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泽铣(绵阳)

两年前,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话剧《苏东坡》,在全国开展了一轮巡回演出。最近有报道,经过精心打磨后,该剧又在成都闪亮登场。我想,这部剧迟早会来绵阳上演。我是崇拜苏东坡的,他天赋异禀、人生经历曲折坎坷,更是北宋一代文宗,著作很多,史论、政论、诗词……汇存《东坡文集》110多卷。在苏东坡一辈子中,“乌台诗案”算得上人生的转折点,我就简要介绍“乌台诗案”,带大家初识这位四川出生的大文豪。

苏东坡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乌台诗案”是他的倒霉事,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台,惹祸的诗主要是一首《塔前古桧》,诗原文如下: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桧树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苏东坡借古桧抒怀,□“凛然相对”“直干凌云”、表严泽铣明自己挺拔不屈的品格;“无曲处”“蛰龙知”,坦言自己的心(声。这是苏东坡的真实写绵阳照。然而,封建时代,皇权凛烈文网 他逃不脱),森严,多舛的命运。首先是御史李定、舒亶批他“大逆不道”,他们串通副宰相王珪向宋神宗告御状:“陛下龙飞在天,轼以为不知已,而求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就是说,皇帝是天上的龙,苏东坡不求,转而求地下的龙,这是对当今皇帝有“刻骨仇恨”,因而是“恶毒攻击”。这罪名,够得上抄家灭族了。幸亏宋神宗也觉得这样上纲有些牵强,说:“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尽管如此,一班大臣,尤其是御史们不依不饶,宋神宗只好下令将苏东坡逮捕审查,关押的地方就是“乌台”。半年后处理结果出来,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当了一名闲官。过了几年,他又因诗讽议朝政,再次下狱。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苏东坡一贬再贬,用他的话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湖北、广、海南,距离北宋的政治中心开封越来越远。

纵观苏东坡一生,在“乌台诗案”中,那首惹祸的诗,窃以为就是他的座右铭。“凛然相对”“直干凌云”。无论为文,还是为官,初心不改,始终坚守。被贬离京时,老友文彥博特地赶来送行,劝他不要乱写诗。他笑着调侃:“我若写诗,有一大堆人正等着替我注解呢!”贬黄州第三年,他就写出了豪放派的代表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被称为“新天下耳目”的千古名作。苏东坡的史论、政论文章,纵横天下、议论风生、明快锋利、逻辑严密、令人折服,后人点赞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而今的眉山“三苏祠”名扬华夏,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苏东坡为官,每到一处都要为当地百姓做些有益之事,关心民间疾苦。在徐州率领军民抢堵黄河决口、在杭州筑堤治理西湖、在海南重教兴学。他在给弟弟子由(苏辙)的信中写道,我们都要“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他见到贪赃误国者,总是“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认为报国的正确途径就是为命请命,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

“凛然相对”“直干凌云”,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这些内容,不知话剧《苏东坡》有无表现?我想,应该有!

编辑:李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