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城市拆迁成为西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市民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搬离故居,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贡献绵薄之力。拆迁之势风靡古城上空,大家似乎隐约能够看到,西安在未来几年后呈现的光鲜夺目的样子。

然而,摆在眼前的烂尾楼让他们猛地从梦境中醒来,现实终究是残酷的,而这些土著们,还有那些搭上所有积蓄的无辜购房者,都不得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梦魇。

西安烂尾楼臭名昭著,病态的楼市令人心寒。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西安的烂尾楼。

汉城湖畔——业主无家可归

在西安房圈里面,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楼盘——汉城湖畔。它的名声可谓非常响亮,当然是臭名和骂名。当时有业主为了维权甚至做了一个恶搞版的汉城湖畔维权视频,在网络传播度颇广。当然还有政府上访、网络发帖、律师诉讼、堵路拉横幅等多种手段,不过最终无济于事,汉城湖畔烂尾了。

烂尾的时候,很多业主甚至都不愿意相信,回想买房时那些天花乱坠的广告,被勾勒得近乎完美的未来,再同烂尾后形成的鲜明对比,心里就像被针扎一般刺痛。

购买汉城湖畔的业主多达近2000户,全部是交了10-30万的首付后,就停工了,有的甚至是付全款。但大多数是平民老百姓,存了半辈子的钱就这样“烂”在汉城湖边上了,现在是无家可归。

时丰中央公园——配套设施全无

陕西省西安市最大烂尾楼之一,时丰中央公园。小区没有绿化,没有天然气。数百户业主用液化气罐,没有市电,大门,没有电表,学校商业,消防。小区全是深坑 ,安全隐患极大。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强行交房, 至今小区如工地一般。8500户业主在这里生活,却什么都没有。

公园盛景——何时能交房?

西安红光路“公园盛景”项目是西安石家村改造项目,开发商是西安连腾房地产有限公司,属于城改烂尾楼。不光石家村村民无法回迁,所有购买公园盛景小区的买主,合同到期后也无法入住,开发商让楼盘多次改名,交房日期交房时间一拖再拖,没有诚信,欺骗业主,从2013年一直拖到2018年,2018年还不知是否交房?

易合坊——没钱,开不了工

在易合坊工地上看到,这里的楼盘多数已经完成封顶,还有几栋楼楼顶的塔吊还未拆除,几栋楼完成了外立面的装饰粉刷,但是否达到交房条件不得而知,整个工地空无一人,甚至连门卫都没有,呈现出一片萧条冷清的的场景。

易合坊是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到如今,以前的村民都已经全部回迁安置完成,可是,作为商品房住宅部分,一直就这样拖着。整个小区有两千多住户,现在都让开发商给忽悠了,每次找开发商,他们就说没钱,开不了工。

紫翰庭院——盖到20多层已停工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附近的紫翰庭院,从2014年开始停工。该楼盘有三栋楼,目前均已停工。大门口铁门紧闭,在一侧贴着“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公示”等信息,上面显示的名字正是紫翰庭院,并显示这是一个住宅小区。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项目的老板去年“跑路”,原因主要与项目的土地性质关系较大,同时开发商的资金紧张,也是导致楼盘出现烂尾的原因之一。

环球西安中心——十六年烂尾炸掉重来

2015年11月15日,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繁华地段的原金花办公大楼环球西安中心爆破拆除。作为国内城市爆破拆除最高的楼房,该楼盘的建成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公开资料显示,被拆大楼于1996年开工建设,1999年封顶,仅完成了主体和外立面的建设,至爆破前一直未正式投入使用,闲置时间长达16年。拆除以后,原址将重新建起一个集商业、办公、公寓、酒店等功能为一体综合体项目。

一位地产评论人士指出,环球西安中心的拆除之所以引发业界关注,除了因爆破高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将烂尾楼推倒重来的处理方式,在西安也是不多见的。

三安大厦——烂尾十几年无人接盘

位于西安市高新路和科技路十字东北角的三安国际大厦,因为所处地段繁华、时间久远,被网友戏称为西安烂尾楼地标之一。据了解,这栋楼在1995年筹建,1996年左右陕西三安房地产开发公司接手并施工。1999年的时候,该楼盘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建好,外立面也基本处理完毕就在接近完工时,三安公司资金链断裂,大厦随即“沉睡”至今。

值得注意的是,三安国际大厦距此前被爆破的环球西安中心金花办公大楼仅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可谓是“第一爆”的邻居。

中讯国际大厦——北郊“第一烂尾楼”

位于西安市凤城二路与凤城三路间、市图书馆对面一座20多层、原名中讯国际大厦的建筑。公开资料显示,该楼盘筹建于2000年初,曾命名为“中讯国际大厦”,后来因各种原因停工,曾被誉为西安北郊“第一烂尾楼”。

一位从业地产开发十多年的人士透露,中讯国际大厦的“撂荒”,主要和资金链中断、拖欠工程款有关。而这种情况是不少楼盘出现烂尾或者被“撂荒”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浐灞新天地,晶城秀府,长安集,昆明时光,优活城,西江月,郦景澜庭汉城一号等等,西安烂尾的项目还有很多。

这些只是西安烂尾项目的一个缩影,它折射出的是西安房产市场的污浊乱象,以及各个环节的不缜密,各个部门的不透明,众多原因集中发酵的后果。很多还是政府负责的重点城改项目,由政府部门亲自监督,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成了烂尾楼。

烂尾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

由于过去房地产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和健全,开发企业资金缺乏,没有足够的资本金或抽逃资本金,取得项目后靠贷款、销售及施工企业垫资等方式融资建设,某个环节不顺利,就会出问题,造成项目无法实施。该类项目17个,占项目总量41.5%。

原因二:

部分房地开发项目无法与被拆迁户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长期不能实施。该类项目7个,占项目总量17.1%。

原因三:

涉及经济纠纷或案件正在诉讼,法院对部分财产实行保全。该类项目6个,占项目总量14.6%。

原因四: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规划调整和拆迁量过大等原因,认为项目建成后难以盈利,从而停止实施建设。该类项目8个,占项目总量19.5%。

原因五:

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由于规划或设计多次变更等原因,项目建设长期搁置。该类项目8个,占项目总量的19.5%。

原因六:

资金链条断裂。几年前,由于市场不规范,房地产开发准入门槛不高,且以协议方式获取土地的手续过于简单。因此造成一些开发商仅投入很少的资金就动工开发,当银行银根紧缩、后续贷款不能跟进时,便陷入绝境,无法继续施工。

其中也不乏包含市场决策失误,相关政策进行调整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西安部分烂尾楼获新生

“西北第一高”沉睡九年成地标

事实上,西安多个曾经的烂尾楼,最终是通过“改头换面”来重获新生。

南门外的原太阳宫,多次易手最终变更为珠江时代广场后,历时十二年终于建成亮相;北大街原迎宾大厦更名为“锦苑富润大饭店”,2007年开业;金花北路的原西都大酒店,也沉睡很久,几经周折,2010年变身“新兴戴斯大酒店”,璀璨亮相;最有名的还要算南二环与朱雀路十字的陕西信息大厦,曾被称为“西北第一高”,烂尾九年后,终于在2011年以皇冠假日酒店的新身份对外营业,成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陕西信息大厦|

但并非所有的烂尾楼都能获得重生、改头换面,更多的烂尾楼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业主辛辛苦苦赚的钱,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就这样打了水漂,这事放在谁身上都接受不了。

在大西安快速推动的进程中,烂尾楼已经成为棘手的问题,严重点说,它甚至可能是西安发展历程中的一大污点。烂尾楼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但既然问题出了,就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还无辜百姓一个家!我们有理由也有决心相信,在西安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烂尾楼问题一定能被攻克。

楼烂了不要紧,切不要寒了想在这片热土上扎根的普通民众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