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集中国传统文化大成之所在,自古便是文人寄托情怀,抒发心境的独幽之地。观古及今,历代文人雅士极为注重自己的书房,从唐代刘禹锡的陋室、宋朝陆游的老学庵、明代张溥的七录斋、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到近代梁启超的饮冰室,文人骚客的理想在这有限的文雅空间里伸缩自如。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如此描绘其理想中的家居生活:“琴觞自对,鹿豕为群,任彼世态之炎凉,从他人情之反覆。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焚香煮茗,把酒饮诗,不许胸中生冰炭;客寓多风雨之怀,独禅林道院,转添几种生机,染瀚挥毫,翻经问偈,肯教眼底逐风尘。茅斋独坐茶频煮,七碗后气爽神清,竹榻斜眠书漫抛,一枕余,心闲梦稳。”

不单是陈继儒,每一位文人雅士都渴望有一方自己的天空,古色古香、典雅诗意的书房便是他们安身立命抑或安放心灵之所。置身一方书香天地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即是净土。一套书房家具,几件古玩字画,案头笔墨纸砚,闲来兴起,随性涂写赏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莫恋浮名,梦幻泡影有限;且寻乐事,风花雪月无穷”。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雅集,品茗琴乐为悦,常常以物寄情,以器托志。故而中式书房陈设之道,在于器物之美,而器物之美,又在于“形而上之神,神而上之韵,于神韵间与环境互通,而达物我合一之境界”。因此,中式装修书房意境着重隐逸之美,多以明代文人书房设计为主,其设计不尚浮华,不喜繁冗,只为体现一种风雅悠然的文人情怀。

“一物一天地,一器一乾坤。”中式装修书房陈设颇为讲究,一桌一椅、一帘一纱、一灯一窗,都为打造文人心中寄情怀、咏高志的绝妙之地,都为追求一种“返璞归真,静淡虚远”的意境之美。可于书房之外安置假山、流水、翠竹、淡菊,以表林泉之心,淡泊之意;或于书房之内陈设花几香脑、琴桌画案,以此来营造书房一种风雅而清逸的文房之境。

文人居于此,从一器一物间,可观春秋,可赏天地,可悟人生,可享妙趣,而抒大雅之怀,而得大和之道。这正是文人追求的一种“超于尘世,高逸人生”襟怀之体现。所以中式装修书房陈设上,无论是桌案书架、瓷韵流景,还是古画花影、琴棋香茶,都力求“意境”的表现,从而让人感受到中式书房的文化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