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活动中,如何正确选饵、合理用饵,是钓鱼人需要潜心钻研的技术。很多钓友即便使用同一类饵料,然最终的收获却大相径庭。由此看出,运用好饵料是多么重要!

用好饵料的前提是了解它。所以,当你拿到一袋儿饵料后,首先要仔细阅读包装上面的说明,了解饵料的适用季节、拉丝粉含量、饵水比例等,然后才是按要求的步骤开饵。了解饵料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反复试验,这是开出理想饵料的基础,关乎到实际垂钓中的各种搭配及变化。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施钓,说说与运用饵料相关的各要素。

一、饵团的大小

在开始的抛竿诱鱼阶段,为了使窝点里较快、较多地聚集诱饵,增加诱鱼效果,钓鱼人有“紧十竿慢十竿、不紧不慢再十竿”的说法。在这个阶段,大家用的饵团都比较大,抛竿的频率也比较高。当发现窝子中已经开始上鱼,再根据鱼的个体大小来决定是用大饵还是用小饵。当鱼密度大、个体小时,应及时使用小饵,这样方便鱼吸饵入口,提高上鱼速度。另外,用小饵有意识地控制抛饵量,也可防止诱鱼过多将鱼口引乱。反之,当出现上鱼速度明显下降时,要再换用大饵团及时补窝诱鱼。

饵团的大小,除了与鱼的个体大小及鱼的密度有关外,还要结合水体的深浅。当钓两米以上深水时,考虑到饵料在下行中会有较大溶散,为保证钩饵到底后钩上有饵,就要适当搓大饵团下底。当垂钓一米深左右的浅水时,既可以用较小的搓饵,也可以使用拉饵。拉饵一般体积小、蓬松好,更方便鱼吸饵入口。

二、饵料的比重

鱼饵的比重大小要根据具体的水情和鱼情来确定。比如:当你了解到所钓对象鱼的鱼口较轻时,为了使鱼吸饵时更省力,就该将饵料比重减小。减小饵料的比重,可以通过在饵料中加入适量雪花粉的办法来解决。但如果是钓生口鱼、鱼开口较好时,就无须考虑调小饵料的比重。再如,由于气温、气压等原因,鱼群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随时改变其泳层。即使是鲫鱼、鲤鱼等底层觅食者也不例外。当你发现鱼群离底后,为了配合钓法,在开饵时就要调整饵料的状态,减轻饵料比重,降低饵料下降速度,增加饵料在半水中的漂落时间,为鱼创造就饵的机会。而鱼群在底层觅食且鱼层稳定时,则可使用比重较大的饵料,使饵料快速下底,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小杂鱼半路抢饵的几率。另外,我们知道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都属于中上层鱼类,当我们将它们作为对象鱼后,就要根据它们的习性,开出小比重的饵料,并且使饵料保持轻柔和良好雾化的状态,延长细小颗粒的下沉时间,增加诱鱼效果及上钩率。

三、饵料的软硬

饵料的软硬是一般是通过调整饵水比例来实现的。

在风力较大的天气,抛竿时有一定阻力,须施加更大的抛投力,这就要求钩上的饵料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或黏度,否则会出现饵料半途脱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开饵前就要有意识地控制好加水量。但在垂钓初期,不要以加大拉丝粉含量的办法来解决。否则,虽保证了饵料不脱落,但影响了饵料的雾化,降低了诱鱼效果。另外,在有一定水流的水域垂钓时,为了避免饵料柔软蓬松、易被水流冲散,也可以通过使用硬饵来应对,以延长饵料的附钩性能。

在发现鱼食欲不强、觅食不积极时,我们常采用适当的引逗,诱鱼上钩。但配合这种钓法,需要防止拖竿引逗过程中致使饵料脱落,这时可适当加一点儿干粉,使饵料适度变硬,以便引逗。


鱼类天生就有“吃软不吃硬、吃小不吃大”的习性,在遇到鱼的食欲不强、吃口较轻时,饵料一般应保持较柔软蓬松的状态,以迎合鱼的觅食习性,争取抓第一口上鱼。但在有较多小杂鱼闹钩时,如果我们仍使用软饵,势必会出现饵料没到底就被小杂鱼抢食一空的结果。这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饵料适当调硬并搓大一些的饵团,让小杂鱼既吞不进也啃不动,保证饵料到底。但饵料也不可太硬,以免影响钩尖的穿透力,出现跑鱼现象。


四、饵料的黏散

影响饵料黏散状态的因素较多,主要有饵水比、拉丝粉配比、搓揉程度及饵料自身的颗粒大小等。当水的比例过大时,会使饵料变稀变散;拉丝粉过量时,会使饵料变黏。另外,即使饵、水、拉丝粉搭配合理,但如果搓揉过多也会使饵料变黏。如果将饵料开得过散,在抛竿时会出现中途脱落的情况;在饵料的入水下行中则会损失较大,降低了附钩性,有时甚至是钩饵到底后钩上已无饵,无法钓到鱼。一般来说,钓糗鱼或小杂鱼多时要用黏饵;需要诱鱼或诱钓结合时,则用松散些的饵料。


五、饵料的雾化

饵料的雾化除了与黏散状态、搓揉程度有关外,其雾化程度与饵料的粗细也有关。饵料细腻、拉丝粉含量小、搓揉次数少,雾化效果就好。


当鱼群泳层较浅、需要钓浮时,饵料应呈现快速雾化的状态,所用饵料的比重要小,可加入适量的雪花粉来改善饵料状态。另外,想达到快速雾化效果,要减少搓揉次数。在钓两米以内的浅水时,为了使饵料呈现柔软蓬松及雾化的诱鱼效果,应以拉饵垂钓为好。在钓深水时,为了保持饵料在快速到底的过程中减少散落,可加入适量的拉丝粉,增强饵料的附钩性,也可以适当搓揉或以搓饵垂钓。


有经验的钓手在初次开饵时,会根据垂钓的不同阶段开出两种状态的饵料。在搅拌饵料时,一部分多搅拌几次,一部分少搅拌几次。在开始的诱鱼阶段,饵料要蓬松,追求雾化以增强诱鱼效果,这时会用到少搅拌、雾化性好的;当鱼已经进窝觅食,就换上搓揉次数较多的饵团,以保持饵料有较好的附钩性。


当鱼密度小时,应保持雾化效果持续诱鱼。当发现窝子里鱼星密布、上钩率低、假信号增加,就得控制雾化,放慢抛竿频率;如开始用拉饵垂钓,这时应改用搓饵,防止饵料雾化过强、诱鱼过多,将鱼口、鱼层引乱。


雾化是柄双刃剑,用得恰当可以增加诱鱼效果,用得不好会将鱼引乱,增加垂钓难度。

六、饵料的反水

我们目前所用的商品饵料大都有反水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饵料中含糖成分较大、过分搓揉以及与温度较高有关。要保持饵料状态的持久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1)在饵料里掺入适量麸素类饵料,中和一部分糖份;(2)低温季节用温开水开饵;(3)夏季,一次开饵要少开一点儿,一般够用两小时左右即可,用完了再开;(4)在高温季节,避免饵料被太阳暴晒,以减少饵料发酵速度和水分挥发,可以用湿毛巾遮阳;(5)发现有轻微反水,可以及时加一点儿细的干粉饵吸收水分;(6)尽量减少捏揉饵料的次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