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历时700天,跨越70万平方公里,零距离纪录了从黄河沿岸走出的当代艺术家苏阳和“秦腔、皮影、花儿、陕北说书”四个门类的传统艺人,交织传统与当下,用5个中国人的故事书写时代,探寻土地与文化共同的未来。戛纳电影节期间,《大河唱》将做客中国馆,参与看电影传媒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联办的“中国面对面”系列活动:5月17日主创代表出席“音乐纪录电影的国际传播论坛”,与国际电影发行人、知名导演和作曲家对话。

音乐纪录电影《大河唱》历时700天,跨越70万平方公里,零距离纪录了从黄河沿岸走出的当代艺术家苏阳和“秦腔、皮影、花儿、陕北说书”四个门类的传统艺人,交织传统与当下,用5个中国人的故事书写时代,探寻土地与文化共同的未来。 自2016年7月开拍至今,已积累1400多小时高清影像素材和几十万字田野笔记,并将在大银幕上用歌声吟唱命运,交织起黄河两岸的四季风光,探寻土地与文化共同的未来。

《大河唱》亮相戛纳电影节 用中国声音对话全球影人

《大河唱》亮相戛纳电影节 用中国声音对话全球影人

《大河唱》实际上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影像人类学课题,全称是“传播学视野下的黄河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研究”。创作班底70%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他们此前大都成长于两岸的一线城市。《大河唱》采用人类学田野的方式拍摄:和被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像种地一样,把摄影机埋在土里,真实记录这里的一切。

戛纳电影节期间,《大河唱》将做客中国馆,参与看电影传媒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联办的“中国面对面”系列活动:5月17日主创代表出席“音乐纪录电影的国际传播论坛”,与国际电影发行人、知名导演和作曲家对话。5月18日将在戛纳首度公开放映,国内公映时间即将于近日公布。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