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

会议地点:天津美术馆二楼会议室(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4日15:00-17:00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2018年11月24日下午,“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天津市楹联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天津市甲骨文学会、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南开大学书画协会、南开大学诗词楹联学会、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书法协会协办,天津市金融投资商会、天津源泰昊泽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九鹏和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艺术顾问范曾,学术主持王宇信,策展人敖堃、于健。展览至12月20日结束。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学术研讨会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邵佩英

主持人邵佩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文化界、书法界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开幕式,下面我们利用下午这点时间,在这里召开朱彦民教授集联书法展的研讨会。今天来的嘉宾很多,为了让更多的嘉宾有发言的机会,我们各位在发言的时候,大家控制一点时间,尽可能地在5分钟之内发言。

首先,让我们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王全聚先生开场。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王全聚

王全聚(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天津跟甲骨文有很深的渊源,一般书中的都说甲骨文是北京王懿荣首先发现的,还有一段很精彩很详细的记录,就是说他生病了,到同仁堂去买药,看到甲骨文字,追根溯源就发现了甲骨文。实际上,据天津老一辈的书法家们说,甲骨文最初是天津人发现的,是山东的范姓古董商,他在小屯发现了甲骨以后,拿到天津给王襄这些人来看,问他们是否买,这时候王襄等人就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兽骨,因为上面的刻画很像是文字,所以他们就联合了几位老先生买了一批,但是由于卖价太高,他们买不起更多文字的甲骨,结果范姓古董商就跑到北京找另一位收藏古代文物的大家王懿荣,结果就买了很多。这时候经过研究,天津的学者,跟北京的学者分头研究,就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出土文物,而是一种文字的形态。后来王懿荣死于八国联军的国难。后来经过研究,出版了一本作品,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研究甲骨文的开山之作《铁云藏龟》,由此开启了甲骨研究的历程,由此拉开了甲骨研究的序幕,当然后来研究非常深入,至今成为一门显学。

在最初甲骨文出土的时候,由于买家大都是私藏,所以很少公开,在1949年甲骨文发现整整50年时,这时候的著作很少,大家所看到的甲骨文的文字也很少。据1949年的统计,当时著录甲骨文书只有8本,前50年研究甲骨的人也不足300人,研究论著也只有800多部。随后的50年,研究甲骨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我们的朱彦民教授,至今成为一门显学,这时候的研究论著,将近1万部。甲骨文可以说开启了中国文明的一个序幕。甲骨文当时基本上是一种巫术,我曾有一个不正确的看法,我说这个巫术为什么在中国那么盛行。据对甲骨文的统计,当时的人祭一共有1.4万人之多,这是不是我们的先民太野蛮,太原始,后来看到一本书就是专门研究古代祭祀的,这种现象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存在,古印度也流行人祭,希伯来亚基徒、萨满教等等都流行人祭祀,有人研究认为当时由于人祭太盛行,使这个民族很少就衰败,所以那个时代人祭几乎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必然经历的一种阶段。到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思想的发达,这种人祭就慢慢销声匿迹。我们现在研究书法的都知道由大篆而小篆而隶书、楷书、草书等等,他们都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甲骨文可以说是中国的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的一切文化的起始;因为有了文字才可以记事,它就是一切历史的源头;因为有了文字才可以抒情,它是一切文学和艺术的源头;因为有了文字才可以总结思考,它是一切学术的源头。甲骨文的形态,是非常优美的,有人说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有人认为7000年以前也有图画类的像图画一样的文字,那是最早的文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文字它有自己的规定性,文字不能只是会意,如果只是会意,各个民族在1万甚至几万年前就有演化。真正的文字就是写词、记事,甲骨文可以说就具有写词记事这样的功能,所以甲骨文对中国的文化贡献非常巨大。什么叫文化,化什么,它可以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化一个民族的艺术,可以化一个民族的历史形态,总之一个民族离不开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所以说甲骨文是非常了不起的,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今天看了朱教授的甲骨文书法,感觉到他的方向非常正确,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就说到这里。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现在请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李俊国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李俊国

李俊国(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

今天专程过来参加彦民先生的这个集联书法展,反复看,感受很多。确实彦民他的学习和研究水平很高,成绩斐然。前一段时间看了他的著作《甲骨文书法探微》,受益匪浅,反映了这些年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深厚学养。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书法的方法把甲骨文的精彩之处展示出来,展示了甲骨文的学术性、艺术性和社会性,确实让今天的受众都很受启发。咱们中国文字历史渊源流长,甲骨文是文字的最早形态,所反应的文化内涵确实很丰富。所以今天来看彦民先生的书法展收获很大,也对朱先生能够成功地举办他的个人展,向他表示祝贺。这是其一。

这个展览是在天津举办的,我觉得更有意义。因为我们都知道,甲骨文的发现与天津有关。王宇信先生是甲骨学的大家,他在刚才开幕式发言致辞当中,对这一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做更好的服务工作,我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一个是表个态,给朱彦民先生也都说过了,这个展览是第一站,还有其他几站,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我们一定要接好这个展览,把它办好。希望彦民先生把甲骨文字书法的创作内容做得更丰富些,因为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我们也期盼朱先生的这个展能够早日到安阳来开展,这是第二点。

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学者、同道包括书法界的,也希望各位能到安阳市,到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你们的展览,到那边指导工作。谢谢!

主持人:感谢李馆长的发言,下面请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王宝忠老师。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王宝忠

王宝忠(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们各位同仁欢聚在天津美术馆,共同庆祝朱先生集联书法展,可喜可贺!朱彦民先生勤学于甲骨文发掘的安阳,既问道于国画大师范曾先生,且追寻甲骨学大家王宇信教授,可谓根基坚固,学养丰富,造诣颇深。今天我们看到的朱先生甲骨文集联书法展览,颇为震撼。我们知道甲骨文出土100余年来,先后有多位文字学家致力于甲骨文书法艺术,第一位便是“甲骨四堂”之首,著名甲骨学者罗振玉先生,罗先生的文字学功夫之深和文学修养之高无人比肩。其后章钰、高德馨、王襄、丁辅之、董作宾等续有甲骨文集联的发表,开辟了一代甲骨文书法艺术的新高。集联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独特艺术形式,至明清两代已经蔚然成风。甲骨文集联书法尤其为难,这不仅是可用之字,相对其他的书体又少之又少,况且还需词性相对、平仄相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今日南开大学著名学者、教授、书法家朱彦民先生能集成这么丰富的对联内容,实则难能可贵,在此谨表衷心的祝贺与敬佩。

下面我想提个小小的建议,就是我感觉在作品上的上下款,字径略微有点大,那个字势有点开张。今天也是班门弄斧,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请旁边的王秀琪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王秀琪

王秀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刚才王老师提的一个,我也认可。大家都知道甲骨文难度很大,难度实在太大了,甲骨文用途也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下面请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坚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张坚

张坚(中国殷商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甲骨文艺术研究院院长):

刚才我们李馆长都已经讲过了,基本上代表我的意思。我们从安阳来到天津观看这个展览,非常高兴,也热烈祝贺彦民这个展览的成功举办。我们的老师王宇信先生说了,这可以说是明年甲骨文发现120年的系列活动的一个序幕。我们有幸来参加这个研讨会,也为天津书法界这样一个盛况感到非常欣慰。

至于彦民的书法作品,也提不出太多的具体意见。大家也都讲了很多很好的话,我也不再多说了。当然这次展览是以甲骨文集联为主题的。如果说按照主办方有巡展的意思,我觉得作品样式还可以再丰富一点,集联这种形式可以还多一点,但还可以有中堂、条幅和斗方等。我们也都写甲骨文书法,甲骨文集联幅式五言到八言,还好说。但是从展出的效果看,统一的诗词并不舒服,特别到八言后,那种文字之间的挤压就会很不舒服,章法也会不好安排,也会不好看。所以说形式也不要这样单纯的对联,所以说我觉得形式上能再丰富一点可能会更好。刚才这个王先生提出来款字比例失调,可能是他的风格,而彦民兄这样写,也可能是彦民兄的风格。我们也见过有的书法家把甲骨文字写得较大而题款较小,太失调也不舒服,也不好看。重要的是两者必须大小协调。我看彦民兄写得还是很好看的。如果说还要走出去巡展,建议还是多一些形式幅式,加上你的这都是高水平的东西,无论在章法、格局等等方面再完善一点,效果将会更好。说的对与不对,敬请批评。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部研究员于成龙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于成龙

于成龙(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部研究员):

今天能参加朱教授这个展览我非常高兴,可以说这个展览是我目前看到的非常有收获的一个展览。看到展厅里悬挂的甲骨文集联作品,从书法线条上反映了朱先生深厚的书法造诣与非常高的文学修养。另外,我的意见和张先生一样,书法形式在展览中还可以更丰富一下。谈到甲骨书法我们应该知道,肇始于天津。天津的学者们,比如王襄先生一直坚守着,所以天津的书法界在甲骨文发现120年之际,举行这样一个甲骨文集联书法展,意义特别重大。谈到中国的文字,说到甲骨文,甲骨文去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我们现在所说甲骨文,不仅仅是殷商时代的文字,西周也有甲骨文,西周时期的甲骨文也刻在龟甲上面,不过数量规模比不上殷墟甲骨文而已。现在最早的汉字是陶寺文字,距今四千多年。陶寺文字两个字,一个字不太清晰,另一个就是“文”字,已经呈现出用毛笔写的汉字,这个“文”字搞书法的人一看就明白。

从有汉字那一天,汉字的书法就已经开始酝酿。我们看看殷代甲骨文,书法风格是不一样的,搞书法的都知道,比如武丁时期的文字雄浑大气,其他王世的文字比不了。我们拿后世的书法来说,打个比喻,康熙喜欢董其昌书,所以清代早期书法的审美是随着天子的审美而改变。这就是所说的中国帝王的审美影响了当时书法的发展。商代如此,在西周时期更是这样。所以我们现在谈朱先生的书法好,就是他吸收了甲骨文书法的精髓,有武丁甲骨文的神采。三千年前,甲骨文书写契刻就讲究书法,汉字书法就产生了。朱先生的书法就是从古人而来,胎息深厚。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书写问题,它是我们中华文明发展的精髓,所以我们未来要大力开展甲骨文书法研究,需要在下的地方,当会鼎力相助。再一次感谢朱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作品!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王懿荣甲骨文研究会副会长毛敏女士讲话。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毛敏

毛敏(烟台市王懿荣甲骨文研究会副会长):

非常感谢今天能赶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朱老师在甲骨爱好者及甲骨书法朋友当中,是非常有地位的,虽然他年龄不大,但是我们都认为他德高望重,德艺双馨。今天他的展览也让我们一睹为快。参观完之后,我有三大震撼。

第一感觉是天津人们也对甲骨文情有独钟,也非常热爱和欣赏甲骨文。我想对甲骨文的发现,我们的专家学者早有研究,在此不便多谈。这个展览不仅是天津的书法展览,在我们国内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天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也悠久,特别是今天看到如此的盛况,出席开幕式人数众多,更让我震撼。

第二个震撼是我们的朱老师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是非常瞩目的,特别是甲骨文书法。他是新兴的书法家,所以让我们在他的笔法当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收获。所以这一次来天津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在他的每一笔每一画当中,既包含着他对甲骨这门学科的努力拼搏、勤奋刻苦研究的成果,也包含他博大的胸怀,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这门学问的付出与奉献,让我们震撼。

第三点震撼就是我们的甲骨文,这么让人着迷。特别是在我们的领头人王宇信老先生带领下,有这么多的学者专家,所以甲骨事业也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是红红火火,也预示着我们甲骨文的春天正在蓬勃向上。

明年我们烟台福山区也将举行一次纪念发现甲骨文120周年的活动,也请在座的专家学者和甲骨文书法艺术家能够到烟台参加这个活动,更欢迎在座的各位也能够到我们美丽的烟台做客,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威海市甲骨文学会会长刘景春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刘景春

刘景春(威海市甲骨文学会会长):

我谈两点感想。一是我首先祝贺朱先生,他在甲骨文的学习和研究方面,成就突出,影响很大。我今天就是来祝贺的,我看了今天朱先生展览,胸怀非常大,书法写的水平也非常高,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发自内心的向他学习,发自内心代表专家学者包括书法爱好者对他们表示祝贺,也向各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学习。我们要发扬、弘扬甲骨文,要好好静下心来,好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好地继承。第二,我觉得在这个场合,我也表个态,我们威海甲骨文学会,也要举办甲骨文书法展览,要集合全国各地甲骨文学会的书法作品,希望大家给我们提供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给了威海大力支持,尤其王宇信先生是国学大师,又是甲骨学泰斗,对于未来甲骨文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使我们未来对甲骨文学习研究,弘扬发展,走向世界。欢迎在座各位大家来威海做客,各位专家、学者,欢迎来捧场!

主持人:谢谢刘先生,下面请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泽润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赵士英、李泽润

李泽润(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今天看了朱先生甲骨文书法展,我觉得很好。有这个展览,我觉得甲骨文书法,能够成为独立发展的一门学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依我所见的范围来讲,甲骨文书法发现以后,第一个可以集甲骨文为楹联书法的,就是罗振玉先生。在有限的识别文字里面,选取合适的字集成对联。不过他写的甲骨文书法,基本上用笔是小篆的。他本人是甲骨私藏之一,也是甲骨文研究学者,他开了个好头。后来很多书法家和篆刻家,如天津的王襄、孟广慧,都写甲骨文书法。因为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所以甲骨文字特别适合在篆刻上使用,即甲骨文入印。这样,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就发展开来。除了罗振玉先生的小篆写法之外,也有用金文笔法写的,也有用其他笔法写的。前20年,咱们河南安阳有个刘顺先生,是以草书笔意写甲骨文,也是一种风格,可惜刘先生走的早了。天津有个孙丕容拿大笔写甲骨文,也是一种风格。本来甲骨文也就1000来个字,用它集成文辞书写成书法形式,很不容易。前几年我看全国展览上有个年轻人写古文字书法,很有特色,突然就冒出来了。这个让人联想到甲骨文书法。

话说回来,今天朱先生的展览,既不像罗振玉先生,也不像王襄先生。他的线条有弹性,这和甲骨文的风格,那个气韵是吻合的,将来会成为一个流派。当然说集联这里面有更多的文化,既是书法艺术,也是诗词楹联艺术。我有时候也写,写个甲骨文作品什么的,就是用现有的集联。不像朱先生这样,他对甲骨文有研究,他的研究程度较深,他就能自由地使用这些甲骨文字,我就只能依据字典查,有这个字再写对联。这样的展览很好,以后会有新的展览。或者咱们用这种甲骨文集字书法,就能使甲骨文化不断传播。所以我觉得像朱先生这种,在行书上就有甲骨的气息、劲头,我觉得在一些喜欢甲骨文的年轻人爱好者那里会成为一种榜样。至于说朱先生甲骨文研究的那些著作,主要的不在文字考释上面,不在识字上面,主要通过现有的甲骨文材料,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文化史,除此之外还对易经也有研究,这是他在学术上的优势。正如刚才王宇信先生说的,今天的展览就等于拉开明年120周年活动的序幕了。我相信随着各地的巡展,以后纪念活动的扩展,甲骨文书法将会成为一个重头的项目,受到世人关注。非常感谢朱先生给我们准备了这个甲骨文书法的盛宴,再一次表示感谢!

主持人:请赵士英老师发言。

赵士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我首先祝贺彦民教授的展览胜利开幕!我和彦民认识很久了,但是我对甲骨文是个门外汉,我也不喜欢这个,我也不研究这个,但是我看这个展览非常好。因为甲骨文字很少,集甲骨文对联方面是一种学问,甲骨文文字方面更是一种学问,两种学问在一块是很深厚的,所以说彦民教授的功底非常强。再一个方面,我提一个小小的希望,希望彦民教授把甲骨文启蒙这件事做起来,让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够启蒙一下,明白什么是甲骨文,将来看甲骨文的时候就不蒙圈了。

主持人:下面有请张建会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张建会

张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跟彦民兄我们早就认识。他实际上是我心中的偶像,对他特别崇拜。可能从我们之间相互交往就能感受到朱教授,从他身上,就是为人特别谦和、忠厚,在学术上有造诣,在艺术上和学术上相互促进和融合,这对我影响很大。我们不是说天天在一起,但是我对他非常关注的。前年他也曾应邀给我市青年书法家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因为我从事隶书书法创作,对篆书古文字这块不是特别擅长。甲骨文是一个古老的文字,现在从它的文字的辨识度各个方面来看,已经是最早的文字。但是它的发现比较晚,不像草书是流传有序,文字的传递,时间的递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甲骨文书法与后来的一些书体书法,是两个派别的东西。甲骨文对于后世人来说是一个断层,甲骨文虽然是古老的,但它主要是占卜用途的,并不是一个书法创作研究上有意为之的东西。所以现在书写甲骨文,不是简单地将甲骨文研究成果外化的形式,简单的好像不是笔划,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个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是说它在契刻当中的感受。实际上我们在毛笔和宣纸之间那种感受是相契合的,给你的字都是真实的,那么它是经过书写、契刻,前后时间的不同等等,在模糊的取舍之间,呈现的面貌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关注的对象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时空,甲骨文的文字这种契刻产生的这种特征,实际上是给我们用毛笔表现的一个空间。再一个我感觉随着甲骨文研究的深入,科技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印刷条件好了,过去我们可能看甲骨文得一个一个的集,一看太舒服了。那么实际上在我们以前可能你是凭它的概念和感受,现在用科技手段去感受。它的丰富性非常少,这对表现它是一个难度。所以今天看到彦民教授的作品感觉到,对一个技法上的呈现,当然离不开技法,但更多的我是感觉从他的学识、修养方方面面,是一个整体的整合表现的这么一个面貌,没有要刻意的体现,表现得非常自由。今天这次展览,说的稍微再小一点,因为取名甲骨文集联,为突出主题,所以形式上来讲可能小了一点。如果扩大主题,不限于集联,那么甲骨文的效果可能会展示得更充分一点。尽管如此,这个展览从视觉上,有那么多的作品来呈现,确实是很震撼的。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不仅从全国,单从天津来看,必然会有书法爱好者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这块空间是非常大的,书法未来的发展,从行草来看空间非常小,但甲骨文的发展空间很大,甲骨文也是从清末开始发达,这里面空间很大,资源很丰富,需要去挖掘,未来从这块去发展是很光明的。

主持人:我们抓紧时间,我们下面请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赵逸之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焦荣安、赵逸之、李建民

赵逸之(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

各位前辈,各位朋友,尊敬的朱教授,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朱教授的这次书法展,前面的各位老师、各位前辈,都对这次的展览感受和感想都发表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写了一首小诗,抒发一下这次的感想:

美髯游艺气韵高。

怀醑堂上运紫毫。

天马龙雀随云舞。

一时纷沓竞相超。

甲骨端严筋丰厚。

意出殷墟深根苗。

笔融四堂藏锦绣。

大著发微领风骚。

有时三杯胸臆动。

气冲牛斗笑蓬蒿。

五合同来心手畅。

钟王米黄奔如潮。

腕下纷纷珍珠抛。

不为稻粱累滔滔。

独立书斋啸风月。

岂与物论争嘈嘈。

大张上下千年眼。

直追三代入云霄。

志道据德依仁义。

学海遨游任逍遥。

今我来思沐冬风。

素仰霞府欲折腰。

愿言拾得一枝放。

朝夕礼敬拱手朝。

主持人:下面请焦荣安先生发言。

焦荣安(中国人民画院甲骨文艺术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安阳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很高兴参加朱先生展览,我是编外,不像朱先生是科班。如形式更丰富些,会更漂亮。

主持人:下面我们找一位年轻书法家,是写甲骨文的,在我们后排坐的杨连山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姜钧杰、杨连山、陈栋琨

杨连山(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我今天看了这个展览,我都拍照了,还做了一点笔记,我觉得能搞这么一个专题甲骨文展览,实际上很难,朱教授这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展览,所以表示祝贺。

第二点,我觉得咱们河南安阳这个殷墟故地都出了很多人才,比如刚才李泽润先生说的刘顺先生,还有现在的朱教授。我觉得用笔墨来再现甲骨文史迹,一直是书法中的需要攻破的难题,但是这方面朱教授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怎么把甲骨文行著于笔墨,所以这是个人的一种境界。

第三点,我也写了几句小诗,仅以此诗再次表示祝贺:

殷商故地毓良才,

契刻箫疏别心裁。

笔底文章联律永,

心中古意向人来。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张同明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张同明、邢纪庆

张同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朱彦民教授是专家学者型的书法家,是国内专事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诗、联、文章落墨成文,偶有神来之笔,可观处多多。其书法亦能左右手开弓,左笔书法更具特色。我甲骨文字研究不深,对于甲骨文字辨识、考据,不敢妄加评说,我就简单谈谈朱先生的书法艺术。

我与甲骨文最亲密的接触,是在十几年前,在我师爷范明甫先生家,范明甫先生的嫡孙范永庆兄展示给我看的。当时我用手抚摸,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刀法、看结笔法、看结体以及年代久远的那种沧桑感,确实有点震撼。对我写甲骨文、写篆书以及篆刻的创作,均有很大的启发。今天欣赏朱教授的甲骨文书法,我又被震撼了。朱先生的甲骨文书法不仅仅拘泥于甲骨文字本身的笔法和刀法,而是充分表达毛笔的书写性效果,正如有专家评其“天趣古朴、潇洒飘逸”。观其书我还有“诗雅琴韵、心画突显”的感受。为此,我把感受写在打油诗里了:

贺朱桢教授甲骨文书法展

张同明

安阳龙骨贵,入药误先民。

沽上王襄识,燕京祭酒陈。

六书藏刻契,万事蕴崇禋。

后素轩研墨,殷殷枕簟亲。

卜算子·契文抒怀

张同明

不为有来生,

执念同行者。

喜乐安康刻契涂,

朱墨高墙舍。

不为鉴君音,

执念箴言雅,

水转山高岁月长,

山寺钟声野。

我们《中国楹联书画报》已经连载了四期朱教授关于书法史的文章,先生妙笔撰述,既能广博读者之雅兴,更为我报刊添色。这一期正好谈到了甲骨文书法,因为篇幅限制,恐有遗珠之憾。请大家慢慢赏读。

主持人:下面请南开大学教授,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敖堃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敖堃

敖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先谢谢大家!我与彦民兄认识20年了,在一起工作也20年了。我对现在的一些所谓甲骨文书法,从文字学上来看,我是非常不看好的。殷墟甲骨文是很神圣的祭天的东西,你上面写的不能有错别字。秦汉小篆和甲骨文相隔1000多年,这就像跟我们现在拿英文解释拉丁文一样,有一个时代的问题。所以说甲骨文书法不容易。我上课时就给学生展示,大家看到没有,这是朱教授的甲骨文书法。我很自豪,我有这么一个好朋友。另外我也喜欢彦民的大篆,几年前看见过他临摹的一篇金文,很棒。现在他把甲骨文写成了笔墨文字,令我眼界大开,我还是对彦民兄很崇拜的。

主持人:好,下面请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唐云来先生发言。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唐云来

唐云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这个展览很成功,彦民教授从文字研究和诗联两个方面下功夫,因为他得天独厚出生在安阳,又到天津在南开大学读博留校任教,这使他在甲骨书法上有很大的优势,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可喜可贺!研究甲骨有两方面,一是研究文字,一是研究书法,我们的前辈“甲骨四堂”,罗振玉、董作宾等人,就是既研究甲骨文字,也写甲骨文书法的。1984年在河南安阳举行了“殷墟笔会”,我被邀请去了,我当时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是从书法美学角度上讲甲骨文字之美的。我是从哪个角度讲呢?书法追求什么美呢,追求自然美是第一,书法就是自然的流露,甲骨文那时候就是这种形态,因为它是龟甲,不像我们现在16开纸,受这个地方的限制,那时候章法和刀法,字的大小是顺其自然,这是现代书法家要从当中领略的,甲骨文状如罗绮,很是优美,所以我们要研究它的自然美,这个自然美,后来有的书法家,比如郑板桥写得长短不拘,大小不拘,这个正是从甲骨文演化出来的。甲骨文一直影响到日本的片假名写法,所以我们研究甲骨文,首先要研究它的书法自然美。当然朱先生,他在学术上著作《甲骨文书法探微》,都在这个袋子里,不多说了,回去认真拜读。其实,隔壁天津博物馆里也有很多甲骨文资料,所以我们应该在天津建立一个甲骨书法的基地。后面就看谁得了,我看彦民有希望。谢谢!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请彦民教授致辞。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朱彦民

朱彦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衷心感谢到场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实际上我这个展览也好,进行学术研讨也好,对我来讲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各位师长、朋友也对我识字也好,笔法也好,也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大家!刚才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对书法的评价,其中有一些批评,我觉得说的非常到位,我自己也感受到,我能够接受这些批评,这是对我的厚爱!

今天实际上来了很多外地的朋友,比如像坐在我旁边的罗琳女士,她是“甲骨四堂”之首罗振玉的孙女,也是著名的甲骨文书法家。今天还有很多这样的书法家,比如坐在后排的南京甲骨文学会会长陈爱民先生、苏州甲骨文学会会长姬长明先生、湖南甲骨文学会会长谢兆岗先生等等,他们都没有机会发言了,这些都是甲骨文学界的领军人物,都有甲骨文书法方面的著作,既是书法理论家也是创作实践者。好在下面我们来安排了聚餐,那我们在聚餐当口还可以继续交流,继续探讨,继续对我的识字也好,笔法也好,笔墨效果也好,进行批评,我会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意见,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感谢书协的各位老前辈和老领导,各位会长和副会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的研讨会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没有发言的各位学者,如果有要说的,我们形成文字交给彦民教授,我们将来在书法杂志上面进行公开发表,谢谢大家!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王宇信、朱彦民、罗琳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唐云来、张建会、王宇信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 王炳学、袁海旭、于健、李泽润

殷契抒怀——朱彦民甲骨文集联书法展学术研讨会纪实

媒体统筹(排名不分先后):天涯艺术网、魅艺中国网、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搜狐、新浪、网易、雅昌艺术网、艺起来、艺术公社、艺术天成、5A画廊、艺术中国网、美术中国网、写意中国网、Art90艺术控、明星传媒、终南画谱、天津画廊联盟、宁夏日报艺术风尚、浙江艺术网、水墨时代、水墨视界、水墨前沿、今日鉴藏、墙艺术、99艺术网、央视网、月雅书画、人民艺术、书画宝库、中国美术家网、学院中国艺术网、金石书画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中国艺品投资网、艺术档案网、艺术版权网、琉璃厂在线、中国书画档案网、艺术传承媒体联盟、中国水墨现场、国画名家网、当代中国画、中国当代书画家网、北京时间、人民生活网、中华时讯网、人民美术网、中艺书画网、东方艺术网、环球文化网、中国书画网、北京文化艺术网、北京美术网、天津艺术网、艺美中国网、艺新网、艺美网、艺栈网、出山网、书画圈、美术圈、宣和网、画家村、画廊网、艺术仓、拍卖网、新视点、大画家网、水墨中国、中国美网、美意中国、文创在线、文化中国、印象中国、文脉中国、齐鲁字画网、中国艺海网、竞友艺术网、翰墨书画网、壹号收藏网、元鼎文化网、辉煌艺术网、翰墨千秋网、当代艺术网、一品字画网、号外艺术网、道东艺术网、思潮艺术网、意致文化网、尚远文化网、盘古收藏网、艺术山东网、西北翰墨网、圣美艺术网、上海文艺网、京津冀书画网、江苏美术家网、中国艺术之梦、伍佰艺书画网、东方金典艺术网、中国时尚新闻网、众森原创文化网、德艺双馨艺术网、半亩方塘艺术网、华夏书画艺术网、中国书画研究网、中国时代艺术网、中艺博雅艺术网、中国艺术资讯网、中国文化艺术网、中国国家艺术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天津美术网、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等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艺窝疯 核心成员

忠于好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