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燕军的重装骑兵表现抢眼,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拥有先进火器的南军,可并不意味着火器将要在未来的战争中被淘汰,因为实践已经证明,火器在对付那些装备剑、矛等冷兵器的步兵时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能够克制以弓箭为主要武器的轻装骑兵。只要善于将火器与各个兵种以及其他兵器配合作战,无疑能够在野战、防御战以及水战中大派用场。

朱棣本人仍然非常重视火器,而火器也在其主政期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神机营”这一全部使用火器的新兵种的组建。

明朝是什么时候组建专门使用火器的神机营的呢?各种史籍记载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朱棣在1410 年(明永乐八年)之前已经着手组建神机营了,并且在这一年的北征中首次使用这支军队。它后来与“五军营”“三千营”合称“京师三大营”, 成了朱棣赖以克敌的撒手锏

神机营最初装备的是清一色的火器,直到朱棣死后的正统年间,当时负责操练该营的明将顾兴祖考虑到在风雨阴霾的天气中不太方便使用火器,才建议列阵时于每队的前后装备刀、牌等冷兵器。

根据始编于弘治年间的《大明会典·京营》所载,神机营除了手铳、盏口铳炮、碗口铳炮、神机箭外,还有独眼神铳、击贼砭铳、神机炮以及神枪等火器。当然, 上述记载并不意味神机营在永乐年间已经全部拥有这些火器,但还是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神机营由最初的组建到定型,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数从少到多,全盛时编制据说有七万五千多人,它是世界最早专门装备火器的新兵种,比欧洲在16 世纪初由西班牙创建的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这支新式军队首次参战是在1410 年与鞑靼的战争中

永乐年间,明廷为了牵制鞑靼,向瓦剌遣使通好,于1409 年(明永乐七年) 正式册封其头目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并赐予印诰, 双方确立了朝贡关系。在此之前,鞑靼发生内乱,由于原大汗鬼力赤并非元帝后代,这使得他在重视血统的游牧部落中难以服众,最终离奇死亡(很可能是在内讧中被弑杀)。另一位自命为元裔的本雅失里随之被权臣阿鲁台等人拥立,继任为大汗。本雅失里志大才疏,在位期间与明朝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不但杀死了朱棣的使者,还南下长城一线剽掠,致使明军不得不进行反击。

靖难功臣淇国公丘福奉命为镇虏大将军总兵官,率师十万,于1409 年7 月进入蒙古草原北征鞑靼。然而,丘福过于轻敌,亲自带着千余人远离主力,深入蒙古腹地追击诈败的敌军,结果中计,在胪朐河被对手诱入重重的包围之中而战死,剩余的部队群龙无首,其后也一败涂地。

丘福失败的消息传回中原后,朱棣为了挽回自己的军事威信,打算亲自兴师问罪,着手策划出征漠北事宜。

1410 年2 月,经过精心准备的明军正式由北京启程,这支队伍对外号称“50 万”, 其中包括过去一大批归附的蒙古与女真军人,同时又向朝鲜征调战马,以示得道多助。

全军到达鸣銮戍后,于3 月9 日举行了大阅兵。部队阵容东西绵亘数十里,气势昂扬,朱棣还邀请前来朝贡的瓦剌使者陪同检阅,以张军威。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军中装备了大量火器,其中战斗力比较强的有神机骁骑将军谭广统领的马队,主要担任随驾护卫任务,其编制隶属于神机营。而神机将军陈贤也专门负责指挥火器部队。

据专家研究,当时鞑靼能够动员二三十万军民应战,其统帅仍然是大汗本雅失里、太师阿鲁台,此外还有知院失乃干等人,实力也非常雄厚。

可是,已经深入蒙古腹地的北征大军于5 月1 日到达鞑靼部落牧地胪朐河(即克鲁伦河),却仍未与敌军大队人马相遇。为此,朱棣更加重视侦察敌情。经过努力,军中将士终于在此后的几天时间里在环翠阜等地捕获了几个鞑靼探子,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情报。当中一名探子供称鞑靼发生内讧,大汗本雅失里率一部分人马向西欲投奔瓦剌,现在已经到达了兀古儿扎河(即克鲁伦河北),而太师阿鲁台则率另一部分人马东奔。

针对鞑靼已经分散为两部的事实,朱棣亦改变了以往集中兵力的战略,转而采取分兵应付的措施,他把军队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其亲自带领追击本雅失里;另一部分驻扎在新筑成的“杀胡城”里,监视东奔的阿鲁台部。

一批精锐将士携带20 日的口粮,跟随朱棣上路。于5 月13日在斡难河畔追上了本雅失里。

激战随即爆发,亲自登山布阵的朱棣指挥先锋发起进攻,迅速取胜,俘虏了不少鞑靼男女以及牲畜、辎重。虽然明蒙两军的最高领袖均亲临战场,但期待已久的较量似乎没有预料中的那么激烈,而火器亦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因而只能算是大战之前的一次热身。

参战明军班师回到胪朐河(朱棣稍早前将之改名为“饮马河”),与驻扎在“杀胡城”的部队会师。当明军搜索到静虏镇(兀儿古纳河一带)时,连日来苦心捕捉敌人蛛丝马迹的朱棣终于有所收获,他通过谍报得知阿鲁台的军队聚集在山谷的前面后,立即按捺不住,就像不久之前在斡难河与本雅失里作战时那样,亲自带数十名骑兵登上一座山冈侦察敌情并指挥作战。

明军依照地形布阵,左右两路相距宽达数十里,以分进合击的态势前进。鞑靼军且战且退,出没于山谷间,当退到一个名叫九龙口的地方时,小规模的冲突逐渐升级为激烈的大战。

明军首先出动数百名骑兵前出挑战。展开反击的大队鞑靼军人冲向明军的右哨,正好与神机营碰个正着,一场火花四溅、精彩纷呈的打斗就此开始,而火器将成为众人瞩目的亮点

向明军进攻的鞑靼军队以轻装骑兵为主,其武器装备虽然史无明载,但是根据《北虏风俗》等史书的有关描述,可以判断这些游牧战士持有钩枪与刀等近战兵器,而普遍装备的远程武器却是弓箭。其弓以桑榆为干,取野牛黄羊之角,以鹿皮为胶,再配以皮条为弦(虽长但是力弱)。其箭以柳木制成,以铁为镞,比较粗大。这种弓箭能射五十步,射程明显比神枪短。综上所述,当鞑靼军进入明军神枪百步左右的射程范围内时,就会处于光挨打而不能还手的窘迫状态。

更重要的是,神机营除了神枪之外,还装备有各种大小不等的其他火器,包括那些性能先进的金属管形火器。其中,体形稍大的炮可以放在车辆上面发射,而体形小的枪可以放在架、桩、托的上面发射。因而,神机营用各种火器在战场上一轮接一轮地射击,弹丸与箭雨交织纷飞,重创了鞑靼军。

鞑靼的首轮大规模反攻被武安侯郑亨统领的右哨部击退后,阿鲁台亲自带领数千骑兵冲击朱棣所在的御营。朱棣毫不示弱,率领千余精锐骑兵冲上前,打得对方落荒而逃。《殊域周咨录》《明史·谭广传》记载谭广率领的“随驾护卫马队”亦参与了冲锋,再次彰显神机营的勇敢气概。各路大军跟踪追击,深入至回曲津时, 安远伯柳升又一次用神机铳炮重创了胆敢螳臂挡车的残敌,只听见铳声震动数十里,鞑靼人马纷纷倒毙,甚至产生了一箭贯穿两人的模范战例。鞑靼名王以下数百十人在溃退的过程中身首异处。阿鲁台惊惶失措,一度坠马,他急忙翻身更换坐骑,携带家属逃得无影无踪。

本文摘自《明帝国的新技术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