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如微乐器文化发展公司的高级总监唐文俊说,去年深圳文博会后,他们公司确立了以吉他为“引子”,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乐器销售、培训考级、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运营模式,“截至5月15日,我们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构建起118家合作店。贵州馆内,民乐手操持着大、中、小、低音四类六把形似“牛腿琴”的弦乐器,和鸣着一曲颇具苗族音乐元素的民乐《花开逢君》,这首曲子是龙国洪先生特意为此次深圳文博会创作的,龙国洪还有一个身份——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省民族乐团副团长。

来自“中国吉他制造之乡”正安县“安π乐队”的5个汉子高唱着《我在贵州等你》;对面,贵州省民族乐团的6位姑娘身着青花长衫、手持民族改良乐器,低吟着一曲《花开逢君》;贵州出版集团出版的《贵州文库》在“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贵州主题馆门口“书香迎客”;“黔茶出山·风行天下”黔茶文化宣传展示区则用“茶香留客”。展馆四周“飘”着贵州省属国有企业打造的“多彩贵州宣传云”“广电云”“版权云”“天目云”四朵“云”,吹着苗银、蜡染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风”……

5月16日,贵州组团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2号馆精彩亮相。不论是西洋舶来的摇滚乐、黔地土生的民乐,还是富有山地气质的书香、茶香,或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风”,一起在鹏城合书着大写的“多彩贵州”。

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开幕日,贵州组团展示贵州文化:一土一洋“贵州乐” 书香茶香“贵州味”

正安吉他展示区,本土乐队现场演奏

一土一洋“贵州乐”

贵州馆内,民乐手操持着大、中、小、低音四类六把形似“牛腿琴”的弦乐器,和鸣着一曲颇具苗族音乐元素的民乐《花开逢君》,这首曲子是龙国洪先生特意为此次深圳文博会创作的,龙国洪还有一个身份——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省民族乐团副团长。龙国洪说,这个曲子还有个名字叫《为六把贵琴而作》。

“贵琴”,一个陌生的乐器名字。龙国洪介绍,中西方乐器在音域、音量及音与音之间的和谐等方面存在差异,近百年来,民乐界一直对民族乐器进行着有规模、有组织的改良。2012年,贵州省民族乐团开始对一系列本土民族乐器进行重新改良,最终创造出侗琵琶、侗琴、芦笙、铜鼓、木鼓等20多类100多种新式民乐乐器。其中,改良后的侗族“牛腿琴”被命名为“贵琴”。

2015年,“贵琴”获得国家专利。2017年,省民族乐团以“贵琴”作为“主角”,其他民族改良乐器作为“辅角”编排的民族管弦乐《高原》在贵阳成功上演,并于2018年改编为交互式民族音画剧《高原·听见贵州》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凭此作品,该乐团入选2018年十佳民族乐团。“在全国十佳民乐团中,我们是唯一一个全部使用民族改良乐器组团,有地方性和创新性的乐团。”龙国洪颇为自豪地说。

他告诉记者,“贵琴”已于去年年底注册商标,下一步将打造为“旅游商品”和“乐器商品”等两种性质的商品面向市场。

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开幕日,贵州组团展示贵州文化:一土一洋“贵州乐” 书香茶香“贵州味”

根据侗族传统乐器“牛肚琴”改良的新民乐乐器“贵琴”

与“贵琴”相望的,是装饰在墙上的“正安造”吉他。“刚刚我才了解到,‘中国吉他制造之乡’居然位于黔北武陵山区腹地,而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位采购商称,正安吉他是本届深圳文博会带给他的一个“惊喜”,更让他“惊吓”的是,位于正安经济开发区的“正安·国际吉他园”去年一年生产了600余万把吉他,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正安县吉他陈展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安·国际吉他园”现已建成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引进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54家,园区企业在为全球知名品牌代工的同时,更自主研发了“523”“Sevinia”“weibo”等30余个自创品牌。

“正安吉他产业发展起来后,需要在深圳文博会这类‘全国文化第一展’平台上和外界广泛接触,从竞争激烈的吉他产业市场上寻找突围的路径,合作的伙伴。”贵州如微乐器文化发展公司的高级总监唐文俊说,去年深圳文博会后,他们公司确立了以吉他为“引子”,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乐器销售、培训考级、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运营模式,“截至5月15日,我们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构建起118家合作店。”

“正安吉他产业兴起后,背着吉他学音乐的孩子多了,前来吉安交流演出的外来乐队甚至外国乐队也多了。”安π乐队队长薛军说。

小小吉他“弹”出了文化产业大和弦。目前,正安县正围绕吉他产业下一盘“大棋”,规划形状如同一把“吉他”的吉他文化旅游创业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届时,世界一流的吉他音乐演奏厅、吉他博物馆、吉他生产展示中心、吉他大师楼、吉他科教园、吉他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将一一从“纸上”到“地上”。

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开幕日,贵州组团展示贵州文化:一土一洋“贵州乐” 书香茶香“贵州味”

贵州出版集团展区及展出的《贵州文库》丛书

书香茶香“贵州味”

贵州馆的入馆处,黔版书香迎接着四方的客人。最醒目的便是厚重的《贵州文库》。这套丛书既有汉文文献,又有少数民族文献,还有汉译外国贵州研究著作,被视为“前六百年未曾有、后一百年难再有”的大型文献集成。

盛世修典,2016年3月,贵州启动了《贵州文库》的编纂工作。学者盛赞此举是贵州建省六百年来,首次对本省古籍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工程,是六百年来未有之盛事。贵州本土历史文献,有了一个总的汇入端和输出端,贵州省历年来在文史、文献、方志、版本目录等领域积累的学术成果和专家学者,大多汇聚在《贵州文库》编委会专家学术组中来。

《贵州文库》本着“精选精编精印”原则,系统发掘、整理贵州历史文化文献资源,重点收录贵州这片土地自有人文典籍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经典文献遗存,主要包括贵州籍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非贵州籍人士在贵州工作生活期间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他设计贵州内容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品,形成贵州历史文献的经典集成,填补历史空白。

《贵州文库》编纂工作启动后,首批成果于2017年12月问世。计有点校本七种,分装四册分别是明代《思南府志》《普安州志》《铜仁府志》的合印本,清代我省诗人田榕的《碧山堂诗钞》、民国学术著作《贵州苗夷社会研究》、政书类的《花溪闲笔》《贵州民政十讲》的合印本。影印本三种,分装四十九册,分别是《莫批施注苏诗》《大定府志》《蟫香馆使黔日记》。2018年12月,《贵州文库》第二批图书28种91册面试,其中点校本有2种3册,包括(嘉靖)《贵州通志》和《苗族调查报告》,两部书分别为现存贵州最早的通志以及首部苗学专著,极具史料价值;线装影印本有10种55册,主要有(明)马士英撰《永城纪略》、(清)田雯撰《黔书》、(清)郑珍撰《巢经巢诗钞》、(乾隆)《贵州通志》等,均为有代表性的善本、孤本、稿本等珍本;精装影印本则包括(道光)《安平县志》、(嘉庆)《黄平州志》等16种33册贵州历朝地方志书。

到2020年,《贵州文库》将完成整体400余种(册)的编辑出版工作,所有图书将通过“云上贵州”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贵州古籍数据库”,按照国家古籍电子化技术标准入库,打破贵州古籍长期封闭的状态。待条件成熟之后,还将设立公益网站供广大读者免费使用,实现贵州古籍文献的交流和共享。

刚经过精神书香的洗礼,又飘来了黔茶的香味。据介绍,黔茶是本届文博会上贵州展团的主要展示部分。在350平方米的黔茶文化宣传展示区,16家黔地茶企的产品以“三绿一红一黑一白一抹”为颜色分类排陈开来,它们都是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茶企及其产品。客人在品茶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茶外的味道:贵州是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截至2018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700万亩,投产面积561万亩,产量36.2万吨,总产值394亿元,连续六年排名全国第一;贵州通过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推进茶叶加工清洁化标准化、不断延伸的茶产业链条等重点内容,全面体现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贵州茶文化的魅力。

记者手记

深圳文博会起始于2004年,一年一届,有“全国文化第一展”之称。2019年迎来了第十五届文博会,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本届文博会是全面展示七十年来中国文化发展成果的一个时间节点。在这一节点上,来到鹏城的所有人都称为“鹏友”。

对贵州组团而言,本届文博会是贵州第14次组团参加。14年来,我省在这个国内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大放异彩,交易额逐年攀升,极大地宣传推介贵州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瑰宝,不断扩大贵州当代文创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企业的影响力、传播力。

贵州也很好地抓住深圳文博会这一“牛鼻子”,充分展现了黔地多彩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近年来,贵州紧抓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阳明文化、“三线”文化等多元、多彩的优势资源,不断加快文化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融合发展,文化扶贫成效明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的醉美贵州形象,经由贵州组团的努力,借由“鹏友”的点赞和认可,正在线上线下飞速传播。

记者:郑文丰

编辑:汤欣健

审校:肖 嬿

签发:张 可

更多新闻

1.贵阳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城乡居民人

2.贵阳首提建全球范围招才引智网络 将新增15万套高品质人才安居房

3.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开馆

4.2019数博会面向公众开通高端对话及论坛票务销售通道

5.聚焦2019数博会·动态︱2019“数谷之夜”五大亮点抢先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