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停滞、衰弱、屈辱,都与海洋有着极大的关系。

  海洋不止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比如渔业产品,更为重要的是极度廉价的运输成本。今时今日,从巴西运往中国青岛的大豆,吨运费仅80块人民币左右,每公斤只需要8分钱;而整个运送距离,超过2万公里,海上航行需要32天。

  这种极为低廉的价格,是最基本的物理学规律所决定的;在所有形式的交通运输中,海运的成本必定最低。

  远洋巨轮

  船舶的平均密度低于海水,不需要任何动力就可以实现漂浮,而且均匀的浮力分布可以使得船舶可以在很经济的情况下做的非常大,从而拥有巨大的装载量。磨损最低,除去港口码头,不存在道路设施的维护问题、几乎不存在受地形阻碍难以通行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中,对内来说,发展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信息和物流的效率极其低下;海运一禁,等于一个人自己卡死核心大动脉。对外来说,海运贸易是极其重要的财政赋税来源,海运一禁,等于一个人自己砍掉自己大半收入。

  科技和工业大规模发展,需要强力的持续需求刺激

  从长远来说,海运更是刺激古代社会向近现代发展的核心所在——制造业、航海科技、金融保险体制、自由贸易市场体系的发展,无不是依托海运而发展。海运一禁,好比一个人自己觉得拿了个铁饭碗,每天就过着混吃等死盼退休的日子。

  中国这样碰上明清两代执行海禁政策数百年的国家,怎么可能不错过现代科学与工业兴起的革命,怎么可能不走向落后和衰败?

  沿海地区更发达,全球总体上都如此

  新中国在改开以后的高速发展,依赖的就是以海运作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和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几乎尽数集中在沿海区域。实际上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但遗憾的是,对于海洋的正确认识,现在国内很多人依然是不及格的。一些人认为,中国就算完全封锁沿海也不是问题,靠本国内陆和接壤邻国的陆运也能继续正常发展,这种人对现代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没有一丁点的常识。

  没有人能违背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失去海洋运输的极低成本优势,国内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运行成本的暴涨和发展速度的严重倒退。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118亿吨,这个数字如果换成陆运或者空运,成本增长将会是不可想象的。

  铁路成本优于公路,但远不能与海运相比

  如果还不明白成本增长是什么意思的话,可以进一步举例:2017年,中国进口了超过1.3亿吨粮食,海运比重超过其中9成以上。一旦失去海运成本优势,粮价和肉蛋奶价格就会翻暴涨。

  而在海运断绝、所有物资运输的成本都翻倍、十几倍增加的情况下;中国所有要买的东西都疯狂涨价,所有要卖出去的东西都因为价格高昂而卖不出去,这将是什么结果?

  近代以来,英国和美国的兴起,其核心就是对于全球海运的掌控——而掌控海运的最核心基础,就是以武力维持航线附近海域的秩序;从而形成了国家通过海洋贸易而富裕发达,国力强盛又使得军队更为强大,对海洋贸易的控制能力更强。

  中国海军补课的路还长

  而正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对于海洋数百年的轻视,使中国将周边海域的控制权轻易的丧失殆尽;直到今天,中国还在因为这些历史欠债而不断付出代价——美军在南海的耀武扬威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如果想第一时间获取深度军事分析文章、向作者提问互动、关注作者又在国内的专著文献中挖掘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候知健”或者“txzzhzj”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