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明节,除了踏青,我们更应该做的是......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假来了,艾草叶香了。

有人休闲,有人扫墓,

有人开启购物模式,有人选择出游……

这始于周代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在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流变中,

悄然转身,奔腾而行。

清明是个大日子

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最初的本意,在于提请沉湎于“春风十里”中的诗意人生,亦要观照得见脚下的土地和生计。

清明是个大日子

还因为在这个节日,中国人往往都要祭祀先人、慎终追远。这个日子,更是青年人缅怀英烈的时节。

还记得电影《无问西东》里的沈光耀吗?

他出身豪门,是一个拥有大好前程的年轻人。

但因为时代的背景,

他选择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生活。

决意投笔从戎

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

自愿参与了最残酷的战争。

电影里的沈光耀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他的原型就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沈崇诲

沈崇诲1911年6月25日出生,

湖北武昌人,祖籍江苏江宁,

父亲沈家彝是中国著名大法官,

曾是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

沈崇诲的母亲善良博学,

不仅教他识字、算术、写作,

而且还经常给他讲岳飞、

文天祥等英雄的故事。

1928年,17岁的沈崇诲

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32年在清华大学毕业不久,

他放弃了在绥远优渥的工作,

冒着大雪赶到杭州投考航校,

被录取入轰炸科,

毕业后留校任教官。

在抗日战争中,

沈崇诲奉命随第二大队轰炸日军第三舰队。

激战中,

正遇日军在码头登陆,遂轰炸之,

并炸毁堆在码头上的日军军火,

使日军伤亡惨重,旗开得胜。

当他再次奉命轰炸敌舰,

适遇敌战斗机袭击南京、杭州,

因护航战斗机被迫迎敌,

遂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

与第九中队飞行员升空执行任务。

沈崇诲飞临日军舰时,

所驾2904号飞机突然发生故障,

尾部冒出浓烟,

速度减慢,脱离战斗队形。

此时,

日军旗舰“出云号”正指挥航队与中国空军激战,

沈崇诲见此情景,

破釜沉舟,高喊着空军誓言:

我的身体、飞机,

当与敌人的飞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对于他来说,“奔赴一场劫难,

却像去赴一场盛宴”。

沈崇诲殉国时年仅27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正是因为曾有千千万万像沈崇诲一样的英烈,才有硝烟散尽后的万里晴空。

然而,在网络上,却有这样一种声音,让孩子学习青少年英烈等同于让他们学习挡子弹,也就是等同于送死。还有人,用所谓的“人性光辉”来解构英雄形象,甚至用戏谑的方式刻意摧毁英雄形象。

朗吉弩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曾将英雄主义人格培育喻为“伟大心灵的回响”,并认为,如果人一旦失去了这种对伟大心灵的感应、体悟,麻木、冷漠、猥琐就会接踵而至,人生必然阴暗卑下,与“自由”无缘。在北大未名BBS上,有这样一条留言引发了人们的反思:“清明节,在我看来,至少是个很值得敬畏的节日,对祖先,对逝去家人的敬畏。国家放假,是国家对此的重视,我们每个人也应重视。但是我想了解一下,到底有多少人,在这个假期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把全部心思与时间花在游玩儿上。”

崇敬英雄,学习英烈精神不是让我们以身涉险,只是希望我们能把英烈们临危不惧的意志和舍己为人的品质深深埋入心底,今后当你我身当重任,面临抉择时,能像他们一样,坚韧果敢,敢于担当。

《寻梦环游记》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这个清明节,

让我们对所有逝去的英烈们

来一场庄严的心灵祭奠仪式吧!

在这个追思故人的节日里

你想起了谁?

想对他说什么?

欢迎大家留言哦~

漫画作者:老罗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浦东

我 们 关 注

ID:youngp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