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人眼里,

惠州没有珠三角的繁华,

没有清远的秀丽,

但是他有独特的美食!

说到惠州美食

小编不得不介绍

下面这些惠州的好吃的

梅菜东坡肉

汉族传统名菜梅菜扣肉,属粤菜客家招牌菜。东皮肉的特点在于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肉质软烂,口齿留香。

梅菜是客家传统特产,惠州有“梅菜之乡”的称号,种植历史数百年。这里的梅菜干色泽鲜亮,香气扑鼻,清甜爽口。其特性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传为“正气”菜。

梅菜扣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梅菜吸油,东坡肉又吸收了梅菜的清香,这样的搭配真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酿 春

酿春其实就是煎蛋,但却是一道考验酿技术的菜。

酿春一般选用鸭蛋,将生鸭蛋整只打入碗中,然后用筷子挑开蛋黄上的外皮,将肉馅酿入整个蛋黄中。

酿好的鸭蛋放入开水中,小火慢慢养熟,期间不能加盖,否则蛋白易产生气泡。等浮起后在大火煮熟即可,蛋中有馅,风味独到。

这道菜带着浓浓的小城故事和淡淡的思乡情怀。自清代起,惠州长辈喜用鸡蛋在过生日时为孩子佐菜祝贺,寓意如春天般生机勃勃,快高长大。

“酿春”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经后人结合本土风味,放入长丝葱花代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聪明伶俐。

盐 焗 鸡

客家盐焗鸡,与酿豆腐,梅菜扣肉,被称为惠州三宝。惠州人用焗的方法,以盐“倒逼”鸡肉的原汁原味,盐焗鸡色泽金黄,皮爽肉滑,骨香味浓,清鲜可口,有滋补固肾的功效。

酿 豆 腐

酿,在客家话里的意思是,就是把馅料放入掏空的食材中。客家菜中酿的最有名气,最有滋味的当然是酿豆腐,简直就是逢年过节必备的佳品。

客家人对酿豆腐的情节,如同北方人对饺子的情节,酿豆腐的来源据说是从中原迁居而来的客家人在南方找不到包饺子的面粉,而创出的豆腐中嵌入饺子馅,这里面多少包含着团圆的意味。

韭黄炒蚬

蚬是一种贝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东江沙地河床盛产河蚬,只是如今环境变化,也只在中上游的沙滩上才能找到这种浅埋沙底的小生物了。

河蚬的品质以金黄色为最佳。韭黄炒蚬,蚬肉香甜清淡,韭黄香甜浓郁,二者结合美味无穷。

焖 猪 肉

客家人的餐桌做的最多的是焖猪肉。焖,是一项讲究水与火配合的厨艺。焖运用了水,减少了火的热气,增加了水的温性,所以在湿热容易上火的南方大受欢迎。

客家人的焖五花八门,有黄焖,红焖,酱焖,油焖,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口味。

焖猪肉,吃起来口感爽滑,猪肉的瘦肉绵软,肥肉不腻。客家人在焖的时候,爱用咸菜,咸菜中和肥肉的油腻,又能增加自身的酸脆感,让人回味无穷。

豆 腐 花

豆腐花是客家人最爱的小吃,而惠州的豆腐花则以罗浮山下最佳。

这里的豆腐花选用被誉为“道教第七大洞天”的罗浮山泉水制作。选用本地绿皮黄豆,在罗浮山泉水中浸泡8小时,黄豆吸饱水份后再加以打浆、滤渣、煮滚,复降温至90℃,最后冲入凝固剂豆浆后再静置5至15分钟才能完成。

口感软滑细腻,鲜嫩的口感竟然有种喝双皮奶的感觉。

艾 粄

粄在惠州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客家人的粄,大致可分为两种。以粳米做原料的,松香可口;以糯米做原料的,则软粘诱人。

做粄的手艺,在以前都是婆婆传给媳妇,但现如今这门手艺却是越来越少了。

沙 糕 板

在惠州,小孩出生“做半月”,外婆必定要做沙糕板,分发邻里众亲庆贺。沙糕板以三成粘米粉、七成糯米粉混合,加白糖过筛,蒸熟切成两寸见方的块,松软可口,是当地儿童特别喜欢的零食。

旧时卖沙糕板的小贩往往习惯将蒸糕的板隔顶在头上沿街叫卖。

酿 酒 鸡

娘酒鸡,是客家地区用鸡肉、生姜、米酒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娘酒鸡味道香甜嫩滑,美味可口,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活血之功效。

白 切 胡 须 鸡

白切胡须鸡是南昆山所在龙门县的特产,一般散养半年、长到两斤半左右的胡须鸡是最好吃的。刚出锅的鸡,配上用干葱、酱油和花生油调成的蘸酱,咬一口,会发现最好吃的其实是鸡皮,香滑可口。

啊 嫲 叫

阿嬷叫为惠州传统的油炸类风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惠州密集的老城区小巷口,常见简单的炉灶支起油锅,以白萝卜丝、虾米、肉粒,和以调好味料的面粉浆,用小网篓舀放进沸油锅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状,外酥内软,有萝卜的清香而不油腻,喷香可口。

相传这种风味的起名与老太太有关。惠州人称祖母为“阿嬷”。当年,惠州刚出现阿嬷叫时,油炸香味浓郁,连掉光牙齿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过来,因此便起名“阿嬷叫”。

惠州美食原汁原味,

其清淡适口是其最大特点,

看完了美食你有所心动吗?

心动不如行动,赶紧约起来!

素材资料来源:网络

惠州吃喝团 周末度假指南等

综合整理 转载注明

相关文章