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春困秋乏夏打盹,驾车犯困这件事其实一年四季都在伴随我们。即使在冬天,睡眠不足或是长时间驾车同样也会引起开车犯困。人一旦在开车过程中疲劳了,精神也就无法集中,车辆突然失控不说,遇到危险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01

睡眠不足车辆失控撞隧道壁

2018年12月28日晚上23时40分许,诸永高速杭州方向白鹤隧道内,一辆安徽牌照的重型半挂车车头冲上隧道检修带,车载的货物连同挂车侧翻在主车道上,导致隧道内无法通行。

台州高速交警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在事故车旁找到了驾驶员何某以及他的妻子和3岁大的女儿。也许是在事故中受到惊吓,何某的女儿一直哭个不停。何某表示自己晚上要照顾孩子,作息得不到保证。刚开车不到一小时,就一路打起了瞌睡,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边上有辆货车,为避免碰撞,便猛打了方向盘,结果车辆失控撞上了隧道壁。

02

注意力不集中追尾前车

2018年12月24日凌晨4点多,绍诸高速诸暨方向37公里+100米处,毕某驾驶的一辆安徽牌照的小轿车一头撞上了正在慢车道低速行驶的一辆重型货车。据了解,毕某当时因疲劳驾驶注意力无法集中,车辆骑跨车道分道线,追尾前车。毕某驾驶的小车副驾驶处严重损毁,幸亏当时副驾驶没有乘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03

眼睛一眯撞飞两人

2018年12月14日凌晨2时56分许,104国道温州乐清湖雾镇路段,一辆轿车追尾电动三轮车。事故导致电动三轮车上两人受伤,车身与车头分离,随车装运的物品散落一地;轿车车头右侧凹陷,挡风玻璃龟裂,两个气囊弹出,受损严重。

监控显示,当日2时56分33秒,张某驾驶的黑色轿车由东向西行驶,前后两车的灯光很耀眼,轿车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撞向前车,瞬间前车被撞得支离破碎,碎片飞扬。

张某表示,自己行车至事发路段时,因为犯困,不知不觉打起了盹。当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这才惊醒赶紧刹车,然后往回走了十几米,看到路边倒着三轮车和两个人,赶紧拦下一辆车将两人送往医院。

出行安全很重要

对于疲劳驾驶

你到底了解多少

疲劳驾驶的危害为什么这么大?

疲劳驾驶让驾驶人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

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操作;

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从而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段

深夜(0-2时)

凌晨(4-6时)

午后(11-13时)

如何有效预防疲劳驾驶?

足够的睡眠:睡眠是人体机能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减少和消除疲劳的最佳途径。所以驾驶员应有十分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在长途行车前,驾驶员必须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这就要求驾驶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节制夜间的娱乐性活动,保证睡眠的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特别要注意行车在外,不要因赶时间而放弃睡眠。

注意饮食:不能吃太饱,正所谓“饭饱神虚”,吃饭后大量的血液集中到胃部帮助消化食物,因此脑部的供血量减少,脑部缺氧就会出现犯困的状况,这种现象也叫“饭困”。

合理休息: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或者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在行驶一段时间后,下车活动一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临时缓解:为了缓解一时之需,我们可以听听音乐,给自己擦点风油精或是嚼个口香糖等,这些提神醒脑的东西,保持车内空气清新也能在一定程度可以很好的缓解我们的睡意。

以下是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针对疲劳驾驶违法行为拍摄的公益宣传教育片,希望每一位驾驶人都能够了解到疲劳驾驶的危害,破除侥幸心理。

来源:浙江交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