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著名香港导演林岭东在家中猝死,终年63岁。

各界无不沉痛和缅怀。

王晶、周润发、余文乐、舒淇、谭咏麟等合作过的明星都在第一时间发文怀念。

对于一向爱看港产电影的我也是惋惜不已。

从此,香港电影市场又少了一位大师。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林岭东导演的一生足够精彩,他拍摄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有初出茅庐的《阴阳错》、搞笑大场面的《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一鸣惊人的《监狱风云》、写实犀利的《学校风云》、追求刺激《侠盗高飞》、明星云集的《双龙会》、另类武侠的《新火烧红莲寺》...

林岭东是香港类型电影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暴力美学曾是他的标签。

他的电影凌厉、直接,早年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走得比大多数香港电影更加深入。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林岭东,祖籍潮州,在香港出生,1973年于圣伯多禄中学毕业后,进入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与周润发、任达华等为同学。

他曾在《民间传奇》中饰演闲角,翌年获王天林赏识,当上助理制片。

1976年他任职编导,曾参与电剧集《民间传奇之江山美人》、《大报复》、《家变》等制作。

1978年他转往佳视,拍摄了警匪片《急先锋》。

林岭东其后移民加拿大,在当地约克大学学习电影制作,于1982年返港后当上电影导演,首部执导电影是谭咏麟主演的《阴阳错》。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数年后,林岭东开始尝试多种不同类型电影。

包括为人熟悉的风云三部曲《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学校风云》。

其中1987年执导兼编剧的《龙虎风云》,更获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周润发亦凭此片赢得最佳男主角。

1989年林执导的《伴我闯天涯》,亦获得第二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

1996年他赴美执导《硬闯100%危险》,翌年回港拍《高度戒备》再创高峰,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1999年编导《目露凶光》再获第三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及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2012年,林岭东与徐克及杜琪峰联合执导《铁三角》,2014年再执导拍摄电影《迷城》。

翌年在亚洲电影节获颁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林岭东除了熟知的一面外,亦曾与5位电影人好友包括徐克、泰迪罗宾、黄志强、章国明和施南生合组乐队。

更于1985年的年三十晚在无线电视以“猛虎乐队”身份公开演出。

林岭东的电影风格可以追溯好莱坞三四十年代黑色电影的传统。

他把它处理成一出残酷社会现实逼迫下的人性悲剧,尤其在社会背景的表现上要比吴宇森的电影深刻和复杂。

偏重男人为冲破不良社会、权利的压迫,为尊严、公义及女性的爱而付出沉痛代价。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但他与吴宇森标榜“暴力美学”不同,林岭东在类型片的框架里,用放大的“现实暴力”探讨了社会问题。

三部《风云》影片,林岭东都是借助警匪片的叙事框架展开。

值得思考的是,常见的警匪对峙,在林岭东的影片中变成了警察面对匪徒的无能为力,或者警察与匪徒有意无意地结成“同盟”关系。

不约而同地,以两个团体的力量共同向孱弱的个体施暴。

而在林岭东构筑的警察和匪徒两个世界里,警察比匪徒更让人厌恶。

因为匪徒还凭借“江湖道义”给人一丝温暖,

而警察凭借着合法的权力,其行为则更为骄横和残暴。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在这里,就来聊一聊林岭东导演从影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

林岭东的影片有自己独特的累积式叙事方法,矛盾和冲突呈台阶式递进,一级更比一级高,最后将主人公逼向悬崖之巅。

他口碑的典范之作应该是《监狱风云》。

这部影片里,在累积的效应下,林岭东沉稳叙事,

一步一步地构置矛盾冲突,直至营造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生死一战。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无论是美国的好莱坞,还是东方的香港,监狱里的故事向来是制片商的热衷的题材。

在众多监狱影片中不乏经典,这部80年代的港片《监狱风云》堪称华语监狱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监狱风云》不像《肖申克的救赎》那样主题深刻,

也不像《绿色奇迹》那样充满对人性的拷问,更不似《逃狱三王》的黑色幽默风格。

这部电影靠的是写实的监狱生活和主人公情感变化来唤起观众的共鸣。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相信许多人对于20年前的电影《监狱风云》仍有印象,

影片主演是如日中天的周润发和崛起中的梁家辉。

这部港影史上的佳作,至今都被仍为是林岭东的代表作之一。

《监狱风云》之所以卖座,正因为他极具写实的风格,在吴宇森浪漫主义警匪片横行的当年,独创出了与之截然不同的味道。

而它和麦氏兄弟的《省港旗兵》相比,又多了人物友情关系的描述。

这正是林岭东风格特色之一,而另外一个特色,在于无处不在的对于社会问题的追思与探寻,臻化于境,颇具神韵。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要想写出一个不落俗套的故事,那就必须要标新立异。

监狱片题材,在西方电影中,已有开创先河的作品。

作为中西文化阵地的香港来说,那时候,这类影片几乎还没有。80年代的香港电影,影片类型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当时,导演林岭东为了寻找突破口,于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结果,此片入围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影片。

在香港繁华发展的背景下,刺探描绘了监狱这个不为人知的环境下,讲述着情与义的故事。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监狱风云》的雏形,始于1986年。

当时作为“新艺城电影公司”新科导演的林岭东,只能接拍一些小成本电影糊口。

或是遵嘱开工的傀儡,默默无闻,并没有一部能代表自己特色的作品。

哥哥南燕向林岭东建议拍摄一部讲述监狱与犯人的电影,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两人一拍既合。

剧本与故事大纲则交给了哥哥南燕完成。

南燕根据狱中朋友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创作加工,在泰国完成了初稿。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

监狱也是个小江湖,这里汇集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既有黑帮老大,又有街头混混,既有狡猾奸诈的小人,也有正直老实的普通人。

电影里的监狱,感觉就是个小社会。外面有的,里面也不差。

这部题材在当时不太入流的影片,在上映当年迅速成为一匹票房黑马。

令人欣喜而欣慰的是,一个狭隘且有限的空间监狱题材电影,也可以有摄人眼球的跌宕起伏的剧情。

这是我们喜欢看林岭东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监狱风云》亦成为了监狱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

自7年之后好莱坞才有了描写越狱题材的《肖申克的救赎》。

1990年朱延平执导了同类型电影《火烧岛》,虽然大火,但也无法达到《监狱风云》的这种效果。

邓衍成与梁鸿发如法炮制出的《黑狱断肠歌》只是依葫芦画瓢,连后来南燕参与编剧的其他几部监狱电影与之相比都要逊色许多。

林岭东曾笑谈《监狱风云》的成功是一个偶然,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和南燕创造出这部剧本的诚意和心血。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监狱风云》的成功,首先在于他将监狱中的黑幕斗争展现的淋漓尽致,是因为其多次探访监狱友人从中吸收真实素材所致。

一些真实的桥段,譬如橘子点烟,议员察访,监狱循例检查违禁品,都有证可考。

其次是因为编剧南燕颇懂得把握一部商业电影的关键因素,在当时武侠片与警匪片追根问底的“友谊决胜”之下。

林岭东虽保底走老路,但在污浊的环境下表现出主角纯真的友情,形成鲜明对照,玩出新意的同时,也能颇让人信服。

《监狱风云》的成功,其实是和许多人都密不可分的。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监狱风云》中的各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可以堪称港片电影中的经典。

监狱是个小社会,也是个小江湖。

电影丰富了这个小社会中的生活,在残酷的生存法则中加入了浪漫写意的情调,

让本来残酷的监狱生活变成了具有浪漫色彩和侠义精神的江湖故事。

在表面风平浪静监狱生活背后隐藏着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深刻的台词,阿正对阿耀说:

“这个地方有很多大象、老虎、狮子…..而我是猴子,你是绵羊,如果我们不像被他们吃掉,就要学聪明点。”

阿正的这句话道出了监狱的生存之道,在这个小江湖中生存是唯一的目的,为了生存要么选择寄附强者的屋檐下,做忠实的鹰犬,

要么就要学会圆滑处世,在帮派林立的监狱中找寻一个生存的夹缝。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阿正是一个性格开朗随和的人,在这个小江湖中,他是特殊的一个。

他不参与帮派的争斗,也不会随意受到别人的欺负,他聪明的头脑和圆滑的口才是他的生存之道。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却因阿耀的出现被打破,阿耀是个心直口快没有半点心机的老实人,阿耀的朴实打动了阿正这跟老油条,

两人从开始的对立到渐渐成了好朋友,好兄弟。

他和阿耀的情谊也成了激烈的监狱打斗戏中电影调剂观众情感的工具。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监狱风云》第一集中,阿正一出场,从动作和语言上观众便可看出他是一个在监狱许久的“老油条”。

通过对行政官员的冷嘲热讽以及软威胁,递烟的情节,令人会心一笑,

林岭东还刻意将烟的情节性放大,似乎带有监狱犯人渴望捉住最后一点利益权利的意味。

另外阿正在阿耀受到黑社会份子欺压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充当和事佬,“监狱桥王”的形象一下子便丰满起来。

而阿耀的“不谙世事”亦通过”香烟“与“剪刀”这两件事彻底划分为矛盾的对立点。

阿正虽心怀芥蒂,但最终因为正义与同情站在了阿耀一方,

大咪则心存报复,和杀手雄同坐一条船。

这几处剧情的发展对影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80年代的香港影坛是属于动作和枪战片的。

“枪战之王”吴宇森电影中的古典侠义精神也被移植到《监狱风云》中。

阿正和阿耀的感情是侠义精神最好的体现

为了兄弟,阿正可以不惜得罪黑帮大佬和凶横的狱卒,

为了兄弟,阿正也放下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和阿耀一起拼命,两人在狱中经历过苦难的日子,也享受过美好的时光。

当阿耀即将出狱时,他脑海中闪回着曾经的那些片段,和阿正一起掏粪,一起出外劳务,一起关禁闭...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他们是港片中真正的朋友,正是那种所谓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朋友。

电影对阿耀出狱时的表现做了详细的刻画,当他见到父亲和恋人来迎接他时,有说不出的兴奋。

但当他听到囚车上的阿正喊他的名字时,他内心更加的激动。

三年的牢狱生活对阿耀来说是人生中的一段噩梦,但在这个噩梦中他交到了一个可以真正患难与共的朋友,或留恋、或不舍...

分别前阿耀和阿正那几句朴实的对白将电影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虽然影片没有大篇幅的渲染兄弟情谊,但细微处见真情,林岭东对细节的掌控足以使这部残酷的牢狱电影充满温情。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说到底,还是林岭东对于细节的考究有着“稻草盖珍珠”的微妙功效。

黄光亮饰演的傻标不肯与大咪同流合污,在善与恶间杂,人物的命运无形中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而打死大傻一幕,便让大傻充当起了出头鸟,一下子便可展现杀手雄的心毒手狠。

影片刻画的最出彩之处,一方面在于以主观的方向知道黑狱内幕,客观上又不受到观众控制,紧张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另一个方面,杀手雄与大咪使出的手段越毒,结尾死的越惨,容易使观众的情绪达到一个制高点。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但续集《监狱风云2》其实走的是老路,无需多赘言,没什么好说的。

但在1999年郑伟文执导的《监狱风云之少年犯》中,南燕似乎有意突破瓶颈,将渴望光明的背水一战换成了青少年改过自新的挣扎。

这种成人社会的矛盾也被过激的流入进青少年的成长动荡中。

当然要说对于剧情设计和高潮的控制,就明显不如《监狱风云》了。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监狱风云》还难得的对与监狱生活来了一番解构式的嘲讽。

譬如犯人在听文艺汇演之时大打出手,台上唱着本片经典主题曲《友谊之光》,下面正进行着血腥斗殴,

“监狱和平”的假象一下子被打破,真友谊与假友谊的分界点被明显划分出。

更能反衬出阿正与阿耀友情的纯真弥坚。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当然如果细究,电影还是不够写实,或许真正的监狱生活要远比电影中的更加残酷。

囚犯的生活是没得选择的,既要面对狱卒的叫骂,又要面对其他犯人威胁勒索。

一个像阿耀这样的人在真实监狱中很难生存,看来林岭东还是个奉行着浪漫情怀和古典侠义精神的人。

电影中真正吸引观众的并不是残酷的监狱生活,而是电影中那些浪漫化的情感元素。

其中新年夜里阿正和狱友们伴着歌曲《甜蜜蜜》跳舞的片段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残酷的监狱生活背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丝温馨,一丝甜蜜。

这种人文情怀的宣泄成了电影点睛之笔,满足了观众在电影过程中的情感诉求。

而那熟悉的旋律《友谊之光》,让今时再看这部电影时更多了几分怀旧的气息。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也许通透地看完了影片,你才会对这首歌的内容产生真正强烈的共鸣,也会感叹于肥姐玛丽亚对歌曲的处理是多么饱满和精到。

“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多少友谊能长存。今日别离共你双双两握手,友谊常在你我心里”

这首歌在1988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评选中名列第一。

这首歌的原唱是黄宝欣,这个嗓音甜美的歌手现在也悄无音讯了。

她还有一首流传的歌是依照《哈巴涅拉舞曲》填词的《卡门》,就是《满汉全席》里面袁咏仪在歌厅里唱的那首歌。

其实黄宝欣的《友谊之光》也是根据另一首歌填词而成的,那就是著名的《绿岛小夜曲》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随着巨星陨落和后继乏人,十年前,宝丽金被环球公司收购,宝丽金时代永远成为了历史,昔日香港音乐的辉煌也只有保留在人们的记忆。

现在,凋敝的香港歌坛还有谁在唱歌,在唱什么歌我已经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了。

也许是因为我已经OUT得落伍了。

我只知道像《友谊之光》《沧海一声笑》这样的歌曲才能算绝唱了。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总的来说,《监狱风云》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首先在于以狭隘且有限的题材下,表现出“小世界”的瞬息万变。

“监狱”本就像浓缩了人间百态的一个小社会,或者说是江湖。

它有着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遗风,对不同人物的审时度势,由监狱当中的等级分明便可看出。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梁家辉饰演的阿耀正是弱势力的代表,被欺压的对象,

作为新人的他一切脏活累活都揽下,其实正是监狱这个最低层的人物。

而张耀扬饰演的典狱长杀手雄与徐锦江饰演的鬼见愁则是崇尚暴政专政的臣子,也是社会上的伪君子。

他可以不顾一切的利用栽赃嫁祸以及暴力手段来维持监狱“暂时的和平”,保住自己的乌纱大帽。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而何家驹饰演的大咪以及群党则完全是利用依附前者苟且偷生的爪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遭人唾弃的一类群体,所以两者被安排为大小BOSS,是合情合理的。

周润发饰演的阿正则可以被视为中产阶级的代表,他与上层与下层都仅有一线之隔,但却极不稳定。

他可以谄媚狱警求得一时平安,也告诫新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之时,他只有收回谶语反戈一击。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黄光亮与的角色正是不明就里的群众代表,属于不同立场,作风却又独立,关系容易相互渗透。

另外狱长的角色完全不同于杀手雄,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其实作为监狱最高官,无疑影射了以良好姿态对待民众的“政府形象”,只不过下面的人善心恶用。

在香港处于殖民时期的动荡日子里,港人骨子里依然有着中国人所崇尚的传统精神——反抗压迫,与恶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

故结尾处除掉杀手雄,令人大快人心,正中观众的心怀。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毫无疑问,《监狱风云》绝对是林岭东导演从影生涯以来拍的最棒的一部作品。

虽然已经离开,香港仍然是他的,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虽然他已经离开,但他的影响力、他的作品仍会在观众心中流传下去。

香港仍然是他的,港片仍然是他的,我们仍然是他的。

谨以此文悼念林岭东导演过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