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一般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社会资源流动性消失,社会生产、消费都陷入了停滞,平民失业,食不果腹,社会矛盾剧烈。

如果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从既得利益群体里拿出利益来分配给底层,并且过渡一部分权益让给底层,就要比割肉还要疼。人都是这样的,不到黄河不死心,不管怎么告诉他们已经得了高血压,如果不放点血出来,以后可能连命都没有——他们也会想着让别人先放血。明朝亡国,差不多就是如此。此时,解决办法就只有崩盘,重新建立一个秩序。

如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缓解经济危机所需要的资源就可以通过从外部获取。获取方式有两种:巧取和豪夺。

巧取在现代社会可以的,操纵一下汇率,制裁一下经济,就能够把资金收拢回来,然后在国内减税,刺激出口,流动性就会恢复一些;豪夺是在别人不给的情况下,通过战争来获取,这是人类历史上常常发生的事。相比发动战争来说,“巧取”才是最好的办法

战争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经济危机呢?

1、掠夺资源。

最直接的就是抢夺各种物资,如煤矿、铁矿、石油等大宗工业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获得可以使得工厂用更少的成本来生产工业制成品用于出口,带动各个行业的经济运转,其道理与超发货币增加流动性差不多。但是超发货币释放的流动性有很大的后遗症,会堆高制造成本,最终只是延缓了经济危机。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

2、战争采购。

发动战争需要动用社会的大量资源,政府以国家债务采购各种战备物资,经济危机下,社会上有钱人也没有多少投资的项目,国家债务能够让有钱人出钱购买债券——他们不愿意花钱,政府帮助他们花钱。于是,工厂有足够的订单维持运转。政府债务以战争中获得的各种战利品偿还,只要战争能够的获益大于开销,就能够获得一部分流动性。

3、良人从军。

经济危机时的社会危机,会有大量的社会闲散人员失业,然后无事生非,社会治安也不好。打仗了,这些都被招入军营,或者从事与战争相关的工作,这样就减少了社会乱源,有利于恢复经济。

4、凝聚人心。

没有什么能比打一场仗更能够让一个民族团结的事了。人都有归属感,而且还根据语言、风俗、心理文化等要素划分成了民族,因此以正义的名义(平民百姓不可能了解更多所谓“正义”的真相)为国家和民族打仗,成为了一种危机公关。意思是,虽然我们现在过的很苦,但是还有人来欺负我们,“不自由,毋宁死”,一番慷慨陈词后,所有的人都愿意毁家纡难,为国征战。相比战场上的大动静,经济危机下的一点苦有算得了什么?为了国家,请忍耐一下。

(二战爆发)

5、拖延时间。

经济危机虽然厉害,但是自由经济学观点认为,危机总会过去,这是社会修复手段的一种。因为人们总不可能忍饥挨饿一直过很久,犹如大灾之后重建。当所有的虚拟价值都回归本质之后,人们就会再次自力更生。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能缓解经济危机。主不因怒而兴师,意思就是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更是经济上的盘算。比如德国1930年代的经济危机,如果去攻打非洲的国家,那对解决危机毫无作用。经济危机时的战争,有强烈的赚钱动机。当然,赚钱都是在“正义”的面具下进行的。从古到今,莫不如是。

中国倚富强而进行的政治战争,往往都得不偿失,是花钱买面子(万国来朝),其势必不能长久,所以郑和下西洋就没有坚持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