铁口劝导行人按次序停放车辆,并清理出盲道和无障碍通道。“坚持了4个多月后,在志愿者的劝导和维护下有些效果,但由于电动车和自行车量太大,靠几个人的力量实在难以为继,现在没人值班,盲道被占用的情况再次出现。”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盲道被占情况屡见不鲜。(周雯 摄)

70岁的杜先虎有一只眼睛失明,他积极参与到清理盲道劝导按次序停车的志愿活动中。他坦言,现在政策是好的,到处都设有盲道,还是需要全社会来维护。

事实上,不仅是盲道,对于盲人而言,过红绿灯更是难上加难。记者走访发现,在武汉很少见到有声过街信号灯,即便有的地方有,声音也不大,仅发出“嘀嘀”提示音,在嘈杂的环境下,很难辨识。

(责编:张隽、周恬)

轨道交通给轮椅出行带来便捷 但无障碍厕所少之又少

“现在无障碍设施比以前完善很多,出行基本上都能保障。”50岁的吴昌珍幼时因病导致双腿残疾,乐观的她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成为社区残疾人理发队的骨干,以残助残的她,用坚强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身边的人。

去年新买了轮椅的她说,有了轮椅就像有了腿一样,还可以和女儿一起去商城逛街。谈到之前为何未购入轮椅,她说,一方面由于以前经济条件差,另外之前无障碍配套设施不完善,买了也没啥用。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吴昌珍独自用轮椅乘坐手扶电梯。(受访者供图)

“前段时间,还和女儿一起坐地铁去医院陪母亲做手术,自己体验了一把上下电梯的感觉。”吴昌珍颇为自豪地拿出手机给记者展示她用轮椅自己乘坐手扶电梯的视频。她还把视频传到了社交网站上,点击量超30万。“体验了下‘网红’的感觉。”吴昌珍笑着说。

“以前坐公交车非常困难,在武汉也没有辅助的无障碍设施,现在家门口开通了地铁后,出行方便了,地铁里的无障碍设施也比较完善。”吴昌珍说,我们残疾人朋友还专门建了个“快乐地铁”的群,大家一起研究怎么用地铁出门玩。

不过,吴昌珍也遇到过许多困扰,有次要下地铁站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电梯,最后还是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直接把她和轮椅一起抬了下去。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坡度较陡的无障碍通道,给坐在轮椅上的人出难题。(周雯 摄)

吴昌珍说,有些地方的无障碍通道过陡,轮椅很难上去。她回忆,有次在一单位办事,过陡的通道只能让女儿推行上去,下来时自己冲下了坡,要不是女儿拉住轮椅,险些就要摔跤。

记者武汉调查:盲道被占屡见不鲜 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吴昌珍和朋友一起参加“徒步行”活动。(受访者供图)

而外出如厕难,同样困扰着肢体残障人士。“前几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参加徒步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四处找不到无障碍的厕所。”吴昌珍说,最后大家骑着电动的轮椅走了十几分钟,才各自找到医院或者地铁站去如厕。

无障碍建设日渐完善 非法占用无障碍车位将被罚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残疾人总数约38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64%,其中持证残疾人150.9万,肢体残疾占50.3%,视力残疾占13.5%。

近年来,武汉市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上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据介绍,武汉累计完成武汉图书馆、江汉关博物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等公共文化服务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重点完成704处养老机构和老年人服务设施的改造。

武汉市在公共交通设施改造方面,协调市交委、市公安地铁分局、市地铁集团,全部公共汽车和电车实现语音和字幕报站,公交车辆加装活动踏板和轮椅固定装置,解决了残疾人电动轮椅搭乘地铁问题,在客运码头,上下船均设有无障碍通道,并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安装和改造。

谈到梦想,吴昌珍笑着说,也想哪天来场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面对现实,她说,前两年就拿了驾照,家里的汽车也进行了改装,照理来说是可以开车出去旅行的,但是现在无障碍车位很少而且经常被占用,从地下停车场出来后,顺利抵达地面也是难上加难。“对于坐上轮椅上的人,有一点坎子都没有办法。”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吴昌珍的梦想有一天能真正实现。

据悉,《湖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从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规定,城市大中型公共场所的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未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置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非法占用无障碍车位,影响肢体残疾人使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