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进入 延安时间

  近些年,梁家河村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很多人从中感受魅力,汲取营养。

  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个村子吧

  额......没有

  

  如果你真没听说过,就快来看这篇推送吧!

  如果你听说过,就请和我们一起走进梁家河村~~~

  

  筑梦延安的第四天,我们一行来到了梁家河村。梁家河是一个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平凡的小山村,村民生活平淡而又贫穷。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今天我们踏着当年总书记的脚步,走进了梁家河。

  清晨出发

  黎明,朝阳刚刚升起,曙光照耀着我们这只年轻的队伍,向梁家河进发。

  初见梁家河

  清晨的村子气温较低、湿气还很重,但是同学们精神饱满,对今天的行程充满期待。

  进入梁家河

  在村史馆外的小山坡上,延安干部学院的曹蓉老师声情并茂的向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主要事迹经历,并不时穿插知青们的小故事,使得讲解有更强的代入感,并与同学们交流感想。

  延安干部学院曹蓉老师为我们讲述梁家河的故事

  村史馆建在村小学的旧址上,馆内的陈列主要为:走进梁家河,知青下乡,青春砺炼,光辉足迹,逐梦之路五大板块。

  梁家河村史馆

  走进梁家河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在过去,“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知青下乡

  1968年毛主席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2.6万名北京知青壮怀激烈地奔赴乡下插队。他们将在这里抛洒自己的青春岁月。

  青春砺炼

  北京知青史思明辗转多次到达梁家河,眼前的贫困景象让他们怀疑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没有电灯,睡的是土炕,吃的是糠团子,恶劣的生活条件像一座高山横在知青们面前。

  光辉足迹

  种地、修梯田、打坝、挑粪修沼气池......从不会做饭,到学会了做面条、蒸团子,还学会了缝补的针线活。习近平工作根系群众,劳动不忘学习,从记工员、农机员、赤脚医生一路干起,最后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的领头人。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同志曾前往福建、河北、上海等地任职。但正如他所说:“当年我人走了,却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逐梦之路

  改革开放之后,梁家河改变了单一的农耕方式,发展新型经济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17年底,梁家河村的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0800元,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梁家河这个小村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随后我们来到了知青旧居参观,这是习近平同志插队七年曾居住过的地方。在讲解员的导引下,我们循着时间的轨迹,试图感悟当年知青们生活的艰苦,和他们当时的心境。

  知青旧居

  在村史馆院内,我们面对团旗,重温当年的入团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刻,吸引围观者的已然不是口中的誓词,而是每一个队员身上散发出的坚定不移。

  

  重温誓言

  中午。我们在梁家河村里,感受了一顿地道的陕北农家菜,凉拌苦菜、小米粥、洋芋擦擦、窝窝头、烤疙卷等,饭菜嚼在口中,仿佛我正坐在窑洞的炕头上,听着炕桌边知青们讨论梁家河的美好未来。

  乡下“美味”

  

  不忘使命,牢记历史,

  饮水思源,增光添彩。

  

  初入梁家河的青年习近平竟写下了这样的话,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的一饭千金”;他的一心为公”,正是他扎实的学习基础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体现,而这为之后习总书记的巨大贡献奠定了基础。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习总书记对家乡的挂念,无不深刻而真实地印证着这句话。正是他如此真挚又真实地对百姓的挂念,彰显着他对人民最深沉、最质朴的热爱,使不忘初心的思想内核熠熠生辉。

  梁家河村

  梁家河村,那个习总书记发自心底的挂怀,培养了那个曾经的北京知青。如今这里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与印象中荒凉偏僻的小山村截然相反,这里充满着生机活力,未来也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的,未来,也一定充满着希望!

  愿你记住留住这份感动

  愿你重新看待红色精神

  文案 排版| 刘兴虎 陈思杰

  摄像| 王一贺 康云 黄桔茂 范长浩

  精彩花絮 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