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提起阎锡山,三岁小孩也可以咿咿呀呀地用童谣唱出他的事迹。民国时期,他曾经在山西坐拥兵权,呼风唤雨。虽然晚年的阎锡山,不再拥有巨大的权力,不过他心境平和,淡然接受,重新审视生活。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说说阎锡山的晚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他在晚年又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阎锡山晚年生活:玉米馒头配豆腐就是一餐,临终前留给后人7句话

阎锡山生命光景的最后十年,在台湾度过。他像一个普通的老人,心中已经没有什么大波澜,没有什么大欲求。观赏日出,漫步谭边。在自然风光的感染下回望他精彩又落寞的一生。

在阎锡山的晚年生中,他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写作上,笔下写尽他这一生的光景,那些金戈铁马的日子,那些满腔的豪情壮志,化为他笔下平静的文字。

阎锡山晚年生活:玉米馒头配豆腐就是一餐,临终前留给后人7句话

除了这些激荡的记忆,还有一些平静的记忆也牵绊着这位老人的心,那就是来自故乡山西的乡愁。历尽半生,才发现自己最牵挂的不是那些一呼百应的日子,而是可以在故乡与亲人共享天伦的时光。为了缓解乡愁,阎锡山把他在台湾的房子特意装修成了家乡山西的特色窑洞外观。不过台湾始终和山西气候环境不同,窑洞最本质的内部还是没能建造出来,无奈只好放弃。

在台湾的日子,阎锡山的生活是简朴无华的。他饮食十分简单,一些常见的粗粮,比如玉米馒头,微辣的一盘豆腐,就是他一顿的主食。

阎锡山晚年生活:玉米馒头配豆腐就是一餐,临终前留给后人7句话

不在乎外在的简约,他把所用的精力都放在了写作上。十年时间,他写成了二十多本书,其中涵盖哲学,历史,传记等各个方面。

有一位作家说,人死了,就像是一滴水消失在一滴水中。阎锡山的离世也是这样波澜不惊,自然平和。1960年5月,阎锡山在台北因病离世,他给后人留下了七句话,“一、一切宜简,不宜奢;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木;四、早日出殡,不要就停;五、不要放声大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记第100段和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选作的《补心录》一遍。”

阎锡山晚年生活:玉米馒头配豆腐就是一餐,临终前留给后人7句话

浪花淘尽英雄,阎锡山的前半生金戈铁马,纸醉金迷。后半生归于平凡,心里可以安于平凡,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也许一个人最幸运的一生,不过是像阎锡山的晚年一样,平平静静,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共度时光。

阎锡山晚年生活:玉米馒头配豆腐就是一餐,临终前留给后人7句话

欢迎各位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讨论,了解更多有趣内容请关注头条号“一介书生爱历史”。

用心写您最关心的历史,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你健谈的资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