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来之际,你们是否听到了我们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我和使馆同事来到喀布尔公墓,看望长眠于异国的你们。

(中国驻阿使馆在清明节为邹兴志同志扫墓)

这里安葬着你——邹兴志,我们使馆的会计。1982年12月隆冬的一个晚上,你在拿热水瓶给同事倒水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而倒下。送医抢救是及时的,如果在国内大医院,多半会被抢救过来,但在战乱中的喀布尔,只能扼腕长叹。你在使馆口碑很好,当组织准备派你来喀布尔时,你没有一点犹豫。你在使馆远离妻儿,承受孤单,恪尽职守。但没有想到,还在48岁壮年的你,就这样意外地离开了家人和同事,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

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你的遗体无法运回国内,你的亲人也没法来到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家。全体馆员含着泪打制棺木,举办了一个庄重简朴的追悼会,将你送到公墓安葬,后来又立碑刻字。每逢清明,使馆同志都会到此扫墓,送上烟酒、水果和花束,一字一句地给你讲:我们和你的家人,还有这个你为之奉献牺牲的国家,一直想着你,念着你!

墓园不大但很整洁,从这里远远可以看到兴都库什山的皑皑白雪,雪山往东延伸到帕米尔高原,从那儿就可以眺望到祖国美丽的山川村庄。可以这么讲,这里的地脉连通着祖国,这里的云朵常来自东方,你应该可以感受到祖国的脉动、家乡的芬芳。

相信你在这里,并不太孤单。墓园里还安葬着两位中国人:一位是女士,可能姓齐(碑上只有达里文的姓“Ki”),是由联合国系统派遣到此帮助当地人养蚕的,病逝于此,受惠于齐女士的阿富汗民众还时常来此看望和祭奠她。还有一位中国男性工程师,在喀布尔附近参与修建道路,因山石崩塌而遇难。这两位中国人都是上世纪40年代即在阿富汗工作和辞世,没有留全姓名。守墓人换了几代,时光磨蚀碑文与记忆,再难追觅他们的事迹和亲人。但中国使馆每年都会祭悼他们,送上鲜花醴酒,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是为中阿关系做出贡献的故国游子。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在阿富汗做到这一点的中国人,不止你们三位。公元401年,来自东晋的慧景和尚与法显大师一并前往印度朝佛,在攀越贾拉拉巴德附近的雪山时,“寒风暴起,人皆噤战”。慧景不堪复进,口出白沫,语法显云:“我亦不复活,便可时去,勿得俱死。”于是遂终。法显大师悲号无奈,只得忍痛前行,并将这段经历写在《佛国记》之中。慧景和尚,是第一位史有明载的在阿富汗托体同山阿的中国人。这位先行者的辞世,与舍身为人的信仰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古代,中国军队为保卫西域安全,曾在帕米尔的雪山峡谷打过恶战和胜仗,不少中原健儿喋血于此。进入21世纪,又有多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不幸罹难。我们谨记他们的牺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你们知道,今天中国人在阿富汗有着良好的形象,今天中阿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今天中国西陲的安宁繁荣有着更好的保障。所有这一切,都是包括你们在内难以计数的前辈用血汗生命筑成的。我们今天正致力于中国和丝路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你们最好的告慰。

一个伟大的民族,注定要有这么一批人,为了信仰和事业远赴异国他乡,不论这个他乡是远是近,是战是和。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注定要有那么一批人,为了信仰和事业付出生命,不论这个生命是少是老,是官是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阿富山的皑皑雪山之下,是中华儿女殷殷爱乡之心、拳拳报国之志、铿锵赤子之情。

我们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我们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愿你们安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