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满达 刘闪 萧颢

在老同学和同事的眼中,黄群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待亲人,黄群更是体贴入微,是一个大孝子。到大连工作后,他每天下午都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他牺牲后,77岁的老母亲,再也等不到儿子的问候电话了……

同学眼中他是超级学霸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与黄群是大学同班同学。许晓东说,他们当年所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有两个班、80多名同学,黄群给人的印象是忠厚踏实,性格沉稳。他对待学业特别严谨细致,总是精益求精,是大学公认的“超级学霸”。

许晓东记得,大学最后一年,大家做毕业设计时,每天都要画图。大部分同学到了下午5时许就会休息,但黄群总要继续再画一两个小时。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会锲而不舍地追问下去,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

“他这种性格,做质量控制相关的工作,是非常合适的。”许晓东说。黄群毕业后进入七一九所工作,从质量处副处长、处长一直做到副总质量师,在质量管理工作上稳扎稳打。

昨日,倪军等人代表当年的同学,来送黄群最后一程。“原本我们说好要在大连见一面,叙叙旧。他的突然离去,让我抱憾终生……”倪军说。他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原计划今年7月去大连学习考察。他给黄群打电话,黄群十分欢迎他的到来。遗憾的是,后来他因故取消行程,错过了与黄群见面的机会。

同事眼中他是技术专家

昨日,七六〇所副所长冯成陪同黄群的家人,护送黄群的骨灰从大连飞抵武汉。

冯成曾在武汉工作,与黄群相识十余年。后来两人先后调到大连,成为七六〇所的同事,接触更多了起来。

冯成说,黄群是一名专家型人才,经常就质量安全等内容到兄弟单位讲课。他在工作上很有想法,在业务上很有成效。

“他到七六〇所后,短期内就结合国家新的要求,建立起了安全和质量体系。”冯成说。黄群工作认真负责,一个日常的公文发布、标准修订,他至少要仔细看上三五遍,有时拿不准的,还会与相关专家沟通。每次开会的措辞,他都要反复琢磨;出了新的政策,他也会及时与大家讨论分析。

“有什么事情,交给他办,我们很放心。”冯成说。

昨日,七一九所的50多名同事,也赶到玉笋山陵园参加黄群的告别仪式。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该所质量部主管刘记心说。黄群在业内是一名认可度很高的技术专家,同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他非常关心年轻同事的成长,经常询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他很注重学习,看到什么新知识,就会发在工作群里与大家分享。去大连工作后,他每次回到武汉,都不忘到七一九所看望大家。

“他对工作高度负责,极其认真,一丝不苟。”七一九所所长翁震平说。他与黄群虽然仅共事一年多,但他早就听说过黄群的大名。去年组织上把黄群调到大连,也是为了发挥他的优势,把七六〇所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

亲人眼中他是孝顺儿子

昨日,护送黄群骨灰入土为安的队伍中,他的五婶陈红娟双手合十,为黄群祈祷。“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今年端午节,他从大连回武汉,特意来看我,还送了一大盒车厘子。果盒现在还在家里,他却不在了……”陈红娟说。

黄群的五叔黄庆屏,原本住在澳大利亚的女儿家,得知黄群牺牲的消息后赶了回来。他说,黄群经常通过微信问候他。“去年他调到大连前,还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回复说,要征得你母亲同意。”黄庆屏说。

“他母亲怎么会不同意呢?只要是儿子工作上的事情,她绝对支持。”黄群的四婶曾红枫说。黄群的妹妹10多年前去世,父亲也于2011年撒手人寰,母亲郑厚玮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生,退休后独自住在常青花园小区,经常给小区居民义诊,是社区有名的大好人。黄群对母亲特别孝顺,在母亲家里到处贴小纸条,提醒她出门时不要忘了带钥匙、手机、姓名牌等。黄群在武汉时,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会尽量抽空看望母亲,给她做饭、收拾房子,把冰箱塞得满满的。 到大连工作后,黄群不能经常看望母亲了,但他每天傍晚都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黄群牺牲当天,郑厚玮没能等来儿子的电话,就感觉不太妙。老人家已经77岁,家人担心她承受不住打击,不忍告诉她真相。8月21日,家人借故安排她住院,22日才将黄群牺牲的消息告诉她。

儿子走后,郑厚玮几近崩溃,不相信这样的事实。之后几天,每次接听电话,她都会先问一声:“是黄群吗?”

可是,儿子每天雷打不动的问候电话,这位老母亲再也等不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