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即将上映的2018开年科幻神作《湮灭》在海外口碑和国内粉丝的强大加持下来势凶猛。可在众人膜拜之外,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观众把《湮灭》的片名读错。经过翻译后使用一个不那么常见的字,作为片名用字,罕见了。

有趣的是,《湮灭》片方今日又发布了一款“扫盲版”海报,贴心地为大家普及起“湮”字。

image.png

不是“堙[yīn]灭”,不是“泯[mǐn]灭”,而是“湮[yān]灭”。

所以,“湮”字你读对了吗?

那么,“湮灭”这个看似抽象高深的生僻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湮”字有以下几个含义:

读作“yān”时,指:

1.水名,伊水支流,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

2.~灭:埋没,磨灭;清除,化为乌有;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时湮没。

读作“yīn”时,指:

液体接触纸、布等向四外散开。后作“洇”。

放在这部科幻电影的情境里,“湮灭”指的则是“基本粒子和它的反粒子相遇时淹没”的物理概念。

《湮灭》围绕一支由5名女性科学家组成的勘探队深入未知“X区域”探险展开。“X区域”大约出现在3年前,外围被一层彩色的流动状不明物体包围(在片中被称为“闪晃”)。3年间,它不断扩大并侵蚀了周边地区。相关部门为了找出“X区域”的成因和其可能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影响,曾11次派出特遣队及无人机进入该区域,却最终无人归来。

image.png

此次出发的第12批特遣队,全部由女性科学家组成,所以《湮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新女性科幻电影”。在以男性英雄为主导的好莱坞科幻片中,无论是从角色设定还是艺术表现来看,《湮灭》都体现了一种“女性主义”的思考和关怀。

image.png

影片中色彩的运用,在彰显导演非凡想象力的同时,更是匹配了电影的整体节奏,视觉上制造了跳动感,神秘与恐惧扑面而来,令人心生忌惮。在恐怖惊悚的外壳之下,这部科幻片将“湮灭”的微观物理概念与宏大宇宙相结合,也算是将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学说和广义相对论——相融并通过通俗文化展现给大众的“野心之作”。

说到“湮灭”的物理概念,就不得不提到霍金教授的《时间简史》。

image.png

“湮灭”作为《时间简史》中最受普通大众喜爱的概念之一,曾屡次被读者选进该书中最值得品读的20句文摘——

“现在我们知道,任何粒子都会有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反你,注意不要握手!否则,你们两人都会在一个巨大的闪光中消失殆尽。”

不知道导演亚历克斯·嘉兰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不是读到这段描述有感。可以说,假如了解了“湮灭”的物理概念,就更会为影片结尾的高潮拍手称赞。

《湮灭》中,经过“闪晃”洗礼的生命体都不再是原本的姿态,它们或被同化溶解,或因碰撞而最终演变成一场盛大的浩劫。

image.png

最终,是毁灭?抑或是重生?答案就要待到4月13日去电影院寻找了。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