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

图、文 | 刘钢

1947年,大中华电影企业公司拍摄并发行的电影《满城风雨》在上海公映。笔者有幸收藏了一张该影片的1开原版海报。

“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

《满城风雨》1开原版海报

这部影片由文逸民导演执导,女主角由上海小姐谢家骅、香港小姐李兰饰演,男主角由严化、姜明担当。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是日后华语片著名导演李翰祥先生的银幕处女作。

李翰祥先生在其回忆录《三十年细说从头》中,将他的这段经历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写得非常生动。他说:“拍电影在我来说,今天还是大姑娘养孩子——头一回。又刚巧遇上新片开镜,拍的又是第一个镜头,早知道该像现在一样,供上猪头、三牲和白菜,烧炷高香,拜拜神就好了,可是那时候还不时兴呢!我的天哪,可耍了活宝喽!”

“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

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大中华图形标志和口号

大中华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内地人出资,在香港光复后开设的第一家电影公司。创办人是蒋伯英和朱旭华,主要投资人是谢秉钧。蒋伯英曾是上海天一影业公司发行部负责人,后在大后方开设戏院,经营发行影片。朱旭华多年来一直协助蒋伯英从事电影发行工作。谢秉钧是“四川财团”的代表人物 ,其他股东还有明星公司的三巨头之一的周剑云、南洋影业公司的邵邨人(邵逸夫的哥哥)、上海艺华影业公司的少东家严幼祥等。

大中华电影公司投资巨大,公司规模也很大。公司成立之初广泛搜集人才,招致很多内地电影精英加盟或参与影片的制作,包括编剧吴祖光,导演张石川、朱石麟、文逸民、方沛霖、杜宇、胡心灵,香港恐怖片鼻祖杨工良,演员胡蝶、周璇、龚秋霞、上官云珠、陈娟娟、舒适、黄河、严化、王斑等,还有作曲家陈歌辛、黎锦光,美术指导张光宇,美工师姚吉光等。大中华电影公司的LOGO标识便是由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图案中含有“大中华”三字。

大中华电影公司大多数都是国语片,可以说,香港国语片的根基是大中华打下来的。大中华出品的影片主要在上海及内地发行,也有很少数国语片在香港发行,都另备了粤语版拷贝(《香港电影史话》卷三,1998年初版)。

大中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芦花翻白燕子飞》,1946年6月拍摄,12月上映。《满城风雨》1947年在上海发行,深受观众欢迎。该片海报的绘制设计者是姚吉光先生,他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幅彩色海报《再生花》的创作者。姚吉光还是著名的漫画家、报人。他与谢之光、张光宇、胡亚光等为同学,曾创办《福尔摩斯》等报刊,并为《大报》《上海滩报》《社会日报》等写稿和创作漫画,还曾是蜡烛影业公司宣传负责人。1946年姚吉光也应邀加盟了大中华影业公司,司职美术创作员,创作了大量 电影海报。

更加幸运的是,我们现在不仅可以见到《满城风雨》的原版海报,姚吉光先生创作的另一幅大中华电影公司的影片《龙凤呈祥》的1开原版海报最近也重见天日,由海报收藏家王正鹏收藏。

“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

《龙凤呈祥》1开原版海报 王正鹏收藏

“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

1948年,上海沪南电影院影片《龙凤呈祥》首映现场。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1948年初,在上海沪南电影院,在《满城风雨》热映的后期,《龙凤呈祥》随即又开始首映。随着某位影片主创人员(有可能是主演之一陈娟娟)的到来,影迷们蜂拥而至将影院门口包围。沪南电影院左侧墙上有影院美工刚刚绘制完成的《龙凤呈祥》大幅墙面海报,而在影院门口两边贴着的,正是我们现在收藏的影片《满城风雨》和《龙凤呈祥》的海报。

笔者还收藏有一幅《龙凤呈祥》1948年首映现场的老照片,是笔者2015年在网上买到的。《满城风雨》的海报收藏于2011年,《龙凤呈祥》海报现于今年。这三件藏品的出现,见证了那个时期的中国电影的风光,也代表了那时中国电影海报制作的最高水准。

大中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海报,除了上述两幅外,已知存世的还有几种。其首部影片《芦花翻白燕子飞》1开海报由海报收藏家王正鹏收藏,中国电影资料馆收藏有《风雪夜归人》和《千钧一发》海报。

本文选自

2018年第12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大中华”映衬中国影业风光时刻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