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力思轻松迈入20亿营收俱乐部,未来五年要将并购品牌扩大到10个

  本土高端女装品牌——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力思”),今天(4月4日)晚间披露2017年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58亿元,同比增长81.82%;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52.96%。基本每股收益0.91元。

  截止报告期末,歌力思总资产35.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67亿元,较期初分别增加36.67%、18.93%。

歌力思轻松迈入20亿营收俱乐部,未来五年要将并购品牌扩大到10个

  对于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的增长,歌力思解释称,主要原因是旗下主品牌“ELLASSAY”单店销售业绩同比持续增长,“EDHARDY”品牌因其潮流风格和轻奢定位获得消费者认可,业绩持续上升,公司陆续收购的“LAUREL”、“IRO”、“VIVIENNETAM”等多个定位高端至轻奢的国际品牌稳定健康发展,公司收购的线上代运营公司上海百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亦保持了良性增长,多品牌在设计研发、渠道、品牌推广、供应链整合及营运经验产生有效协同;同时,公司引入创新模式,着力打造品牌运营整合能力,公司各品牌共享集团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品牌效益。另外,唐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百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于2016年4月、2016年9月起并表,深圳前海上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IROSAS的控股股东)自2017年4月起并表,上述公司的并表对公司本年度的业绩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歌力思轻松迈入20亿营收俱乐部,未来五年要将并购品牌扩大到10个

  报告期末总资产比期初增加36.67%,主要为报告期内,歌力思非同一控制合并深圳前海上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IROSAS的控股股东),且歌力思多品牌在渠道、设计研发、品牌推广、供应链整合及营运经验产生协同,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歌力思轻松迈入20亿营收俱乐部,未来五年要将并购品牌扩大到10个

  报告期末股本比期初增加35.75%,主要为报告期内,歌力思实施利润分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及实施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所致。

  公开资料显示,歌力思主要从事高级女装的设计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是2015年A股上海主板第一家女装上市企业。公司自有品牌分为线下“Ellassay”与线上“WithSong”,主营产品类别分为正装系列、休闲系列和高级系列,品类分为上衣、外套、裙类、裤类、女鞋及配饰六大类,主力产品为连衣裙、毛衫和大衣。公司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版型控制得当,更加贴合亚洲人身形。

  据了解,歌力思目前品牌战略为一个本土主品牌加四个海外轻奢品牌。歌力思(ELLASSAY)主品牌风格为“知性、优雅、本土化”;“Laurèl”则是“知性、优雅、国际化”;“EdHardy”为美式潮牌;“IRO”主打“年轻、巴黎、都市风”;而“VIVIENNETAM”是国际化的东方魅力。

  歌力思一直专注于高级时装品牌的发展,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并购动作频繁,目前已经拥有5个时装品牌(包括自有品牌Ellassay和WithSong)和1家电商运营商,业内人士认为,就子品牌并购而言,歌力思战略清晰,多品牌外延并购使品牌梯度式协同发展,未来五年内,歌力思的目标是将并购品牌扩大到10个,而这样的战略布局可以使歌力思通过外延并购迅速成长为拥有多品牌的时尚集团,协同效应增强,进而使其拥有源源不断的业绩增长驱动力。

  信达证券分析师李丹谈到,近年来,歌力思主业稳定发展,尤其在陆续收购了四家国外轻奢服装品牌后,营业收入大幅赶超,截至2017年三季度歌力思、维格娜丝、朗姿股份、日播时尚、安正时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01%、185%、99%、13%、20%。随着高端女装行业的复苏,公司主品牌回暖明显,并购品牌推广顺利,2017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增速134.8%,超越其他同类型女装企业增速行业第一。

  此外,在经历了前两年的服装行业疲软,需求端萎靡,消费得不到提振的情况下,歌力思毛利率一直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尤其在2017年服装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后,歌力思毛利率领先于同类女装上市公司,2017年三季度歌力思、维格娜丝、朗姿股份、日播时尚、安正时尚的毛利率分别为69.8%、68.3%、54.2%、61.8%、68.2%,保持行业第一;同时,歌力思净利率近几年一直保持优于同行业的水平,在服装行业低迷的前两年也一直保持19%左右的水平,2017年三季度歌力思、维格娜丝、朗姿股份、日播时尚、安正时尚的净利率分别为17.6%、4.6%、6.0%、6.0%、20.5%。

  在李丹看来,歌力思在收购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能够识别并孵化海外时尚品牌,观察来看,歌力思深耕国内高端女装多年,有丰富的渠道资源和运营管理能力,对中国女性消费群里认知深刻。就歌力思过往收购成果而言,公司收购策略是低价买断海外品牌中国的经营权。收购标的皆为符合中国当前消费需求、具备差异化品牌内涵的海外品牌。较大多企业增厚收入和业绩为目标的收购,歌力思的收购有本质上的差别并具备更强的可持续性。

  歌力思自2015年开始的4起收购都有明确收购策略,歌力思选择了更为稳健和高输出的策略以避免投后管理风险并达到价值最大化目的,收购有更强的可持续性。李丹认为,一方面,歌力思所有品牌都定位在轻奢价位,可以有效共享渠道资源。另一方面,各个品牌风格独立覆盖不同消费群体,以避免相互之间在渠道和客户资源上的内耗。通过收购海外轻奢品牌,公司品牌阵容得到进一步扩张。公司在收购扩张同时保持低负债,截止2017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8%。

  而歌力思上市两年多,已从单一品牌成长为多品牌的中国高级时装集团,财报显示,截止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共有门店522家,ELLASSAY、Laurèl、EdHardy、IRO分别有327家、29家、137家、29家,其中直营店占47%。主品牌门店布局已进入成熟期,未来以店面调整、提升店效为首要经营目标,开店动力主要来自新并购品牌的在国内的稳健推广。

  在李丹看来,高端服装品牌更注重线下购物体验与服务,因此相比电商,实体店渠道更适合销售。截止2017年三季度歌力思线下销售额12.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5.77%,毛利率达到71.58%;而线上收入仅0.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3%,毛利率54.99%相对实体店更低。歌力思的销售主力依旧来自线下,随着实体消费复苏趋势延续,歌力思旗下各个品牌均在高端消费复苏红利下,未来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

  观察来看,在女装消费及轻奢市场进入复苏期的背景下,歌力思主品牌将受益于女装市场调整后优秀品牌享受的市场红利及收购的四个海外品牌享受的轻奢服饰的市场机遇,加之内部管控能力包括物流、电商等的进一步优化,李丹预计2018-19年,歌力思整体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23.90%、22.10%,预期2018-19年,歌力思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99、29.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70、4.56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