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的后代现在还好吗?还为鲁迅服务,但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文·玄武石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鲁迅先生吧?鲁迅先生,是新中国文化的奠基者。很多的中年人,应该都很清楚,他曾经写的一篇文章,叫做《故乡》。

这篇文章里,刻画的一位人物,特别的穷苦。就是笔者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闰土。

闰土的少年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鲁迅先生回忆:他还依稀的记得,当时的闰土,在西瓜地里,手持铁叉,捕捉吃瓜的猹。那时候的闰土,勇敢,无畏。

长大后,由于生活的压力,加上封建思想的影响,闰土变成了鲁迅先生家里的下人。长大后的他叫的一声“老爷”,鲁迅先生听到以后,感觉很扎心,也深刻的感觉到了曾经儿时玩伴的无奈、悲伤和木讷。

显然,这只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但是现实生活中,还真有闰土这个人物。闰土,原名章运水。

因为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缺水,所以又叫做“阿水”。“运”,就是运气的说法。希望将来有好运气。鲁迅先生说的“闰土”,其实也是给章运水起出来的化名。

虽然,两个人小时候地位有些许的差别,但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运水哥”,拉近了他们的距离,让彼此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伙伴。

可是现实生活所迫,长大后的世界,总是会跟小时候幻想中的不太一样。运水,需要好好经营家中的六亩薄田,因为一家好几口人,就指望着这六亩土地。

可是现实往往很残忍。辛辛苦苦一年过去了,交完租子,还不够全家人一年的口粮。生活不容易。

屋漏偏逢连夜雨,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又加上,出去做工的运水,日复一日的劳作,使得背上生出来一个碗口大的疮,手上、脚上的茧子也都被磨破皮了。

家里没钱治病,运水肩负不了这样沉重的压力,慢慢的倒下了,终年57岁。而同一年,鲁迅先生也跟着去了。值得庆幸的是,弟兄俩在黄土下又可以相聚了。

父亲倒下了,儿子、孙子也要挑起生活的重担。运水一生有三个儿子,老大水生小时候没有熬过去病痛的折磨,也是早早的就去了。

水生走了,他儿子章贵才3岁(章贵也就是运水的孙子)。然而,又赶上洪水,几亩薄田顷刻间被洪水摧毁。章贵的妈妈只好去县城打工。

章贵也去别人家做小长工,他的哥哥也去做了童工。就算这样,生活还是很困难。最后,章贵的妹妹还是因为没钱治病悄然离世,一张草席就是给她最好的葬礼。

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了。章贵也长成了一个十六岁的大小伙子了。

但是因为家里穷,他从小就没读过书。不过他却不甘心!白天去打工、种地,晚上就去学习。

终于,到1954年的时候,他偶然得到去鲁迅纪念馆工作的机会,于是,他更加认真的学习了。再后来,他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十几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正式成为了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已经没有少年时候那样,太大的生活压力。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爷爷为鲁迅工作,自己也在为他“卖命”。是巧合还是上天注定?

如今,章贵和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一见如故。这或许也正是闰土和鲁迅先生可以值得欣慰的地方。

参考文献:《故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