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的食物就越来越精致化,越来越“软”,大大加剧了原来就处于退化状态的颌骨退化程度,从而导致错合畸形不断增多,于是正畸就应运而生。

正畸主要通过牙齿移动,重新排齐以恢复正常健康的咬合关系。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原理正是正畸美学和口腔正畸学的基础知识及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牙齿移动的生物学基础进行深入研究。

牙齿在上了托槽与钢丝即开始受力。受力后,牙齿的位置就会发生移动,这种移动和牙槽骨、牙周膜等组织的生物学反应有着密切关系,是一个有着复杂的生物学内容的生物机械运动。矫治牙在牙槽窝中移动时,对牙齿本身和其支持组织不会引起病理性损伤,而是近似生理性的移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牙齿移动生物学原理分析:

1、牙槽骨的可塑性

人的骨组织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代谢、改建最活跃的部分。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两者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这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2、牙骨质的抗压性

在相同的正畸矫治力的作用下,牙槽骨逐渐吸收,而牙骨质却没有吸收或仅有少量浅层牙骨质吸收。牙骨质这种耐受吸收的主要原因是牙根表面总是覆盖着一薄层尚未钙化的类牙骨质,其对压力吸收较牙槽骨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对深层牙骨质有保护作用。

3、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

牙周膜的细胞成分包括合成性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和吸收性细胞(破骨细胞、破纤维细胞、破牙骨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叶细胞等。在保证牙周正常血液循环,各种细胞万分的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下,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各种细胞活性因子和活化及参与其组织改建活动。

4、牙齿受力后的组织改建

牙齿受力后的组织改建包括牙周膜的反应、牙槽骨的改建、牙根的吸收、牙髓的反应和颞下颌关节的改建5个内容。

牙周膜的反应

牙齿合适的矫治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成分增加,并可分化成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牙周膜受牵引侧,成骨细胞大量增殖,沿牙槽骨产生和沉积新生骨组织;在牙周膜受压侧,破骨细胞大量集聚,使牙槽骨吸收。在改建过程中,牙周膜的纤维发生降解的增生,随着受力的牵拉的作用发生改变。就是牙周膜的这种反应,使牙齿得以移动和重新获得稳固。

正畸是否会反弹?

一般做完牙齿矫正后是不会出现反弹的现象。避免牙齿矫正后反弹这种情况发生,需在正畸过程中做好与正畸医师的配合,特别是正畸结束后,一定要按医师的要求佩戴保持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畸后不会复发,长久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