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飞,24岁,刚毕业半年。利用公司的设计创意,他用竹子造出一座“蛋形”小屋,作为自己的蜗居。小屋两米来高,“蛋壳”上被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门,没有锁。小屋的下边,装有轮子,可以挪动。在竹条外,还有竹席、保温膜和防雨膜,最外边,是麻袋拼成的保温层,麻袋里填充着发酵木屑和草籽,到了春天,里面可以长出草来。

  

  这里,离办公室很近,平地距离4米、台阶29级,不用挤公交,不用付房租,电费水费都省了——房间使用太阳能照明,如果要用水,拿个桶去办公楼提。只是,房间保温性能不是太好,3日下午3点,北京太阳高照,“蛋屋”温度计显示,这里只有5.5℃。由于多方面的压力,12月3日晚上8点,“蛋屋”被悄然移走。

  

  【水泥管“胶囊公寓”——真正的心酸!】海口市海秀中路南大桥下机动车道边一个桥墩旁横放着一根约2米长,直径60厘米的水泥管,仔细一看发现水泥管内竟安着一个“家”。这个“家”就像一颗大大的“胶囊”横在路上。这个“家”一头顶在南大桥的墙壁上,另一头用木板做了个圆形的“门”。

  

  这间“小屋”内铺着草席和被子,可以容纳一个**平躺着睡觉,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东西。

  主人是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该男子情绪激动不愿意多说,匆匆离开,临走时还不忘把水泥管“公寓”的门堵住。一位在南大桥底下等活的民工介绍:“他住在那里已经半年多了,靠捡破烂为生,由于没钱租房,就把家安在了水泥管里。”

  

  冯增的收入远远买不起昂贵的商品房,但让孩子在郑州读书是他最大的心愿。蜗居“房车”的冯增一家人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关注,这辆“房车”还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房车”。

  

  绿化工人为省钱住公厕——最辛酸的“蜗居” 浙江杭州笕丁路一家公共厕所,一边是床铺,一边是蹲坑。厕所里住着10多名男女,他们都在此安“家”。他们大都是一家公司的绿化养护工人,据了解,如果在杭州租一间房子,要花掉他们大半的工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