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也是如此,即使旋律、乐器和演奏手法很相似,但只要不是刻意复制抄袭,那么创作出来的歌曲也会有不同的面貌和气质,而我们要听的,正是那藏在在不同背后的灵性和精彩。大家今后可以试着多留意,有些人的作品是半遮半掩的抄袭副歌,有的则是通篇扒下来照搬照抄,有许多你听着很爽很美的歌,其实是copy自其他音乐人的作品。

两个不同的人,就算使用的柴米油盐酱醋酒等调料完全一样,做出来的菜的味道也不会完全相同。音乐也是如此,即使旋律、乐器和演奏手法很相似,但只要不是刻意复制抄袭,那么创作出来的歌曲也会有不同的面貌和气质,而我们要听的,正是那藏在在不同背后的灵性和精彩。如果天下的音乐作品都长得一样,恐怕早就没人听歌了,音乐也不可能被尊为艺术。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用在音乐圈里也非常恰当。音乐领域的抄袭现象由来已久,很可能从音乐一诞生就开始了,而且中外皆有。我们作为听众,对借鉴、融合和致敬完全可以接受,但对恶意抄袭是零容忍的。

插上耳机,打开一首歌曲,哎呦前奏不错,节奏和味道蛮好,扫弦也诱人,嗯,旋律很抓耳,虽不是太线性,但真诚且有点小个性。嗯?怎么刚才这段副歌的调调和感觉这么耳熟?再重听一次,天,这不是别人的歌吗?连忙将两首歌轮流听好几遍,发现相同之处颇多,忍不住去翻两首歌的发行日期,瞬间明白了一切。被骗,郁闷。拔了耳机,心里默默记下了抄袭者的名字,从此他再没资格出现在我的歌单里。

成蹊先说一下自己对抄袭的看法,抄袭与偷盗无异!跟很多人聊过这个问题,人们大多对抄袭持冷漠态度,好听就行了呗,管它怎么来的呢,无所谓的啦……我很难苟同这样的观点,如果一样东西是你辛苦原创的,结果被别人搬走暴抄,你会怎么想?

艺术具有独一性和特殊性,无论是文字、画作、音乐以及各类创意,恶劣的粗暴的抄袭既是对原作者和大众不尊重,也是在亵渎艺术,更会对艺术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抄袭一旦成风,对任何领域都是灭顶之灾。

除Beyond之外的抄袭现象不在“一路有家驹”的讨论范围之内,没有丝毫的讨论价值,只在这里简单提两句。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华语乐坛重量级人物,照样是偷东西的惯犯,男女均有。大家今后可以试着多留意,有些人的作品是半遮半掩的抄袭副歌,有的则是通篇扒下来照搬照抄,有许多你听着很爽很美的歌,其实是copy自其他音乐人的作品。目前最最流行的抄法是,从多首别人的经典单曲里抽取元素,然后拼凑,最后微调修饰完活。这种现象极其严重,极其,极其,严重。

不仅国内音乐是抄袭的重灾区,国外也同样常有抄袭发生,只是没有咱这么普遍和放肆,至少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有底线的。

绿洲(OASIS),英伦摇滚的重要代表乐队,在流行摇滚和另类摇滚方面佳作超多,他们的音乐深受前辈乐队的影响,尤其是The Beatles。长期以来,抄袭披头士的恶名始终伴随着绿洲,如果你恰好撸过披头士和绿洲,那你一定发现了,绿洲在曲风、旋律、专辑构思、创作素材上都和披头士非常类似,只是添加了愤怒、叛逆和自大来做调和,所以两支乐队作品的整体气质接近却又不同。

虽然Beyond乐队一向以原创著称,但这首歌确实是抄袭的!

因为领导者是天天干仗内讧的Gallagher兄弟,因为作品大热专辑销量爆棚,因为与Blur乐队长期互相谩骂攻击,所以绿洲在世界摇滚乐迷中的人气极高影响力极大。想想也正常,毕竟人们对这些信息是乐意追逐的,这才显得“摇滚”嘛。

1995年,绿洲发行了专辑《(What's the story)Morning Glory?》,里边有多首歌曲成了乐队的代表作,比如Wonderwall和Hello,还有Don't Look Back In Anger,几乎每次演唱会现场都是万人大合唱。当然,他们值得听的歌远不止这几首。

Don't Look Back In Anger,创作灵感来自约翰·列侬的Imagine,在后来的采访中,绿洲的主创大脑Noel Gallagher更是直白地承认,他不仅把列侬的一些话挪进了歌词,还在编写和弦时参考了世界名曲Canon In D。难怪有人说Noel是一只狡猾的剽窃专家。

众所周知,Beyond的音乐深受西方摇滚乐的影响,黄家驹本人更是对各种音乐风格和元素兼收并蓄,去聆听1983-1993这十年的专辑,无论处在哪个时期,家驹都不曾放弃对曲风类型和前卫元素的尝试,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翻唱和抄袭成风的大背景下,Beyond在香港乐坛凭借扎扎实实的原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原创,是Beyond的命脉,也是乐队至今影响力依然巨大的原因之一。

虽然Beyond乐队一向以原创著称,但这首歌确实是抄袭的!

提起乐坛的原创代表,Beyond从来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原创精神也影响了无数后来人。不过,今天要说的这首歌,恐怕要让你感到不开心了。

在绿洲推出Don't Look Back In Anger两年后的1997年,Beyond三子的《请将手放开》问世,其中有一首单曲名为「回响」,作曲黄家强,作词黄家强和李焯雄,主唱黄家强。

当时回响一经发行,就有人质疑此曲与绿洲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太过相像。据说,在回响出来后,黄贯中也曾提醒过黄家强此事,说这两首歌太一样了。后续的发展细节不得而知,究竟黄贯中是不是真的提醒过,也无从考证。有一点是肯定的,黄家强非常喜欢英伦摇滚,并深受该风格的影响。

虽然Beyond乐队一向以原创著称,但这首歌确实是抄袭的!

一定有人会想不通,这是一个以Beyond音乐为主的平台,成蹊为什么非要一定讲这件事?原因很简单,不能因为我们喜欢Beyond乐队就说这不是抄袭,不能因为这首歌是写给聋哑人群体就说这不是抄袭,更不能因为黄家强是黄家驹的亲弟弟就说这不是抄袭。很遗憾,这就是抄袭,否认和回避才是不负责任。实事求是,不偏不向。

如果你还想去各大音乐平台为这首歌洗白,那么请回答我这个问题,如果黄家驹先生还在,他会如何看待此事?

尽管作曲主唱是黄家强,但这首回响依然是以Beyond为单位发行的歌,最终它还是被做为成品作品出现在了请将手放开的专辑内。所以本文的标题为“虽然Beyond乐队一向以原创著称,但这首歌确实是抄袭的。”

如何判断抄袭?这应该是所有人都关心的关键问题。

深受某些前辈音乐人的影响,进而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现一些反馈,这是完全正常的创作手法,潜意识里的无心融入这无伤大雅,但如果“借鉴”过度了,就一定会引人反感。

你在自己的歌里加入一些与别人很像的东西,这叫模仿。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丰满和再创新,融合了自己的才华和想法,这叫致敬和借鉴。把人家的创作灵感、写作思路、旋律构成和编曲手法偷过来,然后变成自己的作品,这叫抄袭。

比如Don't Look Back In Anger,不仅借鉴了Imagine,还参考了Watching the Wheels和Canon In D,听起来很像,可又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首歌,假如此时它在旋律和编曲上再有更多雷同,那就是抄袭无疑了。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这是一首非常尴尬的歌。

致敬非常容易甄别。Beyond1991生命接触演唱会上,金属狂人开唱之前对马斯奈沉思曲的改编。1996年Beyond的精彩演唱会上,Love的solo采用了SANTANA乐队Europa的一段。黄贯中与LMF大懒堂合作的香港一定得,中后段加入了亨德里克斯的Voodoo Child前奏,连电吉他的音色也借鉴了该曲。

没人认为上述这些做法是抄袭。抄袭还是致敬,外人可能会雾里看花,但作者本人肯定是一清二楚的。

虽然目前对音乐领域的抄袭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但却有基本通行的判定规则。在两首歌内,如果有连续8小节相似就算是抄袭了。很显然,这样的标准,依然算不上准确标准。

成蹊对音乐里的抄袭非常敏感,在我看来,简单的相似并不构成抄袭,但是不是抄袭了,的确有迹可循,大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比对,分别是旋律、旋律走向、编曲手法和意境营造,前三项为形似,最后一项为神似。如果说在这四项上都能找到多处雷同,那么基本没跑了。

现在拎着耳朵回到Don't Look Back In Anger和回响。请先各自听上3-5遍。

先说最直白最明显的,副歌。Don't Look Back In Anger的副歌从1:09出现到1:32结束,长度为23秒。回响的副歌从53秒开始到1:14结束,长度为21秒。两首歌的副歌在旋律、节奏和韵味上几乎一模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中英文对应版。我不认为这是巧合,因为仅就相似的部分来说,看不到任何发散和创新。

再看整体的旋律走向特点,显然两首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推进手法很类似,由下行的舒缓起步,然后逐渐上行,最后抵达副歌,唯一的差别仅在于Don't Look Back In Anger的跳跃性略大。此外,演唱方式也相差无几。

接着是编曲手法。两首歌的电吉他都是重要角色,都铺设了较为明显的音墙,都有一段出色的solo,都格外注重电吉他的表现力。回响的编曲依然符合Beyond一贯的特点,人声和音突出。Don't Look Back In Anger除了几大件之外还使用了钢琴,嗯,这钢琴的旋律多么似曾相识。

最后是作品意境和作者情感的落脚点。两首歌的歌词、结构就摆在这里,营造的气质和意境就不用我描绘了吧?均是在渲染一种默默的力量,感染力很强。一个是不要活在昨日的愤怒中,乐观积极地向前看。另一个是坚持信念,即使听不到这世界的任何声音,也要勇敢地走下去。

说句题外话,不仅回响与绿洲的单曲极度相像,而且黄贯中和黄家强的关系也与Gallagher兄弟俩的结局不约而同地一致,最终分道扬镳。令人唏嘘。

你是不是想问,今天这篇细致剖析Beyond抄袭的文章会影响家驹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么?会贬低乐队在歌迷群体中的影响力么?会让Beyond的原创精神大打折扣么?不,丝毫不会。回避问题和一味粉饰才是最大程度的黑。

虽然Beyond乐队一向以原创著称,但这首歌确实是抄袭的!

正像家驹说过的那样,我是音乐人, 我会尊重音乐。在音乐这门艺术面前,作为听Beyond的歌长大的歌迷,我们该做的很简单,尊重、谦逊和思考。这才是正确的节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