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佛经记载:佛祖运用神通法力,为了那些修悟佛法的善男信女们变造出一些宅舍,供他们在去往西方净土的艰难跋涉中歇歇脚,这些虚幻的舍宅里亭台楼阁、池榭塔院一应俱全,恍若另一片净土乐园。这就是化城,一座由虚幻变化而来的城。佛经上还说,倘若执迷于化城中而不愿继续修行佛法的,是取不了真经,出不得正果的。

1932年的梁思成心中却一直在营造着一座“化城”——明清以前的古建筑。当年3月,在对《清式营造则例》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后,梁思成和营造学社开始了对明清以前的古建筑实例的访察和测绘。他们心中的信念丝毫不亚于佛教徒们修行佛法时的虔诚与坚定,那就是一.定要找到一座明清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以便用实例来印证《营造法式》中的种种古建筑法则。

那一年的春天,在河北蓟县独乐寺的梁思成欣喜若狂,他在日记中这样书写着那份孤独的欢乐:“这是一次难忘的考察,是我第一次离开主要交通干线的旅行。为了这五十英里的路程,我们花了三个多小时,但这使人感到兴奋和有趣。当时我还不知道,在此后的几年中我会对这样的旅行习以为常,而毫不以为怪了。”

独乐寺——初建于辽统和二年(987)的古建筑群,让梁思成第一次触摸到了唐代建筑的些微风韵,他把这让他喜出望外的第一次触摸写进了《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中,把当时的中国建筑学界对“化城”——明清以前的古建筑的热情一下子就点燃了。

梁思成一行对“化城”的追寻并未就此停歇,他们执着地认为,在某个偏乡僻壤中定然还存在着唐代原版的古建筑。终于在1937年夏日的天,心中的那座的“化城”悄然浮现在他们的面前。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大梁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忙着将浸水的布单来回传递着,着了水的古老木梁,渐渐地将那一行意义非同一.般的墨迹展现了出来:“唐大中十一年女弟子宁公遇……”

在确证了这座初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遗构之后,他们的喜悦是后人难以想象和分享的,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与愉悦啊?我们只是从一些当年的工作日记中获知:那天夕阳西下,映得佛光寺殿前及整个庭院一片霞光,他们将带去的全部应急食品,沙丁鱼、饼干、牛奶、罐头等统统打开,大大庆祝了一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