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机构应以科学而又严肃的态度,采取措施,规范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优、展示、大赛等教研活动,通过改革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评价体系机制,坚决禁止教学中的“作秀表演”。好多教师误以为只要精心打造一节课,这就是自己的极大成功,显赫的成果,却放松了对教学本身的许多细节的研究探讨,以致出现了不少教研机构只重视各种作秀课的活动组织,而放松对教育理论的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近几年来, 随着电视节目中“作秀”的泛化,似乎这种“作秀”的风气也浸染、弥散到原本比较严肃正统的教育界。

不妨看看教育界特别是各类教学展示课中的“作秀表演”吧。新课改实施以来,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也出现百花盛开之势。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科学地使用新教材,让他们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于是许多学术团体机构便组织省市内的一些教学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潜心备课、设计、多次反复打磨课堂教学,形成一整套教学表演的范式。选定研讨展示的地点为广大教师献艺。起初,不少中小学教师在参加了这样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表演后感觉眼界打开,见识不少,受益匪浅。他们似乎一下子掌握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秘籍和方法。回到自己的学校和学生中间,模仿沿用,但现实却使他们感到迷惑!这样的作秀表演只能看根本无法仿制和推广使用。

其实这就是“作秀”课,这就是表演!试想一下,这些作秀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要好用多少人的心血,许多人共同设计,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课的老师经过多次反复的演练加工,挑选素质较高的学生配合“热身”,最终展示给人的只是完美无瑕的一些“作秀表演”。这样的作秀表演只能是观赏而已。这种作秀现在已经普及到各级各类教学观摩比赛活动。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作秀”目前还大有市场,还受到各级各类机构的热捧。

教学中的作秀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伤害”、误导是显而易见的:

它误导教学。在这种“作秀”的影响下,给新课改造成了错误的导向,似乎完美无缺的课才是新课程所要求和追求的方向。这是对新课改理论理念的曲解。

它误导教师。为上好一节课,不惜好用多少人力、财力和时间去打造、去包装。严重误导教师,使教师把原本严肃科学的教学演化为一种表演,忘记了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对象的差异性。

它误导教研。好多教师误以为只要精心打造一节课,这就是自己的极大成功,显赫的成果,却放松了对教学本身的许多细节的研究探讨,以致出现了不少教研机构只重视各种作秀课的活动组织,而放松对教育理论的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它也误导了教育教学的风气。教学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工作,而这样的活动使许多教师心浮气躁,忙于应付作秀,远离教学实 际。

这样的“作秀表演”怎么能够体现课堂教学应有的本真?应有的意义价值?

应尽快禁止教学中的“作秀表演”。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机构应以科学而又严肃的态度,采取措施,规范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优、展示、大赛等教研活动,通过改革建立体现素质教育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的评价体系机制,坚决禁止教学中的“作秀表演”。各中小学校应教育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教研观,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纲要文件精神和课改理论,规范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多在提升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使我们的课堂的教学生态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发挥育人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