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古城镇丁黄村海拔近700米的高山之上,有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客家小山寨:丁屋岭,这座山寨从建村到现在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全村只有一个丁姓,而且一年四季不曾有一只蚊子。

黑瓦红墙,古巷悠悠,整个村落背风向阳,面山开阔,蜿蜒的深巷,走动着多姿多彩的客家后裔,在这个村落里,除了小部分土墙之外,大多都是清一色的木板房。

在这地无三尺平的山坳中,片石层层叠叠。人们建造房屋都在周边采石雕琢,用巨大的石块作为房屋的基础,在整个村落里的屋基、巷道、斜坡、台阶几乎都是石头砌成的,灰绿色的片石随处可见。

丁氏的祖先也和天下客家人一样,自北向南迁至此,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初始于闽赣交界的韩屋畲,后迁朱子岽、元坑村至南埜。

丁氏六世祖丁四郎公定居南埜后,自家的耕牛经常走失,后发现他经常在丁屋岭的山坳里的一个烂泥湖里过夜,他觉得非常蹊跷,便请来风水先生看,先生认为,此地适宜居住,他便在此开基,丁姓人逐渐从明朝繁衍至今,取名丁屋岭。

村子里豆腐店、理发店、磨坊碓寮、药铺油坊、砻谷车米坊样样齐全,给早年这个封闭式的山寨赋予自给自足的条件,所以全村至今一个姓。

丁屋岭村口有一个外形酷似蟾蜍的奇特石头,当地人称其为“蛤蟆石”,这座石头头朝丁屋岭,嘴巴微微张开,据说是它吃掉了丁屋岭的蚊虫,所以丁屋岭常年不见蚊子。

在“蛤蟆”尾部方向的几个村子却很多蚊子,那里的村民认为是石蛤蟆把丁屋岭的蚊子赶来的,一气之下将“蛤蟆”的嘴巴敲坏了一角,为了挽回损失,丁屋岭的村民在“蛤蟆”石前建了小庙,年年供奉蛤蟆石。

大家怎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