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知道吴冠中,从江南开始

白墙黛瓦,流水人家

小桥轻舟,烟雨繁花

在他的笔下灵动而雅致

散发着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于水气朦胧中显得分外娇俏

作为一代丹青大师

吴冠中将古笔今墨、中画西彩揉碎捻开

融贯中西、自成一家

他曾说自己“要艺术,不顾人”

却又为了一个人

“丹青久闲搁,落墨成黑花”

并用60多年的时间

用无数个柴米油盐的岁月

写下一篇篇属于他和她的故事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1942年,因抗战而随学校一起迁往重庆的

吴冠中杭州艺专毕业

随后在位于重庆沙家坝的一所大学担任助教

在同学李长白的家中

他认识了温婉静雅的朱碧琴

自此一见终情

当时的朱碧琴也正好在那所大学的附小任教

同住在沙家坝

在李长白的撮合中

二人渐渐有了来往

对于这个高高瘦瘦又博学多才的男孩

朱碧琴也渐渐敞开心扉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但他们的来往

却遭到了朱碧琴家人的反对

“学艺术的将来都很穷”

她倒不在乎穷不穷

出身于普通公务员家庭的她

家里也很拮据,自小习惯于俭朴

对大福大贵也没什么奢望

反倒是吴冠中急躁的脾气

让她几次想离开

结果一次次又因他的热情而作罢

多年后想起这段

她也还会以此打趣他

“除了我,谁也不会同你共同生活”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1946年,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新婚的甜蜜还没过去

便收到了吴冠中要出国的消息

当时有个全国范围的公费留学机会

绘画只有两个的名额

吴冠中就是其中一个

那时的吴冠中,心中满是艺术的梦想

兴奋中是对未来野心勃勃的想望

朱碧琴虽有即将别离的失落

却仍旧为他而高兴

她知道,艺术是他的命

她尊重他的意愿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临去法国前

吴冠中特别想要一块手表

如果没有,在国外生活会很不方便

可当时他们并没有余钱买这种奢侈品

于是吴冠中就想到了他们家最值钱的一件东西

一只朱碧琴母亲给女儿当嫁妆的金手镯

当他提出时,朱碧琴是有犹豫的

她想把钱用在刀刃上

而他们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于是便说镯子是假的

孩子气的吴冠中当了真

连续几天愁眉苦脸

朱碧琴见如此,很不忍心

便又告诉吴冠中这是真的

让其拿去卖了

此后再也没提过这个镯子

吴冠中却默默记在了心里

直到四十年后

终于在曼谷找到一个和其极其相似的

不过这是后话了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吴冠中出国后

已有身孕的朱碧琴回到了

吴冠中的老家——江南的一个小农村

那时从中国农村寄一封信到巴黎

本就不太方便,邮资也是不小的负担

她怕和他失去联系,又不敢勤寄

便总是积攒半个月以上的话语才寄一次

只有一次吴冠中没有收到信件

后来才知,原来她那时难产几乎送命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而他,也有一件几乎送命的事没在信中提过

留学第二年的春天

他和一位法国同学一起驾船沿着塞纳河写生

结果遇到风暴,不会游泳的他

差点在河中淹死,当时的他

穿着来法国前朱碧琴卖掉自己锻子夹袄

买来毛线为其织的红毛衣

手上带的是那只手表

怀里还有朱碧琴的照片

带着极强的求生意志

他等到了别人的施救

到后来他讲给她听时

她只说:如果当时他死了,她也活不下去了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可那时的他,终究是比她自私的

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艺术生命

他想的是如何在巴黎艺术圈立足

她却经常做梦自己总也等不来他的来信

一直到头发斑白时,她还会偶然做这样的梦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解放后,建设祖国的热潮感召了无数海外游子

吴冠中立足巴黎的心开始有些动摇

于是便询问朱碧琴的意见

朱碧琴不是很理解艺术

更不理解艺术家的创作道路

也是拿不定主意

她能确定的只是:

她愿他的事业能如愿

她也不想一辈子在国外生活

吴冠中最终还是确认回国

最大的原因依旧是艺术

他说:“艺术只能在纯真无私的心灵中诞生,只能在自己的土壤里发芽”

但也承认,她也是天平上的砝码

很小,却举足轻重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1950年,吴冠中回到北京

一家三口也终于团圆,并在此定居

他在中央美院任教

她则做了小学教师

他的美术观点渐渐开始遭到批判

为政治服务的写实主义才是当时的主流

她则一天天的忙于工作还要应付生活

他因无人交流而苦恼

她因他除了艺术之外的冷漠而心伤

年轻时的恋爱让他们结合

婚姻的繁琐却暴露他们之间的距离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但即使有那么多的理由让他们渐行渐远

他们却始终不曾想过放弃对方

朱碧琴急了时也不过说句:

“不管你有多大本事,下辈子再也不嫁你了”

然后继续精打细算,省下钱来

让吴冠中可以去买作画的材料

吴冠中则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

并为此为内疚

“这样的灵魂深处能诞生艺术之苗吗”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直到后来朱碧琴工作有了变动

二人有些紧张的夫妻关系才最终得到缓解

从事美术资料收集工作后的朱碧琴

不得不他请教艺术问题

渐渐地两人可以讨论起画的优劣

可以谈论起范宽、沈周、波提切利、蒙德里安……

甚至还会说说胖裸体画中的不同美感

不再像之前只关心他的饮食起居

当他周日作画时

她会给他拉上窗帘

然后带着孩子们在外面游荡

甚至在以后有了孙子以后

即使再疼爱也从不让他们进爷爷的画室

吃饭时,如果吴冠中仍没收住画笔

她就一次次冷了再热

他每年几次到深山、老林写生

带回一箱一箱的油画时

她也任由它们堆满了住室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在法国时,有老师曾对吴冠中说:

“艺术有两路,小路艺术娱人耳目,大路艺术震撼人心”

作为一个以鲁迅为精神之父的人

也最终在妻子的爱与包容中

走过那段光怪陆离的艰辛岁月

并最终找到了以风景、世间生灵为对象

兼具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的

绘画叙事方式

虽然他也曾说这是“艺术的苟且偷生”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他那条漫长而寂寞的艺术之路

只有她,默默守在背后

她是他精神上的保护伞

当他们都下放农场时

一周仅有一次的探望,分别地点的农家小院

他可以轻松地笑称是他们的“十里长亭”

当在画室因创作遇瓶颈而苦恼时

她会劝他说:

“哪能每月创新,那样的创新也就不珍贵了。”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退休后,朱碧琴更是陪着吴冠中四处写生

帮他背画夹,找石头当坐凳

有雨时,为他撑起伞遮住画面

风大时,扶着画架让吴先生把写生完成

而一个外国摄影师一次不经意的拍照

更是让他们的相濡以沫广传于世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名气已大吴冠中周围多赞颂

各种荣誉的场合等待着他的出席

而朱碧琴却总是保持着距离

她平静,客观

不管是是怨是颂

都不为之生气或得意

并劝他偃旗息鼓,要他休息

他们在宁静中相互搀扶着走向夕阳

无奈天总不遂人愿

1991年,她因脑血栓而病倒

他自恃坚强,其实脆弱

连作画也不能够

巨笔落墨,团团黑

绘成不祥之花黑牡丹

于是写道:

“妻病,心情恶,丹青久闲搁,落墨成黑花,有人遭身戮。”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因为年纪大了

孩子们也不让他去医院

只让他于家中等待消息

他就偷偷坐了公交车跑去探望

到了后不仅没被当作惊喜

还被她说了一顿

再后她又因病难治,让他做好安排

他则故意大发脾气:

“你在胡说什么,你要真走在我前面,也是你的福气!”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病情到后来,发展成了老年痴呆症

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连几个孩子也不记得了

却依然记得丈夫画画的事

他想通过画作拉回她些许情丝

她虽然依然能评别作品优劣

却总会问:

“什么时候画了这画,我从未见过”

即使刚过一个小时

吃饭的时候

吴冠中则一定要朱碧琴和他坐在同一张小桌上

“有她在身边,这房子才像一个完整的家”

她一辈子中不知借了他多少时间

节约了他对生活的支付

他欠她太多,又如何偿还得够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他为此专门写了两个人故事《他与她》

当他写道“她成了婴儿”时

既是辛酸也是欣慰

她再不能跟他好好说话

还好的是,这次由他照顾她

很无奈是,最后先走还是他

2010年6月,吴冠中先生于北京逝世

他还是没能照顾她到最后

有遗憾,有牵挂

2011年,朱碧琴也于北京去世

去世前,她并不知吴冠中已经过世

总会习惯性地问

吴先生怎么还没有回来

他的画拍出上亿天价,他的爱情却比画更值钱

吴冠中先生曾说:

“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梵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

有时候,你可能会因花前月下的霎那美好而笃定一生

真的走到最后才会明白,只有柴米油盐才是真的一生

而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

到后来,你会发现只要得到了有一个人将你记于心间

人生就已足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