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和“三通一达”都在这件事上下功夫,要“加”也要“减”

绿色快递,任重道远

近日,国家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 品》系列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根据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对快递包装提出了新要求。

2009年发布的GB/T 16606《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对规范快递封装用品的生产、使用和检测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标准并未过多涉及绿色环保的相关内容。在快递业快速增长、年业务量突破400亿件、日业务量突破1亿件的发展形势下,标准急需修订,以更好地满足绿色快递的发展需要。

笔者注意到,本次修订工作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快递封套、包装箱和包装袋分别进行了适当修订,既做了“减法”,也做了“加法”。

顺丰和“三通一达”都在这件事上下功夫,要“加”也要“减”

只要安全,材料可以“减减减”

对比2009年的版本,新标准对快递封装用品中的封套、包装箱、包装袋3个部分都做了“减法”。

在封套的规格尺寸方面,新标准保留 了L号封套,取消了S号封套,同时将330mm×240mm作为快递封套的推荐尺寸。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快 递封套的尺寸主要集中在L号范围内(长320~360mm,宽225~255mm),S号(长210~300mm,宽155~200mm)封套的使用量非常小,取消S号封套有利于促进规模化生产,减少生产废料,提高原纸利用率。

此外,新标准降低了封套纸板材料的定量—应不低于200g/m2。记者对比2009年标准发现,封套材料原技术指标中的材料定量为250 g/m2 和 300 g/m2,新定量最多减少了 100 g/m2。

包装箱的“减法”体现为修改了材料要求。前述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人士表示,考虑到包装技术发展和轻量化要求,经过大量试验,在保证快件寄递安全的前提下,结合GB/T 6544《瓦楞纸板》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标准分别针对不同型号的包装箱提出了耐破、边压和戳穿强度等指标要求,而不再对单双瓦楞材料的选择作出具体规定。

对 于塑料薄膜类包装袋,新标准将塑料薄膜的最低厚度调整为0.03mm,范围即 0.03~0.08mm,对比2009年标准中的0.06~0.08mm,最低厚度降低了一半。降低厚度的同时,标准中增加了对包装袋的穿刺强度要求,可满足快件安全寄递的前提要求。

那么目前快递包装袋的质量如何呢?

本刊“实验室”栏目2016年曾委托天元集团以北京为样本对六家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基层网点使用的包装袋进行了测试。在抗摆锤冲击能(抗穿刺)实验中,4个样本低于当时的标准,且 4个样本均为再生料制成的包装袋,而新料制成的包装袋质量过关。不达标的包装袋可能会在运输途中破损,导致快件缺失,同时也因为要进行二次保护而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环保。

天元集团董事长周孝伟向记者表示,由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快递包装袋可以在厚度变薄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韧性,所以2009年的标准已经不太适用。

按照新标准,快递袋厚度的标准降低,可以节约资源,更利于环保,但“由厚变薄”的前提是,必须满足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

新标准做的“减法”将在包装材料减量化方面达到怎样的效果呢?最直观的效果将体现在纸板、瓦楞纸板和塑料薄膜的减量方面。

根据《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2017)》,2016年,我国312.8亿快件中有34亿件使用了封套,有86亿件使用了包装箱,有147亿件使用了塑料包装袋。按照新标准对封套纸板材料的定量,34亿个封套将最多节约33%的纸板材料,节约的材料可多生产11亿个封套。

双瓦楞包装箱改为单瓦楞包装箱,也可以节约一定比例的原材料。浙江平湖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忠华对记者表示,双瓦楞改为单瓦楞,不是简单地减少一道瓦楞,还要在单瓦楞的基础上增加克重,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可以节省10%~20%的原材料。

“单瓦楞纸箱对于一些操作规范的快递公司来说基本够用,但对存在乱抛乱扔、操作不规范的快递公司来说,双瓦楞都不能保证不破损。所以新标准的实施还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胡忠华说。

顺丰和“三通一达”都在这件事上下功夫,要“加”也要“减”

着眼环保,新的技术“加加加”

新标准在轻量化方面做足了“减法”,在绿色化、可循环方面,新标准也提供了“加法公式”。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参照现行国标和行标,对快递封装用品中的重金属等物质提出限量要求,是新标准“加法公式”中的主要一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在第1部分,新标准增加了重金属限量要求。快递封套属于纸制包装品,其生产制作主要以纸板为原材料,同时辅以表面印刷及胶粘工艺。新标准提出快递封套中铅、汞、镉、铬总量应不大于100 mg/kg,以限制在油墨印刷、胶粘等工艺中随意添加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助剂,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新标准对第2部分包装箱和第3部分包装袋也提出了相同要求。

前述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人士表示,包装袋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助剂,如塑化剂、稳定剂等,容易给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为限制以上物质的随意添加,新标准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增加了对铅、汞、镉、铬四种重金属总量的限制要求;二是针对塑化剂增加了对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三是提出快递包装袋中溶剂残留总量应不大于10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大于3mg/m2。

那么,目前快递市场上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在重金属含量方面究竟表现如何?本刊“实验室”栏目2016年3月委托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对六家快递企业塑料包装袋的检测可以作为参考。该检测只针对包装袋的重金属(铅、镉、汞、铬)含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送检的6个样本均符合我国GB/T10004-2008对食品塑料包装及其包装废弃物中的重金属提出的限量要求:铅+镉+汞+铬的总量<80mg/kg。该结果也符合新标准提出的快递封套、包装箱和包装袋中铅、汞、镉、铬总量应不大于100 mg/kg的要求。

快递包装要想实现绿色化,安全的特性是放在第一位的,进而才能追求材料的环保。新标准在第3部分加上了生物分解塑料包装袋种类,“包装袋宜采用生物分解塑料”,并相应增加了生物分解塑料包装袋的生物分解性能要求、包装及储存期的不同要求等,以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和消费者选择使用。

在生物分解塑料包装袋方面,新标准之所以只是“引导”,原因在于成本。据周孝伟介绍,生物分解塑料包装袋成本一般要比新料制作的包装袋成本高出15%,这无疑是靠微利生存的快递网点所难以接受的。2016年,我国快递业约产生147亿个包装袋,就算每个袋子0.1元,成本消耗也高达14亿元。如果全部换成生物分解塑料包装袋,以目前加盟制末端网点所处的生存境遇是不能承受的。有的网点负责人甚至反映:“快递价格这么低,我们连现有的袋子都提供不起。”

那么在快递发展的现阶段,如何推广高质量甚至可降解的包装袋?有业内专家提出,有两种可行的办法。一是快递袋生产企业研发新技术,在保证包装袋质量的同时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售价;二是快递企业在采购时选择能够提供生产、配送等“一条龙”服务的大型生产商,集中采购、打包采购,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给末端网点增加压力。

快递包装在实现材料环保的同时,可循环使用也是绿色化的要义。新标准在第1部分还增加了封套二次使用的要求,提出“其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表2中一等品或优等品的规定,并设有两条易撕带和两条封口胶带”。在第2部分,新标准还提出,快递包装箱可重复使用,同时还增加了“包装箱侧面应印刷重复使用标志”的要求,并在附录B中给出相应的标志式样,以满足对快递包装箱进行回收再利用的需要。

新标准的出台,为快递业包装向绿色化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快递业的“绿色”二字也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重视。2017年11月,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住建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要实现的目标。

在“绿色”政策密集发布的过程中,包装生产企业和快递企业也在向着绿色化不断前行。一撕得、灰度空间等已经研发出免胶带、新材料制作的快递包装,并与京东物流、苏宁物流、菜鸟网络等合作,正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顺丰速运也建立了自身的绿色包装体系,在减量化、绿色化和可循环方面作出了贡献。我们坚信,不久,整个快递业将刮起一场“绿色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