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维特(作者原创授权)

说起整个汉末三国时代的文人,最有名的,除了三曹父子,便是“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两大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陈留阮氏一门独占三元,“七子”之中,有曹操的秘书兼曹丕曹植的哥们阮瑀。“七贤”之中,也有阮瑀的小儿子阮籍和阮籍的侄子阮咸。看来这可不是一般的文化家庭,很有记录一笔的必要,故而笔者作此篇——“出山竟似介子推:曹操的秘书阮瑀”,以探究竟。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年少时候,曾拜师于一代著名文章家蔡邕。蔡邕的文章,还多少有些汉朝流行辞赋的浮华气息,但到了学生这里,大概是因为身见董卓进京以后的种种乱世场景,诗文也变得悲戚一些了,这也正是建安时代的一大特色。在董卓挟持朝廷西迁以后,他大概也是在长安朝廷当中做一个小官。不过比较幸运的是,他可能躲过了匈奴人的掳掠,没有像师妹蔡琰(蔡文姬)那样被匈奴人抓走。

曹操的金牌秘书:比诸葛亮大牌,曾离间孙权刘备,司马懿也很服他

到了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朝廷迎到许县以后,他可能投奔了曹氏,时官拜都护将军的曹洪要让他来担任自己的掌书记,其实就是做一个起草军书的秘书,阮瑀却不肯答应,这可能也是因为他在关中见惯了董卓麾下那些跋扈武人的作风,不太喜欢土豪作风爆表又缺少才学的曹都护。尔后他就消失了一段时间,可能是跟随老朋友陈琳去了袁绍那边。因为《三国志》中,提到他后来是与陈琳一道被曹操任命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一职的。

但说起脾气来,他偏偏比陈琳还别扭,陈琳虽然有起草痛骂曹操檄文的“劣迹”,但见了曹操,好歹还会因为先前痛骂曹操先人的行为而向曹操谢罪。而阮瑀则干脆耍大牌,直接往山里一跑,谢绝曹操征召,去当介子推去了。曹操也真拿出了当年晋文公要介子推出山的手段:放火烧山。不过,阮瑀身边恐怕也没有老母之类的累赘,最终还是屈服了。相较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阮瑀以“火烧深山”的形式任职,排场似乎更大一些。当然,他这种貌似刚直不阿又能见威武而屈的性格,也完全遗传给了他的儿子阮籍。

曹操的金牌秘书:比诸葛亮大牌,曾离间孙权刘备,司马懿也很服他

阮瑀投奔曹操,大概是破邺城一役(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以后的事情,可能与陈琳投效曹操的时间差不多。在此以后,陈、阮二人都成了曹操的重要秘书,主要起草各种军国大事所需的信函。

在这一方面,阮瑀的表现倒比陈琳还要突出,譬如,曹操征荆州以前,就安排了阮瑀为刘备修书一封。赤壁之战以后三年,阮瑀还奉命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一篇,挑拨孙权与刘备以及孙权与张昭,在文中传达的意见就是,孙仲谋将军你是当年韩信英布式的好汉,但是今日我方却不想像从前刘邦那样对待你。你若是能交出教唆犯罪的刘备、以及你手下不听话的张昭,我方就饶了你。但是当时孙刘还打得一片火热,刘备把打下的荆州南四郡交给了孙权掌管,自己不久前还娶了孙权的妹妹,可见这种不合时宜的书信,只会被孙权一收就扔进垃圾桶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阮瑀的文才就一文不值,在他给孙权修书的同年正月,曹丕获得了“五官中郎将”一职,也在邺城建立了自己的文学俱乐部,阮瑀自然也是核心成员之一,虽说他此时干的是“仓曹掾属”这一管仓库的官职,仓库也需要各种文件整理,没准,阮瑀这会儿可能结识了管文件档案的治书侍御史嵇昭,也就是嵇康的父亲。不过阮瑀虽然是管仓库的,但他的主要工作还是起草各种文书,在岗位上不干正事,他儿子阮籍后来也是这样,出任步兵校尉就为了能喝到好酒,至于兵事,好像也没怎么管。

曹操的金牌秘书:比诸葛亮大牌,曾离间孙权刘备,司马懿也很服他

虽然跟着曹子桓大少爷一起混不亦乐乎,但是这会儿也迎来了曹操晚年的一大战事:关西讨伐战。阮瑀也只好跟随曹操的大军征西,曹操要他起草一封给韩遂的信件,曹操本想让阮瑀下马书写,不料阮瑀微微一笑,人不下马,臀未离鞍,提笔就写,顷刻拟就,呈于曹操。曹操看过后,本来想要挑挑毛病改动一下,但看了半天,竟不能增减一字。看来阮元瑜的完美主义作风真不是盖的。

但是有可能阮瑀在关西折腾一通后染了病,没有跟随曹操投入到对韩遂马超等人的战事当中,第二年(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就回到邺城陪着曹丕去了。

有一天,阮瑀正与曹丕讨论诗文,当时还在给曹丕当小跟班的“冢虎”司马懿兴冲冲地跑了进了。曹丕就问道:“仲达不知有何喜事?”司马懿神秘地卖关子:“你们猜猜?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阮瑀说:“什么事?眼下什么事也没有立嗣的事情大呀。”司马懿说:“正是立嗣事。告诉你们吧,大王决意册立五官中郎将为世子了!”“真的?”曹丕高兴得跳起来。 司马懿说:“这是可以乱开玩笑的吗?”便把曹操日前和他一起讨论立嗣的事情细说了一遍。阮瑀听了,沉吟片刻,悄悄对司马懿说:“这对五官将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可对你仲达老弟来说,却是吉凶难料。照你方才说的……有些话,唉,官场险恶,我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曹操的金牌秘书:比诸葛亮大牌,曾离间孙权刘备,司马懿也很服他

司马懿听他话里有话,赶紧背过曹丕,虚心请教。阮瑀这才说:“像立嗣这样的事情,你直接和明公(曹操)讨论,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旦明公的态度有了变化,你的处境岂不是很危险?依我看,以仲达你的文笔才华,在文学上下工夫,一定会有建树。”

但后来司马懿还是表示要在武功方面有所建树,毕竟司马氏一家本是将门嘛。不过对于阮瑀而言,天下没有比做文章更大的事业了,实际上,就性格而言,他也与后来被谥为“文帝”的曹丕有更多共通之处。曹丕不也是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么。

但阮瑀的身体还是太弱了,他在建安十七年(212年)就离开了人间,不像“建安七子”中除了孔融以外的其余五位,死在了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当中。

曹操的金牌秘书:比诸葛亮大牌,曾离间孙权刘备,司马懿也很服他

阮瑀膝下子女见于记载的,仅有阮熙(或作阮喜)阮籍兄二人与一女儿,阮熙是阮咸的父亲,后来官拜武都太守,此郡在后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期为蜀汉所夺取(时在229年),更何况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就下令迁武都郡氐人五万户至关中,可能阮熙这个太守,不是在侨置在扶风槐里的官署中办公,就是在武都郡坚守一些军事要塞。大概这个儿子走向了武事的道路,没有像父亲那样做文人。有可能在父亲去世时,阮熙也在跟随夏侯渊在关中军中,不能照顾父亲。

但是另一个儿子阮籍,此时才刚两岁(周岁),这真是应了他父亲笔下那个遭到后母虐待的孤儿的境遇。只是不知阮籍的生母后来有无续弦。不过依后人的记载来看,阮籍从小住在故乡尉氏县的“道南”,也就是阮家当中比较贫困的一支的聚居地。但是阮籍小时候,恐怕曹丕乃至曹操也没少赞助过,他大概小的时候贫寒与富贵的场景都见识过,所以后来见到艰难世道才会常做太息。在阮瑀离世以后,曹丕曾作《寡妇诗》一首,代阮瑀之妻以示哀悼,内有“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的内容。曹丕还曾亲自来到阮家,抱了抱话还说不全的阮籍。

阮瑀虽然也经历了建安的丧乱,但是他的笔下还能看出对未来的企盼。不像他的儿子阮籍一味愤世嫉俗。当然,关于阮籍故事,便是后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