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有人说,话不在多,点到就行。意思是不管你怎么说,说多说少,一定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别人的心窝里。说话说到点子上,是会说话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墨子》记载,子禽问墨子:“老师,一个人多说话有没有好处?”墨子回答说:“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却从没有人注意它。而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声就知道天要亮了,都注意它。”

说话是否精彩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就是简洁而切中要害,要能使人愉快和易于接受。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时,为了能够使对方更快地了解自己的意图,往往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让人听而生厌;还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说话不留余地,也没有分寸。这样的说话,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能说会道,其实结果恰恰相反,没给人留下好印象,反倒说的话都是画蛇添足。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话在脑子里转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过滤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往点子上说,千万不要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话要怎样才能说到点子上呢?在这里有几条建议可以作为参考,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说话要因人而异

一个人说话要懂得拿捏好分寸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进行沟通。简单的理解就是,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方式。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和聪明的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要豪爽而不自卑;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有些人说话口无遮拦,甚至不经过大脑思考脱口而出,这类话空洞而没有内涵;有些人说话口是心非,前后不一,这样的话虚伪而没有实质。空洞的话和虚伪的话都不能提倡。但我们在说话时必须根据说话场合讲究一点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所说对象不同,方式也就不一样。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切莫“哪壶不开提哪壶”

俗话说“花钱要花在刀刃上,敲鼓要敲到点子上”,说话同样也是如此,需要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切莫“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问另一位老人多大岁数了。对方不愿意如实相告,就打哈哈说自己也记不清了。问者却不知趣,也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什么,依然“执迷不悟”,穷追不舍地又问人家属相是什么?对方无奈,说出属相。问者竟认真地用手指掐算起来,并且说:“七十三岁了,门槛,当心啊。”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被问者听了十分生气。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在社会上,我们的周围这种不顾及别人感受张口就爱问的人还真是不少。比如,一些人喜欢打听别人的工资、退休金有多少,一些人喜欢打听女性的年龄、体重等。殊不知,这正是人家忌讳别人问的。所以说,我们尽量不要提及和打听这些人家忌讳的事情或隐私。也就是说,和别人说话,也要注意有所顾忌: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学会察言观色

大多数人心里的想法,都会轻易间表现在脸上。虽然也有些人喜欢掩藏自己的心思或者不擅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稍加观察都可以发现一些端末。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流露内心情绪,因此善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观色犹如察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犹如“看云识天气”般,有很深的学问,因为不是所有人所有时间和场所都能喜怒形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眼色”是脸色中最应关注的重点。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装同样有助于我们观人于微,进而识别他人整体,对其内心意图洞若观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言善辩比会做事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话要说到点子上,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你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不妨在开口之前,先让舌头在嘴里转个圈,把多余的废话滤掉,做到一语击中。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