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用以在大尺度范围内统一度量和标记物质状态的变迁,但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有时并不受制于此,一个人的生活越充实相对来说他的时间就越多,有人说生命就像一部小说,好不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是否精彩。当我们跳出低维度的视角去思考这个世界,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混合的概念,时空的本质是物质的散漫态,而时间只是物质状态变迁的一种度量。

自古以来,世界是怎么形成的,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关于世界起源有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等,而西方世界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于是乎,在欧美可以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数人都虔诚地信仰着上帝。不过很可惜呀,哈勃望远镜把地球周围200亿光年范围内的空间都检查了一遍,却丝毫没有上帝的影子。尽管这两种看法很明显都是错误的,但它也反映出人类爱思考的一面。

今天小派故事会推荐给大家的书是《时间简史》,全书共十二章,讲的全都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

时光是否可倒流?《时间简史》,揭露宇宙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书分为4个核心部分:1.物质,2.时空,3.科学,4.世界。

一、物质

物质即一种存在。物质由一些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物质的绝对状态是不停运动变化的。质量和能量是描述物质状态的两个重要属性,两者皆满足广泛意义上的守恒定律,且可以互相转化。力和波描述了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效果,自然界归纳出四种基本的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

关于物质的哲学原理是:生命是一种形态,这种存在并不永恒,但万物却共享相同的物质基础,而在物质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质能恒久不灭。

所以在共同的物质基础的轮转中,今天的我也许就是明天的你,来日化作山川草木风雷云雨也未可知。佛家云“惠爱万物众生”,儒家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及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是有着深刻道理的,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就是他身边所有人的

总和,他的成长生活言行处事都深刻地受到身边的人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所以一个人应当关爱身边的人,为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即世界——爱惜自己需要理由吗?只有胸怀天下的人,才能真正的惠爱苍生万物,是谓“大爱”,所谓“仁者无敌”并不是仁者多么强大,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而是说仁者待人亲善,推己及人,没有敌人,有的只是朋友。倘若人人如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终极政治理想也就实现了——“天下大同”,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和谐社会”,共产党说那是“共产主义”,从古至今无论名称说法如何变化,但民族的理想未曾变,人民纯朴地憧憬着太平安康稳定发展的好日子,但这决不只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富裕生活,而是所有手足同胞们的团结

{!-- PGC_COLUMN --}

兴旺,也是这片古老土地的复兴梦想。

二、 时空

当我们跳出低维度的视角去思考这个世界,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混合的概念,时空的本质是物质的散漫态,而时间只是物质状态变迁的一种度量。时间箭头是基于热力学方向(、心理学方向、宇宙学方向的。关于广义相对论和时空曲率的一些论证及推论让我们看到通过旋转黑洞、虫洞进行时空旅行的可能性。

关于时空的哲学原理是:时间很容易令人产生类似“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错觉,其实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

时间用以在大尺度范围内统一度量和标记物质状态的变迁,但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有时并不受制于此,一个人的生活越充实相对来说他的时间就越多,有人说生命就像一部小说,好不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是否精彩。如果说人们共享物质基础,但可凭借思想言论行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区别不同的生命个体。试想假如一个人死了,他的思想言论行为仍为人们所记忆并指导着实践生活,那么这个人真的死了吗?其实,人总是可以永远活着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千百年后仍然在这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不也正是我们自己吗?

三、科学

从最初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说法到牛顿的经典理论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近代物理学的量子论,科学理论的提出、完善、应用乃至推翻,每每令人惊叹随即错愕。让我来回想一下部分基本理论及关键字:

1、电磁场理论:四个方程,精彩到勿用多言,做大一统工作的人总能博得满堂彩,向麦克斯韦致敬。也正是这个理论方程关于伽利略变换的不谐洽导致了洛伦兹变换和相对论的提出。

2、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凭借两条简洁的假设,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时空观,重新探讨了惯性系中物体的运动规律,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推论和预言近乎完美的解释并验证了诸多难题,继而广义相对论又对非惯性系中的物体运动规律做了进一步研究,赋予了引力场和惯性等物理概念以新的科学内涵,有力地推动了天文宇宙物理学的快速发展。

3、量子理论:光电效应、波谱研究、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波->量子化(从普朗克到波尔)!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俗称测不准原理)放弃了量子状态的精确测量、泡利不相容原理。概率波、薛定谔方程,还有一大堆基本粒子及其量子状态描述(复杂从略),量子物理学作为研究物质微观机理的近代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中。

4、近代宇宙学:宇宙的起源及演化、黑洞理论、虫洞(时空负曲率)、人择原理、暗物质、弦/膜理论……关于宇宙的理论与设想自古以来就没少过。

5、理论的统一:广义相对论用以描述宇宙的大尺度结构,量子力学用以处理极小尺度现象,然而,可惜的是这两个理论不是互相协调的——它们不可能都对!现在科学家们正在思索并探寻一种被称为“量子引力论”的统一理论。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力中除引力外的其他三种力的统一已经在GUT中初见端倪,然而离最终得到包含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力和普适物理规律的统一理论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关于科学理论的哲学原理是:不要迷信,特别是不要迷信科学!所谓科学就是可以被证伪的。而我们要承认科学理论也是一种假说,是既定条件下适用的既定真理,要反对科学疯子,揭露科学骗子,不当科学傻子。辩证法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对于任何事物的看法,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没有终点。

四、世界

最后,世界是什么?世界=物质?世界=宇宙?在我看来,世界是一切事物的总和,世界即自己。

形而上学地讲,世界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从他开始认识世界到他彻底遗忘世界为止的。永远有多远,长不过生死之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所谓的永恒都包含在他的生命里他的世界中,当他的世界覆灭,他的永恒也就随即终止,或者说也就真的“永恒”了,纵使他生前的作为会对活着的世界产生恒久的影响,但一切对他来说已然没有分毫意义了,那些一心立功绩想名垂青史或是做坏事怕死后背骂名的人也只不过是活着时的安心与畏惧罢了,死了的人还会在乎金钱名利、众人的眼光或是历史的评价吗?生命是一次得之不易的体验,究竟要如何去度过,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默默无闻是生,轰轰烈烈亦是生,可以很在意,也可以很随意,都是一生,不过是生活的方式不同。有人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浪费时间,那我更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而生命的意义就是热爱和创造美好,在岁月磨损的纷扰中仍旧如萌芽般充满欣喜与感动,微笑着去面对生活。

那些认定一切奋斗和努力都终将在身后灰飞烟灭归于枉然的人是悲哀的,其实即便是最艰辛的生命也是有大欢喜的,这欢喜来源于那些美好的生活体验,那些勇敢的尝试、那些执着的坚持、挥洒着汗水和泪水的付出、满载着歌声和笑声的收获——热爱生活的人更容易被生活所感动,而感恩于辛苦生活中美好的人们,也乐于奉献自己为别人创造美好。当我来的时候这个世界不尽完美,当我走的时候我希望世界因我而更加美好,哪怕是一点点,所谓“能力有大小,贡献需尽力”,若曾用心体会真诚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东西,生命就是有意义没大缺憾的。

物质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存在即合理,不需要理由;但人不同,活着是需要理由的,给自己一个闪亮的梦想,让你的世界活下去。

总结

宇宙中蕴藏着太多的秘密,人们越是对其探索越是感觉迷茫,越是迷茫,越是想要探索。伟大的科学家们不盲目追随权威,而是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甚至冒着危险提出自己的理论。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被所谓的条条框框所限制,而是也要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霍金先生的身体虽受卢伽雷病所禁锢,而他的思想却创造出《时间简史》这部伟大的著作,正如他所说”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