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浏阳县高坪西坑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在家乡任小学教员、校长。1925年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长征。历任红五军第六师七团政治委员,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教导营政治委员,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军团保卫局二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第八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抗日战争时期,李志民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组织部部长、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部长,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政治委员。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右二是李志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志民历任陕西军区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委、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志愿军副政委、志愿军政委、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委、军委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组织领导部队剿匪和参加修建宝(鸡)天(水)铁路及屯田垦荒、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战、参与组织指挥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和金城战役、参与领导志愿军部队积极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致力于军队院校教育事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李志民将军有勇有谋,是优秀政工干部。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政治工作做好了,有时候胜过百万雄兵。李志民将军就有过几次成功的攻心战,成为战争史上成功战例,并广为传颂。

1931年,红军攻打会昌城,一连20多天没有攻克,部队伤亡惨重。军首长遂令红2师第7团接替攻城,时任红7团政委的李志民在攻城前决定先开展政治攻势,再集中火力攻击。恰逢兄弟部队爆破城墙成功,守敌陷入混乱。李志民立马抓住有利时机,组织战士对敌喊话,展开政治攻势。乘敌人火力减弱瞬间,部队突入城内,仅两个小时,即全歼守军,创造了政治攻势与突击攻坚相结合的成功战例。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右二是李志民

1936年5月,李志民担任了红8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西征战役。所部在攻打李旺堡时,李志民认为李旺堡城墙坚固,且城外河滩开阔,守军系马鸿宾部一个骑兵团,兵力充足,易守难攻。另外,李志民了解到马鸿宾部既守孤城,又与蒋介石有矛盾,军心民心倾向抗日,厌倦内战。于是,李志民又建议采用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打法,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发动群众,开展军事民主、大家献计献策,利用风筝、“孔明灯”和弓箭飘送传单、公开信,组织宣传队抵近城墙宣传团结抗日的道理。最后,马鸿宾部骑兵团派出代表谈判,同意撤离。李志民所在部队不费一枪一弹取得了李旺堡。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前排中间是李志民

1936年12月,东北军王以哲部一个师奉蒋介石之命进攻红军西征军。李志民所在的红81师担任阻击任务,他积极组织开展政治攻势,利用标语、传单和抗日歌曲等各种形式对东北军进行“团结抗日”、“打回老家去”的宣传教育,主动邀请东北军官兵到红军阵地座谈、联欢,化敌为友,打了一场奇特的“阻击战”,出现了白天“打仗”,夜晚联欢,“激战”数日,双方无一伤亡的生动局面。12月13日,东北军官兵留下“红军兄弟,抗日前线再见”的标语撤离战场,又成功地打了一场攻心战。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新华社这样评价李志民将军:李志民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军队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也曾经说过:李志民对党、对国家是卓有贡献的。

孙子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开国上将李志民有过成功的攻心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