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尚朴解道

本章中,老子用自然界、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来推论分析表面现象与内在原因的必然关联,内因才是事件发展的根本,才是改变事物状态的决定力量。外表随内因而动,只是内因积累的必然结果。在天道规则中,因、果关系互为里表,但“因”才是我们立足的核心。

《道德经心解》因果之道

懂得变通的人才能成全自己,成全自己是外表结果,懂得变通才是原因。能弯曲的东西才能进入直伸的状态,就像开汽车,汽车能走出直线,是因为方向盘能弯曲修正方向。只有低洼的地方才会蓄满水,没有洼地,给你再多的水也无法蓄储,因为水会溢光。破除旧的东西才能生成新的东西,没有破旧,新就立不起来。正因为东西现在少,才有再得的可能。贪图多了,人便会迷惑,人迷惑了,是因为贪图太多,什么东西都放不下。所以圣人做事坚守“天道”的原则,作为天下做事的范式,这个“天道”就是注重事物的内因,外“相”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不去自我表现,别人才能感知你的明达能干,如果逞能,必然会显出别人的无能,就会伤害到别人,别人还会认为你很明达吗?不会。不自以为是,别人才会认为你很牛,如果自以为是,必然显示出别人的不是,就会矮化别人,别人还会认为你很牛吗?不会。不自夸功劳,别人才会认为你的功劳很大,如果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必然是想显示别人的不足,同样会伤害到别人,别人还会认为你有功劳吗?不会。不骄傲,自己的才华才能长久保持。正因为有道之人不与他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没有争,就没有成与败,处处化敌为友,反而可以成全自己。古时所谓“懂得变通的人才能成全自己”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确实是保全了自己而符合这个规则啊。

当下很多人总是抱怨自

《道德经心解》因果之道

己没有成为高官或大富翁,认为自己机会不好或命运不济,其实这种认知是因果倒置的错误认知。如果把财富比喻成水,天上下的雨水在哪里都是均匀的,我们想要承载住更多的水,只有当心中内在之“洼”拓得深、挖得宽,才可以存得住更多的水。没有深洼,给我们再多的水也一样会溢出。德厚了,自然就可以载得住物,无德了,不仅载不住物,有物了反而是祸害。所以,我们做人做事要立足于事物的内在原因,不应为表面结果所迷惑。如果自我不去追求厚德,拥有大量的财富或高位的权力,必将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佛家常讲一切都是因果报应,《道德经》也是这样认为的,眼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好与坏都是报应的结果,报应不是受伤害的感觉,更不是迷信思想,而是逻辑的演化必然结局。所以,我们要懂得接受眼前的一切,常说世界上没有后悔的药买,那是因为世界上就没有“后悔”这种事,所以就造不出治疗“后悔”的药来,我们常产生“后悔”感,是因为我们在自我妄为,在按主观想象分析事情,而没有按天道客观规律去遵守法则。种下了酸李子树,而幻想能收获甜蜜的桃,是不可能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