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整出了大动静!最后58天发生了什么事?这里有答案!

关注我们

由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委托重庆云阳籍作家李乔亚创作的长篇小说《最后的58天》,清明节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啦!

最后的58天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不妨让我们去书中寻找答案~

《最后的58天》以重庆渣滓洞监狱两牢房为主要故事舞台,描述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大屠杀这58天中,狱外地下党和民主人士的艰苦斗争、解放大军烽火连天的战场,刻画了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当口,共产党人面对酷刑、诱惑、死亡,团结带领狱中难友与敌人进行了斗争,讴歌了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仰和浩然正气。

同样以描写重庆革命、渣滓洞狱中斗争为题材的《最后的58天》与《红岩》又有哪些不同呢?

据作者介绍,《红岩》无论从思想、艺术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是同类题材文学作品里的一个“标杆”,但《最后的58天》没有《红岩》的影子。

“创作《最后的58天》时,其内心的障碍、动力都是《红岩》,《红岩》是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从小看《红岩》长大的李乔亚坦言。

而为了了解以往类似题材作品未涉及的新视角,也为写出自己的“特色”,李乔亚动笔前研读了大量史料。在研读中,他被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所震撼,并发现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

李乔亚说,这本书历时一年创作,历经6次修改、3次专家审读,最终成形。他同书中的人物共沉浮,为狱中大义凛然的母亲悲痛哭泣,为英勇就义的烈士扼腕叹息。

红岩精神传承至今,不仅是一种崇尚的精神,更是信仰的坚守。

《最后的58天》发掘了在严酷考验中形形色色的复杂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记叙了英雄们前瞻性的反思、忧患意识以及对党的耿耿忠心。

这部作品初衷就是讴歌革命烈士宁死不屈、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也警醒人们要高扬信念旗帜,忆苦思甜,珍惜当下。

李乔亚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山鬼》、《红狐》、《消失前的大峡谷》等多篇中短篇小说选集和长篇小说,《三峡工程大潮汐》等长篇报告文学,另有部分作品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多种选集。曾出席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数十次获省以上奖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并曾任三峡都市报总编辑,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亲自采写或撰写了大量新闻稿件和新闻评论作品。

综合重庆日报 华龙网

记者向珊整理

本期编辑:侯本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