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刘正旭)刚刚闭幕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金融创新支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发展”分论坛举行,科创企业资金难题成为论坛上的焦点话题。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应邀出席此次盛会,并就此焦点话题接受和讯网现场专访,他认为,科创型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前期资金的投入、技术人才的引进,而这也是个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前期资金引入的问题”。

融金所孙明达应邀出席2015陆家嘴金融论坛

融金所孙明达应邀出席2015陆家嘴金融论坛

26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证监会将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市场错位发展、适当竞争,而这将为科创型企业打开一条新的输血通道。但这毕竟只能解决规模壮大的科创企业资金需求,如何解决科创企业初创时规模小、技术缺乏而导致的资金难题,仍是社会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中国不缺科研经费而是使用效率低

中国是否缺科研经费?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19万亿元,占全球研发投入比重达11.7%,规模居世界前列。美国作为全球最强的创新国家,根据2016财年白宫预算报告中的相关信息,相关经费申请共达到146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拨款额增加约80亿美元,增长6%。当然,这一数字尚不包含企业自身的投入。但从数字对比来看,两者已经相差不大。

但与高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却明显偏低。而追根溯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过低。

有科研系统内人士直言,中国的科研经费往往集中在政府手中,经费申请一般采取的往往是项目制,从制度上来说,这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机制。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项目资金掌握在国家、省、市等三级科技系统,往往是几个人管着一大笔的项目资金,而管理者往往是外行,再加上人情、腐败等因素,导致项目资金的分配严重不均,使用效率极其低下。

资本市场成科创企业输血通道受青睐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科技银行、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市场化的办法支持创新,成为最近几年科创行业内的最受青睐的方式,并对科技创新给予了重要的支撑,如创业板的设立、以及今年新三板的设立,都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科创型企业的资金饥渴问题。与此同时,一批科技创新性企业诞生,并迅速成长起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能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毕竟是少数,且一般是经过多年发展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而多数科创型企业仍然面临着规模小、技术尚未成型,便很难获得资金的支持。 近些年来,一些政府开始做相应的尝试,如设立孵化器、加速器,对科创型企业予以场地、办公设备的扶持,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如何解决科创型企业在初创时的资金难题,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或可助力科创企业初期成长

互联网金融如今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并被寄予普惠金融的重任,互联网金融能否对科创企业有所助益?

应邀参加陆家嘴论坛,并出席“金融创新支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发展”分论坛的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则认为,科创型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前期资金的投入、技术人才的引进,而这也是个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前期资金引入的问题”。

“科创行业启动资金并不是很大,但往往天使投资这些都不太喜欢,”孙明达进一步表示,互联网金融中的众筹则恰恰相反,非常偏好科创行业创新这块。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用债权的形式予以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股权众筹形式给予资金支持。此外,互联网金融涉及的人群广泛,传播速度快,也可以更快的帮助科创企业推向市场,让科创企业的产品更好的在消费者中形成认知。创型企业推向市场,以及它的产品能够迅速地在我们大众消费群体当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