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生于1985年的他,白手起家,10年做成亿万富翁,把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唯一的秘诀:

就像他曾说的那样:

“我们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件不起眼的事儿都用心去做,这样的结果不会差。”

堂堂上海交大研究生

居然跑去送外卖?

在“饿了么”上海总部公司大厅里,摆着一辆残旧的报废车:

坐垫破损、电线脱落,油漆上贴满胶布,也无法再发动。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饿了么一号”

饿了么也是一家大公司,怎么要在总部大堂摆上这样一辆报废车?

原因很简单:张旭豪就是骑着这辆电动车,送出饿了么的第一份外卖。

除了张旭豪,或许再也没有一家外卖互联网公司的CEO,会有外卖员的经历。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就这样,饿了么的构想由此诞生——一个炎热的夏日,在大学宿舍里,几个光着膀子的男生打完游戏后无聊想出来的。

至于名字“饿了么”,就是学生点餐时常说的口头禅。

说干就干,张旭豪和几个研究生同学,凑了几万块钱,买了几辆电动车,开始专业送外卖。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饿了么创始人:汪渊、邓烨、张旭豪与康嘉(从左至右)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张旭豪后来自豪地回忆:“亏好小车没坏,最终还是送迟了一些,但还是送到了。”

有时候,电动车在雨天还爱熄火,餐厅离接餐点离得远,张旭豪曾几次在雨中淋了几个小时,一路推着小车把外卖送完。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为了打败比自己强100倍的对手

每月帮餐厅老板下电影

正当饿了么刚有点起色时,对手来了,上海有一个公司叫做小叶子当家,注册资金100万,进军外卖服务市场。

它们财大气粗,送餐员开着轿车送外卖,每位用户消费还送冰红茶、荷包蛋,一下子就把上海周边的所有高校基本覆盖了。

饿了么,只是几个穷学生凑了几万块钱做的小生意,还是大家靠着套现、学费凑出来的钱,这怎么和对方竞争?

张旭豪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创新力+执行力+毅力。

外卖网站的关键在于餐厅,餐厅用你家的外卖服务,你才有生意可做。因此,谁能获得餐厅老板的信任,谁就能赢下这场仗。

张旭豪注意到,餐厅老板们都是用电话、短信息接单,经常出错,所以发挥理科生的优势,做了个网站,让老板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单,效率高又不易出错。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靠这个办法,饿了么让交大附近所有的餐厅老板都接受了,把其他平台都打败了。

只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背后的心酸只有当时的张旭豪才知道,因为——当时交大所有的餐厅都没有电脑!

当时上网一年都要两三千块钱,买个电脑都要四五千,这种idea确实很创新,但怎么落地?

张旭豪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制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一定要跟餐厅老板谈到他不想见到我为止,有事儿没事儿都跑去谈一谈,建立信任最重要。

张旭豪就这样一家一家说服餐厅老板买电脑,最早的一批客户,有好几家跑了五六十次才签下来。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为了提高成功率,张旭豪还和老板说,你买电脑,我每个月都给你电影。于是每个月张旭豪去收账时,顺便给老板们拷两部电影。

但买新电脑还是太贵了,张旭豪又想了一个办法,他跑去上海虬江路拼装二手电脑,弄完之后每台电脑只要1500元,然后再去推给老板,说1500元就能在网上做生意,老板们都觉得很开心。

不仅如此,张旭豪还要帮老板们联网、防范恶意网站、病毒网站,杂七杂八的事,只要老板们一个电话,张旭豪都要去自己亲手干。

就是靠着这样一点一滴的坚持,张旭豪在交大创业3年,把周边几十家餐厅连上网,让饿了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逐步站稳脚跟,并且慢慢走向全国。

其实,很多创新的idea,看起来特别牛逼,但再怎么厉害,你也得有能力将其实现。

这个过程,一定是非常普通、非常累,甚至毫无美感可言的,你只能日复一日地咬牙坚持将其做好。

正如张旭豪说的那样:

“创业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更需要坚持。很多人对创新有个误解,认为创新就是一刹那的灵感火花,你有天分,你就能做到。但实际上每一项看似很光鲜的创新,都是靠背后无数的脏活、累活把它做成的。”

创业面临最大敌人

靠霸气打赢补贴大战!

创业3年,2011年,张旭豪终于等到了第一笔融资——来自金沙江创投的100万美元A轮融资。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在那时,饿了么其实已经有点风雨飘摇,虽然运作还算顺利,但最重要的是,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

不少老员工都辞职走人了,四个创始人走了两个,张旭豪也撑不下了,和合伙人康嘉跑去陕西榆林考察,想做煤炭生意。

结果发现,要挖煤买矿钱不够,只能搞运煤。想想运煤和运外卖差不多,又回到上海了。

刚好这时,他们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融资,于是张旭豪也打定主意,继续做下去!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有了钱,一切就好办了,饿了么开始扩大市场,很快又拿到了两笔融资,到了2014年,饿了么拿到了来自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D轮融资!

有了这笔钱,饿了么终于可以有底气和美团正面对决了!

美团,是张旭豪面对的最大对手,面对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张旭豪才发现,原来还有烧钱这个玩法。

烧就烧,谁怕谁,年轻的张旭豪放开胆子来干,为了应对对手的冲击,他开始了疯狂扩张。

公司从300多人,一路飙升到15000人。那时候,年轻的财务经理每到月底一定要大哭一次,因为员工人数飙升太快,要给谁发工资,发多少钱都成了难题。

融资、烧钱,成了张旭豪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最狠的时候,一天能烧掉1000多万。

他不是没想过放弃,不过对手猛攻之下,稍有退缩就会全盘皆输,他只有拼命抵抗。

于是,这句话成了他的名言:

“创业虽然不是打仗,但是真的打起来,就直接打死!”

为了把这种理念灌输给员工,他甚至还特意为员工搞了拳击培训,不少员工甚至在培训中鼻梁和眼眶都打出了血。

张旭豪说:“就是让你看,这就是真实的残酷的一线,商业斗争跟拳击斗争是一样的。”

带着这种霸气和视死如归的态度,现如今饿了么已经覆盖了全国2000多个城市,拥有2.6亿用户。

在2017年8月,饿了么还收购了百度外卖,一跃占据了外卖市场50%的份额。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斥资95亿美元(约600亿元)收购饿了么,张旭豪成为饿了么董事长。

10年前交大宿舍创业,到现在聚集起2.6亿用户、200多万商家和300多万外卖员,张旭豪真正创造了一个奇迹。

饿了么的成功,背后肯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创业难,守业更难

中国不缺创意

只缺执行力和恒心

最近几年,创业仿佛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有个好主意、做几个PPT,就能拿到几千万融资,做出一番事业。

看完张旭豪的故事,我们才会发现,你想做出点什么成就,过程一定是曲折的。

没有人送外卖,作为交大研究生,张旭豪自己骑着电动车就去送,冻出了冻疮,还经常在雨中送餐;

为了谈成生意,张旭豪一家一家餐厅去和老板谈,有时候一个老板要谈上四五十次才能成功;

创业前3年,张旭豪没有拿到一分钱融资,不少老员工都纷纷离开...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从脑子里的idea落地成实实在在的模式,还需要日复一日的打磨。

这个过程,非常累,非常普通,毫无美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沉得住气,将事情一板一眼落实。

不少创业成功的创业者也说: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创意,缺的是有能力、有恒心、有狼性的创业团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天赋并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只有努力、勤奋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所以有时候选择更加重要,你要懂得选择成为怎样的人。

就像张旭豪说的那样:

你不能选择成为天才,但你能选择成为勤奋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