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号潜艇是俄罗斯第三代巡航式导弹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军力量的核心。它有两座核反应堆,潜艇长150米,有6层楼高,体积达到了大型喷气式客机的两倍以上。库尔斯克号拥有独特的双壳艇身和9个防水隔舱,即使被鱼雷直接击中也不会沉没。同时是人类有史以来单舰火力最强大的海军武器装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术核潜艇,专门用来攻击航空母舰,曾被俄罗斯媒体誉为"航母终结者"。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发生爆炸沉没,艇上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只因一条小焊缝  还是练习鱼雷上的   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库尔斯克号灾难发生后,俄罗斯官方立即展开了调查。俄罗斯海军一开始声称它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事发当日的巴伦支海上并非只有北方舰队,至少还有2艘北约潜艇在监视俄罗斯的演习。但后来,北约国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挪威的一家地震研究机构宣布,库尔斯克号失踪时,它们曾探测到巴伦支海发生过两次异常震动。

只因一条小焊缝  还是练习鱼雷上的   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库尔斯克号爆炸的震波成了解谜的关键,此时,普京总统批准了一项大胆的打捞计划,在沉没14个月后,库尔斯克号被运送到科拉半岛的一个秘密军港。鉴定专家开始研究这个巨大的残骸。在分析过残骸各处的损坏情况后,研究人员推测,曾有5到7枚鱼雷同时发生爆炸。这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和地震测量资料一致。

但库尔斯克号的大量军火为什么会爆炸?一项来自海底的重大发现最终揭开了谜底。在主残骸后方50米处,发现了一块第四鱼雷舱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这块碎片的位置位于其他碎片后方,说明它是最先被炸离潜艇的碎片。

只因一条小焊缝  还是练习鱼雷上的   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原来,库尔斯克号当时正要发射的是一枚练习鱼雷,并没有弹头。不过,练习鱼雷的推进系统,在没有空气的水中,是靠高浓度过氧化氢提供煤油燃烧所需的氧气。但过氧化氢通过某些金属或锈迹接触会分解成氧和蒸汽,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体积在瞬间增加5千倍。通过计算,推进系统的爆炸能量约为50到10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记线大致吻合。

但所有过氧化氢鱼雷都有安全装置,避免鱼雷内的压力增加到危险的程度。在调查库尔斯克号数以千计的金属碎片后,终于找到了鱼雷和发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热破坏的痕迹,爆炸点是一处关键的焊缝。通过查证,这枚鱼雷是1990年生产的,同批共产10枚,其中6枚当即鉴定为不合格,因为它们的焊接有问题。军方却从未检查过练习鱼雷的焊接。

只因一条小焊缝  还是练习鱼雷上的   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事故前几分钟,过氧化氢液体和一小块铁锈接触,体积瞬间增加5千倍。巨大的压力炸碎了鱼雷外壳,并导致煤油箱破裂。高热蒸汽引燃煤油,释放出的氧气助长了煤油的火势,鱼雷舱成了一片火海,舱内人员当场死亡。

但这场小爆炸还不至于能够使指挥中心瘫痪,因为它有隔舱能保证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鱼雷舱之外的部分。原来有条通风管路穿过了前四个隔舱。直径40厘米的通风管横穿舱壁,然而通风管本身却是轻合金制成的,爆炸发生时,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

只因一条小焊缝  还是练习鱼雷上的   118名官兵全部罹难

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超音速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密封舱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谁也不能确定核技术员阿列克谢是否做出了关闭反应堆的决定。如果是他的决定,那么他的英勇行为,或许避免了一场水下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但潜艇后部的23人在爆炸后仍然挣扎了8个小时。这场灾难过后,俄罗斯海军拆除了潜艇上的所有过氧化氢鱼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