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听到虚拟加密货币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的:什么鬼?一串字符也能用来当钱使?

虚拟货币

货币是什么?

有这样的反应说明你还是个正常人,听起来是有点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现代社会使用的纸币,真的是最佳选择吗?想想纸币上面有多少细菌,这让小朋友怎么吃得下零食?怕弄丢、怕火烧、怕水侵、怕被老鼠啃掉,还怕走夜路的时候被劫财,最可怕的是,还有一头潜伏在所有钱财背后的怪物,名叫通货膨胀。

黄金货币时代

有人说纸币不如黄金,换做以前,人们用黄金来当货币,问题来了,沉重的黄金真的好吗?你去楼下买个菜,还得拽着一大块金条让卖猪肉的用杀猪刀给你扣下一小块来?你去商场里买个包包,还得在40度高温天里汗流浃背地背着块金砖去不成?

移动支付时代

有人又说了,你傻不傻?你说的这些问题,现在早就不存在了,因为移动支付可以完美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真的是这样吗?

移动支付变动的是计算机系统里的数字,既然是系统,就有可能被攻破,这也就是黑客们干的事情,我们经常听到谁谁谁银行卡上的钱被莫名转出,谁谁谁的支付宝又被盗刷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就算没有黑客和病毒作怪,系统服务器也是有寿命的,会坏掉的呀,服务器一宕机,里面的账单往哪搁呢?小金库被水淹,里面的存款又该如何自保?

再回到我们的问题,货币是什么?

货币就是共识

比特币

岛上的石头共识

位于太平洋的雅浦岛上,土著居民用的是一种巨大的石头币作为流通货币,你可能会奇怪,这么笨重的石币难道每次交易都要靠几个人来抬吗?并不,他们只要在石币上做标记,这枚石币就会归属到对应的人手里,而这个过程被所有人见证,也就达成了共识,比如岛上有5000居民,这个共识就被存储在5000个大脑里,甚至有次居民里的一户大户人家,在出海开采石币的时候不小心将一块巨石沉入了海中,这块巨石按体积价值连城,若按照我们的理解,这钱就是丢了,但他们不一样,因为大户弄丢石币是被所有人看在眼里的,也就等于是所有人都承认了这笔钱是属于你的,即时石头沉到海底,那也是你的财产呀!

还有一个例子是当年德国入侵某个部落,德国人强迫当地人来修路,并以德国马克作为酬劳,但当地人对马克一点兴趣都没有,德国人无奈之下了解了当地文化,然后冲进每户人家里把他们所使用的一种实物货币给涂上了黑十字,当地人这下就慌了,这表示财富被抢走了呀,于是很快把路给修建好,德国人离开的时候把黑十字重新抹去,当地人这下子又乐了,因为他们又找回了钱财。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拜共识所赐。

远古的兑换物

你说上面说的货币都是实物呀,虚拟币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说的并不是实物,而是共识,如果你还没有理解,那我就再举一个例子。

小玲和小七是邻居,小七靠捕鱼为生,小玲靠种树为生,当小七想吃水果,小玲想吃鱼时,两人就会拿自己的鱼和水果相互交换,小日子还算不错。到了冬天,树上没有果实,但小玲又想要吃鱼,便两手空空跑去找小七,结果小七一脸忧郁地说:“对不起,虽然我很想把鱼给你,但这是原则问题…”聪明的小玲失望之余,很快想到了办法,小玲发给小七一个借据,表示她欠小七一筐水果,这样,收到借据的小七愉快地把鱼那给了小玲,而当果实成熟之际,小七就能用借据兑换相应地水果。这里的借据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货币的一种,它完全可以是虚拟的,只要被所有人(小玲和小七)承认,达成共识,它就是有效的。

比特币

既然这种共识已经存在,那为何还要开发出虚拟货币呢?很简单,出于邓巴数的限制,这种共识也只能存在于熟人社会当中,你不可能在百万人口的城市里靠每个人的大脑来记账,也不可能在居民楼里放块跟床一样大的石头占满卧室吧?如果再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人类,如此庞大的社会网络就只能凭借计算机技术来完成,记忆会错乱,标记会被涂改,服务器会故障,系统会被入侵,这些都不能让人放心,而比特币的诞生,顿时让人们眼前一亮,大为惊叹,这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的账本记录分布在每一个使用者手中,即使我的服务器坏了,还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存在,而我想要改动里面的数据,就意味着需要超过51%的人同意才行,并且你给我转一次账,这个纪录会立马被所有人知晓,比特币每隔10~60秒就会向全网广播,这笔钱你已经转给我啦,我要是想要赖账,那大家从此都不跟我玩啦!

目前,世界上仍有很多人认为区块链不过就是比特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比特币在世界范围内给人们和各系统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比特币是一种最佳的“颠覆性”技术!它充满神秘性,却有助于建立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它以过程为驱动,却能激发人们的创业文化;大部分情况下它的用途仅限于各种“交易和状态”,但却影响了每一种人们可以想象得到的业务;从本质上说,它撼动了传统和互联网中心化的根基。

——史尼瓦·马卡利

公众号【理想气体】,欢迎来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