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尤其是爱偷翻孩子书包、偷看孩子日记的家长,虽然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想更多了解孩子,却用错了方式。那么像这种偷看子女短信、日记等个人隐私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上升到立法层面来禁止。

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需要一个空间来储藏属于自己的秘密。因此,通常会把他们的小秘密写在日记本里。

做为爸爸妈妈

为了了解孩子的心事

不免会偷看他们的日记

到底,偷看孩子的日记对不对呢?

到底该不该偷看孩子的日记呢?

动画片《洛宝贝》正在青海卫视热播!今天,我们洛宝贝做了一件错事——偷看了好朋友菲儿的日记!

到底该不该偷看孩子的日记呢?

虽然知道不该看别人日记,洛宝贝还是没有忍住诱惑打开了菲尔掉落的日记本,还在里面看见了关于天明和自己的趣事!

到底该不该偷看孩子的日记呢?

发现自己的日记被偷看之后,菲儿当然十分生气,两个小姑娘因为这件事闹得非常不愉快。

所以无论是谁看了自己的日记,都会很生气。

洛宝贝进入想象世界之后,才亲身体会到秘密被别人看穿的感觉!她开始明白,每个人都有一些话一些事,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最终她诚恳地向菲儿道了歉,相信在这件事中,洛宝贝得到了的成长!

不少人小时候应该都和菲儿一样,有写日记的习惯吧!在日记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记录心情、倾诉心事,做自己小世界里的“国王”!

到底该不该偷看孩子的日记呢?

可是一定也有不少人都遇到过日记被偷看的情况,有时候是家人,有时候是朋友。总之,偷看别人日记的原因大抵相同……经受不住日记里的诱惑,虽然不能看别人隐私的道理大家都懂

到底该不该偷看孩子的日记呢?

从尊重孩子及其独立人格,以及保护隐私的角度看,这无疑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作为监护人,家长有责任教育子女避免不良行为。这在1999年11月施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第十四条中,早有明文规定。这下矛盾就出现了。

如果一位母亲因为担心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接触淫秽色情的音像制品或读物,私自查看了孩子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那么,这种母爱的保护行动,到底是守法,还是违法? 如果依据重庆市的这部《条例》,这位家长应该是违法了。可如果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庆的这部《条例》又变得尴尬了。此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来了,已经忙得脚踢后脑勺的警察叔叔们,到底是抓人,还是不抓?就算这位家长真的“违法”了,应当如何“惩罚”她,又该由谁来“惩罚”她呢?这将提出疑问:其实,类似的问题,在之前出台的其他一些地方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也出现过。这种介乎家庭教育与法律之间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来处置?

那么像这种偷看子女短信、日记等个人隐私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上升到立法层面来禁止?20%的网友认为有必要,子女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孩子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法律上的权利。家长侵犯孩子隐私权的现象太普遍,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应该被禁止;但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比例明显占了上风,69%的网友认为这个问题没必要立法,纯属家庭教育问题,虽然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但出发点是好的。 禁止家长偷窥孩子“隐私”,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是,从法律执行的角度看,这样的规定能起到效果吗?调查显示,76%的网友认为立法禁不了父母偷看子女隐私,因为这项规定在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只有10%的网友认为只要子女敢于举报,就能够禁止。

到底该不该偷看孩子的日记呢?

这个做法其实并不太好哦!尤其是爱偷翻孩子书包、偷看孩子日记的家长,虽然大家的出发点都是想更多了解孩子,却用错了方式!只有尊重孩子的隐私空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和亲近。

多与孩子沟通,使用合适的方式了解孩子,防止孩子走弯路,并不是只有看日记的方式才能了解孩子内心。各位家长,你们对于偷看日记有何见解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