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在军政部下设立航空署,辖4支航空队,拥有飞机24架,开始了统一的全国空军建设。自1933年起,蒋介石在美国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拟定了空军建设三年计划,空军建设加快了步伐。1936年夏,两广事变发生,陈济棠的空军为蒋拉拢,百余架飞机归并中央,国民政府空军统一告成。同年冬,为蒋介石50寿辰掀起“购机祝寿”活动,实为加强空军,抵御日本。海内外民众、华侨热烈响应,所捐献款项购得飞机68架。至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空军总计有飞机600余架,作战飞机305架。(何应欣:《八年抗战之经过》,第4页。)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

统筹空军建设及管理事宜交由国民政府所设航空委员会负责,由蒋介石兼任该委员会委员长,宋美龄任秘书长,周至柔任主任。七七事变后,为作战指挥方便,设立了空军总指挥部,又称空军前敌指挥部。由周至柔任总指挥,毛邦初任副总指挥,张有谷任参谋长。8月,为应对淞沪局势,又增设了空军第一军区司令部,由沈得燮任司令,石邦藩任参谋长,下辖9个大队,5个独立暂编中队和1个暂编教官大队。抗战全面爆发初期,中国空军拥有作战飞机346架,纳入正式作战编制(序列)的为296架。(唐学锋:《中国空军抗战史》第86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

日本为当时世界空军强国之一,但其空军非独立军种,分别隶属于陆军和海军。隶属陆军者,由陆军部(省)所属航空本部统辖。隶属海军者,由海军部(省)所属海军航空本部统辖。战时,配属陆、海军行动,以支持陆、海军的进攻。其海军航空兵多为(航母)舰载航空兵,是其海军的最重要突击兵种、兵力。后来偷袭珍珠港的,即乃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几乎全部主力。1937年,日本的陆军航空兵力,计有航空兵团一个,下辖飞行团5个,飞行联队16个,分别驻扎于日本本土、朝鲜、中国台湾及东北地区。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日本海军航空兵力在1937年拥有作战飞机1045架。二者合计为2200余架。又一说为2625架,几近于中国空军纳入作战编制序列的10倍。(王道平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第57页,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七七事变之际,其用于侵华的陆军航空兵飞机约300架,海军航空兵飞机约550架。仅此,已达中国空军全部作战飞机的近3倍。

抗战时期国民党空军的A12雪莱克攻击机

两军飞机性能比较,日机大多为20世纪30年代设计、试制、生产的新机,性能较为优良。中国军机大多自国外采购,有机型先进且性能优良者,如美国产的寇蒂斯·霍克Ⅲ、波音-281(波音P-26A)等。但亦有不少性能不佳甚至落后者。因为当时中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虽能仿制国外飞机(主要部件如发动机等靠引进),但完全不能独立设计并批量生产先进战机。因引进的飞机五花八门,甚至有“万国飞机博览会”之称。加之当时日本的军机研发、生产能力远强于中国,战损因此能迅速得以补充、恢复。中国空军的抗战,就是在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境况下展开的。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全民族奋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沦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编辑:林小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