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省畜牧局:我省暂无炭疽疫情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闻英奇)近日省畜牧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截至目前,我省暂无炭疽疫情,不过需注意防控。

  据悉,每年7~9月多雨季节都是我省炭疽病的高发期,炭疽高发季节来临前,省畜牧局组织全省开展畜间炭疽防控专项行动,努力降低炭疽病发生风险。省畜牧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截至目前,我省暂无炭疽疫情,不过需注意防控。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牛、羊、马、驴、骡等草食动物最容易感染,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动物主要是经口感染,草食动物在牧场上,易造成口唇及口腔黏膜损伤,土壤中的炭疽芽胞可由此侵入机体。

  人常因屠宰、食用或与病死畜接触而感染。我省是炭疽的老疫区,由于炭疽杆菌能形成芽胞,可以在土壤中存活60~70年,一旦发病很容易形成永久疫源地,难以有效根除。通常因雨水冲刷,使土壤深层的炭疽芽胞暴露。

  我省高度重视炭疽病防控工作,每年都组织开展畜间炭疽防控专项行动。一是组织对肉牛饲养密集地区、老疫区等重点地区开展免疫。二是通过发放宣传挂图、明白纸以及举办培训班等,加强炭疽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防控意识。三是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四是开展打击非法处置病死牛羊的专项行动。

  同时提醒牛羊养殖户,雨季时,尽量不要到低洼处、河床、堤坝、滩涂等地放牧或者打草饲喂牲畜。饲养、屠宰等人员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等,不能宰杀、食用、转运、贩卖,要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在其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炭疽病防控十问答

  一、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能形成芽孢,炭疽芽孢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极强,一般消毒方法不能将其杀死,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十年。

  二、哪些动物能够感染炭疽病?

  易感染动物主要是牛、马、羊、驴等草食动物。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进食感染本病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尘埃,以及接触污染的皮毛等畜产品而感染患病。

  三、炭疽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炭疽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及其尸体。本病的流行与气候有明显的相关性,干旱、多雨、洪水暴发、吸血昆虫都是促进炭疽暴发的因素。7~9月是炭疽发病的高峰期。

  四、炭疽病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1.经消化道感染:动物采食时,接触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土壤和饮水或者吃了带菌的草料、骨粉、肉粉等而感染。

  2.经呼吸道感染:动物呼吸时,吸入了含有炭疽芽孢的尘埃造成感染。

  3.经皮肤黏膜感染:炭疽杆菌也可通过皮肤上的伤口造成感染。

  五、动物炭疽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最急性型表现为无症状死亡,动物死亡前数小时仍健康,临死时体温高达42℃,肌肉震颤,呼吸困难,黏膜充血,随即动物间或性抽搐、虚脱、最后死亡。死后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口腔、鼻腔、肛门、阴门等自然孔出血。胃肠迅速肿胀,尸僵不全。

  最急性型多发于牛,临床表现为抑郁,食欲减退,发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黏膜充血,水肿,48小时后死亡。

  急性型常见于马,随感染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常伴有高热和抑郁。

  六、炭疽致病性及危害有哪些?

  对动物主要引起草食动物感染发病,通常多发生于春、夏季节,主要是在被污染的牧场上摄食含炭疽杆菌芽孢的饲料、饮水而发生,牛羊最易感,马次之。炭疽杆菌进入易感动物体内随淋巴进入血流繁殖,引起败血症。

  七、疫情发生后应如何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都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病死动物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炭疽如何预防?

  炭疽可防可控。雨季,牛羊养殖户尽量不要到低洼处、河床、堤坝、滩涂等地放牧或者打草饲喂牲畜。我省人感染炭疽病例多数与屠宰病死牛羊有关,饲养、屠宰等人员发现病死牛羊,不能宰杀、食用、转运或贩卖,要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在其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九、我省是炭疽的老疫区吗?

  我省是炭疽的老疫区,由于炭疽杆菌能形成芽孢,可以在土壤中存活60~70年,一旦发病很容易形成永久疫源地,难以有效根除。通常因雨水冲刷,使土壤深层的炭疽芽孢暴露,所以每年7~9月多雨季节都是我省炭疽病的高发期,我省人感染炭疽病例多数与屠宰病死牛羊有关。

  十、我省如何防控炭疽?

  一是组织对肉牛饲养密集地区、老疫区等重点地区开展免疫。

  二是通过发放宣传挂图、明白纸以及举办培训班等,加强炭疽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三是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四是开展打击非法处置病死牛羊的专项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