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核武器在广岛投入了实战,美国人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这种武器能不能在战术上也投入使用。早在1949年9月,德弗斯将军便建议将核炸弹作为战术武器使用。陆军因此有一个工作室对其进行了研究。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美国M65“原子安妮”核火炮。

那么苏联觉得他们需要做些什么来保证自己的优势——顺便在政治和宣传上也要压过对手,毕竟这种“黑科技”火炮将是无与伦比的噱头来宣传——即使在今天也有无数人对核火炮好奇似乎也能说明了这种武器巨大的政治意义。因此核火炮的研制提上了日程。

在军事上,这对于发起大纵深突击也是至关重要。苏联人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发展核火炮与核火箭武器。由于苏联人的核武器小型化难以实现,因此苏联人只好使用专门的大口径火炮来发射这些粗壮的核弹,甚至是战列舰上的巨炮。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苏联级战列舰上的406.4毫米巨炮成为了发射核弹的利器。

苏联人在早期核火炮设计中采用了三种方案,普通火炮,无后坐力炮,迫击炮。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三种苏联核火炮的体型对比。

1955年,名为271工程的原子加农炮在格拉宾设计局立项。该型火炮使用的是早已流产的“苏联”级战列舰的Б-37型406.4毫米主炮的减压版——ϹϺ-54加农炮,减压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后坐力,毕竟陆炮可没有上万吨的舰体来承受后坐力。火炮是反向安装在一辆加长的Т-10坦克的底盘上,但由于火炮过大,为了发射时的稳定性苏联人决定使用暴力改造——他们对坦克底盘进行了加长加重,车体每侧的负重轮从7个增加到8个,托带轮也从3个增加到4个,并且车体的前四对负重轮悬挂进行了加强。271工程火炮获得了2Α3 《Конденсатор》(Конденсатор,即“电容器/聚光器”的意思)的名称。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博物馆中的271工程。

该型火炮可以将570千克的炮弹打到25.6千米左右的距离上。

该炮的俯仰由液压机构调整,水平方向则由液压机构粗调后再由电动机进行微调。虽然使用的火炮已经是原版舰炮的减压版,但后坐力还是过于巨大,每次开炮都会使车体产生严重的位移,而且巨大的后坐力严重影响了设备寿命。

该炮服役期间有且仅有一次的公开亮相是在1957年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红场阅兵上,一共只生产了4辆,在50年代这些武器都作为苏军的宝贝被列为高度机密。

另外的一种方案是使用迫击炮,即由莫斯科机械设计局研制,并由科京设计局协助完成测试的273工程,被称为2Б1《Ока》(Ока,即“奥卡河”的意思)型迫击炮。这种火炮和2Α3一样也是安装在加长的斯大林坦克底盘上,炮车不携带炮弹,尾部有一个起重机,用来装填在弹药车上的炮弹。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阅兵式上的“奥卡河”火炮,可见其车体后部的吊车。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奥卡河”火炮发射的核炮弹。

这门炮可以把把重达670千克的炮弹(包含尾翼)扔到25公里远的地方,而当使用火箭助推弹后,射程可以提升到50千米。

在1957年的红场阅兵上,2Α3火炮和2Б1迫击炮都进行了第一次亮相,这两种火炮的造型都十分接近,很多人难以区分。事实上相比之下,2Б1迫击炮的身管要比2Α3长一些。由于这两种炮实在过于巨大,以至于西方记者不愿意相信他们面前的是真正的武器,他们纷纷认为这些都是苏联人为了吓唬他们而制作的道具——实际上,这么说没有问题,毕竟这玩意的确没太大实战价值。

还有一种方案是使用无后坐力炮。

我们都清楚,如果想在膛压较低的情况下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发射载体武发承受较大后坐力时,我们选择使用无坐力炮的方式来减少巨型火炮的后坐力是一种不错的方式。由于苏联人曾经在驱逐舰上试验过大口径的无后坐力炮,显然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1955年,在已经着手的原子火炮的基础上,苏联人研制了一种名为Ϲ-103的420毫米火炮用以发射火箭助推的原子弹,为减轻后坐力,该炮采用了无后坐力炮原理。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C-103型420毫米无后坐力炮。

为确保射程,该炮依旧使用火箭增程的炮弹和较长的身管(所以并没有做到完全的无后坐力)。

1955年11月,首门火炮制成,并送到了国家靶场进行试射。然而由于火炮的性能不稳定,在1956年1月18日的试射中总共只发射了六枚炮弹的样炮发生了炸膛事故。5月份,第二门火炮制成,但在1956年底的试射中依旧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导致车体被炸成碎片。

不过实际上,第二次的事故可能缘于第一次实验后的节俭——根据某些资料,第一次实验时是炮管与喷管连接处发生了问题,苏联的科技人员认为炮管仅仅受到了表面的伤害因此继续使用,把他安装到了第二门炮上,不知道第二次的严重后果是不是与这个有关系。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炸膛后的无后坐力炮。

原本计划的280毫米口径的缩小版也随之取消。由于此时核火箭核战术导弹已经开始成熟,苏联军方转而研制核地地导弹,这一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飞毛腿”战役战术核导弹的成熟,使得核火炮不再受到青睐。

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并不死心的苏联人或者说是科研单位又提出了一种代号为Д-80的核火炮,这是一款口径达到了535毫米的超巨型自行迫击炮!要知道前段时间在叙利亚大展身手的重迫击炮也不过是240毫米口径。 该计划有三种方案,但由于9К52《Луна-Ϻ》无控火箭和9К79《Точка》战术导弹的成功,该计划依旧只存在于蓝图中,并没有实际进行制造。

坦克扛起战列舰巨炮,发射核炮弹毁天灭地惊诧西方

图片:仅存在模型的D-80-2型核火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