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军被打急眼了会怎么样?甩出遥控反坦克车,盟军士兵都看懵了

第三帝国在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垂死挣扎的末期,创造了很多奇思妙想的武器,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战局。其中有很多都是超出当时科技水平,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设计,被大量投入实战,一开始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款萌你一脸血的履带式遥控反坦克车:哥利亚。

为反坦克而生

诺曼底地区,一支德军正在让两辆哥利亚遥控自爆车准备战斗。

有机械和科学加成的德国人,受苏军反坦克自爆狗的启发,利用法国制造的小型履带式车辆,搞出了一个看起来非常两全其美,同时十分高大上的东西:轻型炸药运输车,国内通常翻译为“哥利亚”,德军编号为:SD.KFZ 302,意为第302号特种车辆。它的作用就是,在德军士兵的遥控指挥下,前进到苏军或盟军坦克旁边引爆,达成杀伤对手的目的。

哥利亚可携带大约60千克的高爆炸药,能造成大范围的杀伤,无论是对坦克车辆还是成群的步兵,它绝对是一个“萌面杀手”。由于当时无线遥控还属于高科技,无法应用到这种一次性的廉价武器身上,哥利亚采用的是更加可靠的有线制导。在其车体后部有专门的线缆舱。设计师为其加装了一个看起来像今天汽车保险杠的金属护栏,其实仔细观察便可知道,这是为了防止遥控线缆绞入履带而设计,不管车体如何运动,长长的电缆都不会碍事。

弱鸡的电动哥利亚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首款用于实战的SD.KFZ 302型哥利亚安装的竟然是两台保时捷MM/RQL 2500/24RL2型电动机,每台功率为2.5千瓦,由分列车体两侧隔舱的两块电池供电。不用看都能知道,以当时的电池水平,体重370公斤的电动型哥利亚的机动能力一定不怎么样,事实上也的确如此,SD.KFZ 302型电动哥利亚,在公路上只能运动大约1500米,在野战环境下最多800米。从前线反馈的信息都表示,这实在是不足以用来进行有效的反坦克作战,而要价居然超过3000帝国马克,德军表示不想用,虽然采购了2650辆,但绝大部分都被扔在仓库吃灰,被盟军悉数缴获。

换装内燃机 焕发新生

有鉴于此,生产商为德军开发出了一款使用内燃机的廉价版哥利亚,编号为:SD.KFZ 303a型。使用一台双缸发动机代替电动机,输出功率为12.8马力,由一个容积为6公升的油箱提供燃料,行驶距离相比电动型号大大增加,公路状态为12公里,越野状态为6到8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换了“心脏”之后的哥利亚,不但炸药携带量增加到75公斤,还能跨越85厘米的壕沟,涉水22厘米,爬70°的坡,俨然一副重获新生的感觉。

反坦克小精灵

SD.KFZ 303a型哥利亚生产总数超过4600辆,是德军遥控战车里生产数量最多,也是战果最多的一款,当然,也是盟军士兵遭遇次数最多的一款。该车从1942年11月开始生产,便马上被投入到实战中。由于携带75公斤TNT高爆炸药,它不但可以反坦克,反集群步兵,还经常被用来对付较为坚固的建筑物和火力点。

由于在SD.KFZ 302型号上发现防护不足的问题,改进之后的SD.KFZ 303A特意加强了防护,使用10毫米厚度的钢板制作车体,原先车体两侧用来携带动力电池组的隔舱,被用来安置电池、控制部件和空气过滤器。车体上部也多了一个扁平状发动机散热排气口和启动摇把的接口。

放松心情的“小宠物”

尽管如此,哥利亚在面对盟军士兵的自动火器时,还是显得比较脆弱。刚见到哥利亚时,盟军士兵十分慌乱,对这种没炮塔,没驾驶员的履带式小车束手无策,但是后来发现,德国人的遥控车前部钢板下面装的就是炸药,只要把这里打穿,这小家伙立刻把自己炸个稀碎。

在诺曼底滩头登陆的美军和英军士兵,看到这小东西就一点都不紧张了,反而一个个撸起袖子端起枪,瞄准哥利亚的“头部”劈劈啪啪一阵集火,然后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欢呼声四起,那场面不像是在进行激烈的战斗,倒更像是中学生在郊游打靶。

更有甚者,有个别胆大好事者,曾试图打断托在后面的电缆。盟军技术部门也要求前线部队,尽可能多的缴获完整的哥利亚,以便进行拆解和研究。

为方便运输,德军专门为哥利亚设计了这种多用途拖车。请注意看拖车的车轮,这种轮型既能在公路形式,也能将其放置在铁路轨道上形式,构思十分巧妙。

在A型之后,德军还开发了更大一号的SD.KFZ 303B,全重达到430改进,携带100公斤炸药,可惜数量稀少,只有320多辆。

军迷的新宠

战争结束后,被缴获的数千辆哥利亚大部分都难逃拆解,回炉的命运,少部分运气好的进了博物馆颐养天年。但随着军迷群体的壮大和军事重演文化的普及,这款曾被大量使用的机械小精灵又重新出现。由于该车结构十分简单,动手能力很强的外国军迷可以参照博物馆实物进行仿制,而且实现了无线遥控,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