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展览 | 中国早期青花瓷器标本展 领略青花传世之美

有言大隐于市,小隐于野。偏于西湖西南角的双灵村一直是一片藏秀于素的诗意田园。

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一幢幢院落舒朗的现代民居逐溪而建。野秀陶园艺术馆便坐落在双灵村委边的一片旧时民房里。

走进野秀陶园,梅兰竹菊、小桥荷塘、亭台廊榭映入眼帘,在馆长的精心打点下,这座匠心独具的小园溢满了文人气息。

4月4日,“青出于蓝——中国早期青花瓷器标本展”在野秀陶园开幕。这场小而精的公益展览同时也拉开了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序幕,对外公展时间将持续到本月14日。

古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相连,瓷器的最初称呼是「China」,足见瓷器在古代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家喻户晓的青花瓷成熟于元代末期的景德镇,至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

元代以前,人们大多喜爱和认可的是素色瓷,青花瓷的横空出世让瓷器承载了新的题材、纹饰、文化的寓意。

展览总策划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介绍,此次展览征集到了120余件来自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元明青花瓷器,其中还有若干件元代青花瓷完整器和修复件。

部分展品

元青花串枝灵芝纹碗

明成化年款飞雁塘花青花大碗

明天启青花松竹梅瓜棱罐

本次展览征集到的120余件青花瓷器标本器型各异,纹饰题材丰富,有的与国内外收藏的大件精品同源,有的更是罕见的珍品。若干件元代青花瓷完整器和修复件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研讨会。40多位来自国内大专院校的艺术品鉴赏专家将围绕120余件藏品,就“青花瓷器的起源”、“元明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早期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一众藏品中,还有两件纹饰抽象的明晚期瓷盘。大伙儿不妨猜猜上面画得是什么?

欲知答案,就来双灵野秀陶园一探芳影吧。

透过这些瓷器的器形和纹饰领略青花的传世之美。

◎ 展期:2018年4月4日—14日

◎ 地点:野秀陶园艺术馆(杭州市西湖区双浦双灵村)

◎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 承办:野秀陶园艺术馆 / 西湖区风景旅游局 / 西湖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双浦镇人民政府

素材来源于美丽双浦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