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国第一家个体餐饮营业牌照发给了北京胡同里的悦宾饭店,此后,餐饮行业跟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多年。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年平均增长率持续保持两位数,目前餐饮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相对平稳发展的新常态,其影响也同样波及到餐饮行业。餐饮行业品类分散、品牌竞争激烈、区域市场集中,这些因素都为行业发展带来种种压力。同时,餐饮业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格局不断变化,也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

80后、90后消费群体正在成为市场主要消费力

数量庞大的80后、90后消费群体正在成为市场主要消费力,而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环境异于其他年龄层,使得其对餐饮行业的需求更加复杂多元。餐饮集团和品牌为了适应行业发展,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在业务布局、餐品、品牌、门店、经营业态乃至供应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革新。可以说,餐饮这一传统服务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转型升级,由新消费主体驱动的新餐饮时代已徐徐拉开帷幕。

餐饮行业仍在高增长

在经历了消费升级驱动的快速上升时期之后,中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回落在不断放缓。

然而,中国餐饮行业整体增速仍然高于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平均增长水平,部分品类市场颇有发展机会,一二线城市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再加上互联网的助力,餐饮市场在未来几年仍然将大有可为。

火锅市场份额远超其他品类

《2017中国餐饮报告》显示,营业额占比在1%以上的有18个品类。其中,仅有火锅、自助餐、川菜、小吃快餐和西餐成为市场份额超过5%的品类。

市场份额相对较高的几个细分领域中,各自有鲜明的市场特点。火锅凭借高自由度的选餐、独特的消费场景以及易于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成为唯一一个市场份额超过20%的品类,远远领先于其他品类。自助餐则作为半服务式餐饮模式的代表,由于丰富的菜品和独特的消费体验,受到广泛的欢迎。川菜作为普及程度最广的区域菜系,特色鲜明,受众基础广泛。小吃快餐作为中低端大众餐饮的典型品类,具有天然的高频消费特征,市场教育成本低。而西餐作为“舶来品”,市场空间可观,并仍有进一步教育和渗透的空间。

重庆与北京、上海、天津、四个城市占据了整个市场超过10%的份额

从区域层面来看,整个餐饮市场发展规模分化明显,各区域市场体量存在显著差异,拥有经济、区位、人口等优势的省市规模遥遥领先,龙头效应凸显。餐饮收入规模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包括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浙江,共占据了全国近40%的份额。部分具有鲜明餐饮特色的区域,如内蒙古、湖南、福建、安徽等,餐饮业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一二线城市人口相对集中,消费水平较高,消费需求多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而高度助力餐饮各种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成为行业发展的尝鲜者和引领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典型的一线、新一线城市,就占据了整个市场超过10%的份额。

餐饮O2O的市场将继续长足发展

互联网的助力带动餐饮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行业增长不断带来新的机会。生活节奏快、场景碎片化的特点使得消费者对快速、便利性的需求增加;同时,外卖餐饮品牌、O2O平台、餐饮管理服务商及时顺应了消费需求,并将业务承接拓展到消费者的各个生活领域;随着物流配送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升级,餐饮O2O的市场将继续长足发展。

新消费主体的新消费需求

数十年间,中国餐饮消费从追求吃饱的果腹时代,经历了求新、求奇、求贵的炫耀时代,进一步向体验时代进行升级。80后、90后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体,同时也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7年度美食消费报告》,80后、90后人群消费占比突破行业整体80%。作为引领消费升级的新型消费者,他们对餐厅菜品特色、品牌定位、就餐环境及体验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此外,新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和不断更新将成为常态。

以餐饮市场为代表,消费者的消费诉求逐渐从单一价格、质量转变为对环境、体验、服务的综合追求。而新时代的产物,体验型商业,一定是传统商业的升级,更强调关注消费者在整个购买过程中的整体感受,是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所向。

总之,万物更替、时代换新而带来的新的机遇需要自己去把握,明确接下来的投资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